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_高中课外诗词鉴赏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_高中课外诗词鉴赏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如何赏析古诗词?2.高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_高中课外诗词鉴赏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如何赏析古诗词?

2.高一语文古诗词短评

3.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有哪些?

4.高中语文古诗赏析答,快!!

5.高中课外古诗的解答方法

6.我需要高中级别以上的唐诗宋词各20首以及翻译赏析!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_高中课外诗词鉴赏

如何赏析古诗词?

       《谈诗词鉴赏》?

       诗词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诵,而别树一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言贵实用高妙,文贵简明精要。所以,诗词,是评判文学成就的重要载体。

       要想区分诗词的优劣,必须懂得鉴赏——而这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思想境界与文学素养的高低。越会欣赏,世界便越美好;越会品味,人生便越幸福。

       此外,高人的指点,对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而谈诗词鉴赏,必言《人间词话》——王国维的见解,可谓空前绝后,值得学者反复咀嚼。

       斯人全面地阐述了“意境”“情”“韵”“格调”“气象”“隔与不隔”“有无替代字”“名篇与名句”等赏析要点及方法,并结合相应的诗词,具体地予以点评,着实精辟透彻。鄙人作此拙文,旨在梳理鉴赏要点;并无高见卓识,可以补其未及之处。

       王氏以“境界”,作为判别诗词高低的核心依据,乃不易之论。境界,是文章的灵魂,恰似人类的道德:德愈高,则人愈贵;境愈低,则文愈贱。故“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人心之中,自有境界。其高低,取决于道德的深浅;且其隐藏于内,需通过言与行,方能彰显而为人所知。而内心的境界,经言行折射时,犹如阳光穿过玻璃,必定会有所损耗。故“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且言行所折射出的最高境界,与内心的最高境界,较为接近。

       文者,雅言也。其境界,自然制约于人心的境界。所以,心中若无境界,文章必定低劣——虽有例外,亦不多见。故知文章的境界,取决于人心的道德。若心中无德,则笔下无境——写得再多,也是庸言俗语,难登大雅之堂。因而,要想作文,必先做人。

       文章的境界,既有高低之分,亦有显隐之别——境界很高或很低,则易显;介乎两者之间,则易隐。若显而易见,一眼便知高低;如隐而难知,需借道以窥探。唯有人心恬静,文境方能显高。

       王氏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前者为动境,乃以静心论物,由思绪之流动,而直见境界之高远;后者为静境,乃以静心观物,因事物之静美,见心性之恬淡,而后境界显。动境与静境,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其间高低,取决于具体的文章。

       以动境胜的诗词,较为稀少:如惠能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开之“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侯蒙之《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杨慎之《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以静境胜的诗词,相对多见:如陶渊明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王维之“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许浑之“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郑獬之“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人间词话》中已有列举的,本处恕不重复。)

       而境界隐暗的文章,通过“韵”与“意”,方能更精准地鉴赏。意,即意味;韵,即韵趣。韵本于意,而高于意:言尽而意不止,谓之韵。

       诗词的意味,如同饭菜的口味:好不好,一尝便知;但其中美妙,可以意会,而难以言说。若诗词不仅美妙,且令人读来而思不止,阅毕而情不平,则有韵趣——如同美食已经下肚,而口中仍有余味或(和)心中尚留思恋。当然,通常而言,以境胜与以意胜的诗词,均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两者的区分,在于境界的呈现,是否明显。

       古人云:“不真不诚,不能动人。”真与境同,须先存于心,而后见于文。有真性,方能写真景、道真情。景与情愈真,则文愈自然,愈能引起共鸣而富有韵趣。

       心为欲所障,必伤人之真性,损文之自然。其诗词,则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而令人有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之感。故文章的“不隔”与“隔”,根源在于心性的真与欠真。此外,诗词若用代字(如以婵娟代月),则不待读者品味,便自生隔阂;故大家作文,决不轻易用之。

       韵有情韵与思韵之分:前者乃因情而生韵,令人“情不平”;后者乃因思而生韵,使人“思不止”。文章真率深切,凄婉悲哀,则情韵易起;写小见大,言近指远,则思韵易生;若雅致高妙,则情韵与思韵,皆易相随。一般说来,情韵比思韵,更胜一层;但是,两者容易相互交融而模糊不清。

