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古诗《江上》_古诗江上渔者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古诗《江上》_古诗江上渔者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古诗《江上》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古诗《江上》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江上渔者古诗2.

古诗《江上》_古诗江上渔者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古诗《江上》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古诗《江上》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江上渔者古诗

2.古诗的意思,五年级语文,急急急

3.江海的诗句

4.古诗《江上渔者》理解与赏析

古诗《江上》_古诗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古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君:你。

        4、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风浪。

        6、爱:喜欢。

        7、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8、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淮上渔者

        郑谷 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译文及注释

        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1、白头波:江上的白浪。

        2、白头翁:鸟类的一种,文中指白头发的老渔翁。

        3、逐:跟随,随着。

        4、浦:岸边,或为风的呼呼声。

        5、荻(d) :生在水边的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花呈紫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歌咏渔民如何撒网捕鱼,而是以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为读者描述了老人一家以渔为业、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境况。显然,随波逐流的漂泊生活是十分艰辛的。然而人穷志不穷,苦中乐无穷,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诗句又把读者带入了欣喜欢快的垂钓画面,给人一种向往、激动、幸福的感受。老人家刚刚钓获一条尺长的鲈鱼,鱼在滩边草中活蹦乱