       李煜亡国后的佳作,皆以情韵胜;既有数量,更有质量——故其堪称一代词宗。而余人的词作精品,或质不如,或量不敌,终究难以望其项背。

       韵比境易出,故以韵胜的诗词,更为丰富。李白之《静夜思》,孟郊之《游子吟》,李清照之《武陵春·春晚》,纳兰性德之《长相思·山一程》,皆以情韵胜。

       白居易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陆游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朱庆馀之“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杨万里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均以思韵胜。

       境不明、韵不足的佳作,则以意取胜——其中,以气象大或(和)品格高,最为珍贵。有气象或(和)品格的诗词,多以意味胜;然亦有少数,以境韵胜。磊落雄豪,旷达洒脱,则气象易出;爱国悯人,心高志远,则品格易见。同以意味胜,诗词有气象,比有品格,更易混夹境韵,故更高一筹。

       所谓气象,即气势与景象:须两者俱佳,气象才大。王氏谓李白,“纯以气象胜”——王之涣,亦是如此,且毫不逊色。盛唐气象,最为宏大;后世诗词,差之甚远。

       王之涣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皆以气象胜。而宋词之中,绝少气象;即便有之,也低人一等——如苏轼之《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之《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陆游与姜夔之佳作,多因品格高而以意胜,但气象俱小:前者有气势而缺景象,后者有景象而缺气势。文天祥之《过零丁洋》,李绅之《悯农》,柳宗元之《江雪》,于谦之《石灰吟》,均以品格胜。

       虽说境高于韵,韵高于意——但是,以韵胜的诗词,未必优于以意胜者,而劣于以境胜者。这恰似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相同等级,则不如;以上一等对下一等,则有余。

       此外,境韵两者,可以共存:如王湾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甫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冯延巳之“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李璟之“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须特别说明的是,境界与意韵,既可因情景而生,又可由文字而起。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境界与意韵,谓之文韵。表意文字的文韵,远胜于表音文字;文言文的文韵,远高于白话文。故就诗词而言,中文比外文更美,古代比现代更优。

       文韵的来源非常广泛,譬如精美的声调与格律,巧妙的语法现象(如倒装)及修辞手法(如夸张)。此外,文韵也随字而异,即便是含义相同的不同字词,文韵也有高低之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因夸张而意味盎然;“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因倒装而去俗见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若改“终”为“誓”,更显气象;“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如以“淡”易“惯”,更出境界。

       人也好,文也罢,平中见奇,方为上品。大家之杰作,刻意求工,而不露痕迹——所用之字,普通如石;所成之文,精美似玉。故境高之文,并无警句:无一句佳,亦无一句不佳。境高之句,并无奇字:无一字妙,亦无一字不妙。

       有境界,则易出名篇;有韵趣,则易见名句。境界高于韵趣,故名篇胜于名句。纵观古今诗词大家,多有名句,而少名篇。诗词最忌冗长,否则伤韵,且更损境。长诗长词,罕有名篇;纵是佳作,也常以局部出彩——即便有李杜苏辛之才,亦难驾驭。

       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境韵兼备,为长诗之中,一枝独秀的名篇;其有“孤篇压全唐”的盛誉,可谓名至实归。而今人诗作,文韵不如古时,文才亦不比前人,却既多又长,故味同嚼蜡。

       现代诗歌,均少境界;虽有精品,亦以意韵取胜——而这意韵,远不如前。其于中华文化,可谓无足轻重。但是,若剔除古诗词,传统文化必定魅力大减。

高一语文古诗词短评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有哪些?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

高中语文古诗赏析答,快!!

       中国是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歌的比重较大,因此诗词鉴赏题也就成了高考语文卷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没有足够的积淀就很难真正理解诗歌的意蕴,而中国的古典诗词的创作年代又离中学生过于遥远,因此,多数考生都觉得诗词鉴赏题难度较大,无从下手。本文从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出发,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按照诗歌表现内容的不同,古典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和咏怀诗等五类。

       山水诗的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玩物,大至山川河流,小指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是人的感情。

       边塞诗是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往往表达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抱负等等。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是有感,发而成诗,即为抒怀。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s/1rMzV5SPIqyvI6f10XWxmbg?pwd=sfxi 提取码: sfxi ?

高中课外古诗的解答方法

       第一首《将进酒》

       1答: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字面意思是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

       2答: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

       第二首《自洛之越》

       1答:这首诗写的自洛赴越之事,抒发了诗人的失意愤慨之情,同时刻画了一个落魄不羁,傲慢不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答: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才“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有表现力。

       第三首

       1答:《金陵晚望 》所表达的伤心是,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股沧桑之感,作者联想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而韦庄的《金陵图 》中的伤心也是根据《金陵晚望 》中的伤心而说的。

       2答:《金陵晚望 》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而韦庄的《金陵图 》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首

       实在不会了,我只对唐诗很感兴趣,对宋诗不怎么了解。刚才的那些回答是我查看鉴赏辞典回答的,有些回答不是很准确。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需要高中级别以上的唐诗宋词各20首以及翻译赏析!

       古诗词鉴赏技巧

       考点: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B、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C、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

       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

       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

       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

       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咏石灰》)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影疏淡,幽香缕缕,梅花神态活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

       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修辞: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这方面对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杜牧的诗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拓跋焘的故事;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 1 -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

       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

       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

       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

       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

       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静

       (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

       寂静。(2 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 2 -

       情感的?有何效果?

       3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

       4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

       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

       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

       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

       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 3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

       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

       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

       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

       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

       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

       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

       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

       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

       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

       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

       - 4 -

       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

       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

       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 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

       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

       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

       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

       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

       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

       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 5 -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 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 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

       ——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 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 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

       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 分)。诗人精神

       愉快、神清气爽(1 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

       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

       (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

       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

       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题目已经说

       明情感)(想像1 分,画面描绘2 分)

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

       1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

       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

       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

       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 6 -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

       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

       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

       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

       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

       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

       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

       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

       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1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

       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

       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

       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

       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

       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

       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

       “‘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

       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 7 -__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002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003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004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0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006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007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008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009杜甫: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010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011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012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013王维: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014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015王维: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016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017王维: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01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019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020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解]

       ①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②池潢(huang):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③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④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⑤“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⑥“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⑦“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⑧冥冥:高远的天空。⑨“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只来自大海上的鸿雁,独自飞临一座城池边。城中高高的神树之上,两只翠鸟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那儿。鸿雁预料他们终将自取祸患,于是自己展翅高飞,离开了这险恶之地。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活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因此,阅读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题材,诗歌的主题也不一样。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

        鉴赏修辞

        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 文章 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 或 句子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2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做题技巧

        一、把握常见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或某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2、把握好表达技巧都有哪些。

        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泛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技巧。

        二、大体可分为: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对偶等。

        2、描写手法:

        (1)、按角度描写:动静、点面、虚实、俯仰、远近、味觉、嗅觉、听觉、触觉、视觉等

        (2)、常见具体手法:对比、衬托、白描、细节描写、铺排等。

        3、抒情手法:借景抒情、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借典抒情、直抒胸臆。

        4、构思立意手法: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等

        三、规范答题:

        1、指出技巧。

        2、结合文本阐释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一技巧的。

        3、指出这一技巧的运用产生了哪些效果。

        3高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

        提炼诗歌主题

        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因此,阅读诗歌必须把握诗歌的主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作家、不同的题材,诗歌的主题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可以从诗眼或词眼窥见诗歌的主题。所谓诗眼或词眼,就是诗词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词或关键语句。

        究竟诗歌有哪些常用的题材?诗人会抒发怎样的人生感慨呢?

        1.感知题材

        (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江、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质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 典故 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抒发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雄浑,笔势豪放。

        2.提炼主题

        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包括送别惜别、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诗人的感情一般包括惜别情、思乡情、恋友情、怀古情、、讽谏情、报国情、伤世情、热爱情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反映人民离乱的痛苦。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 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2)建功报国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和豪迈以及保家卫国的决心。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抒发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如:“ 可怜白发生!”

        表达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悲叹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技巧型题考查方式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二、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 方法 ,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三、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四、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好了,今天关于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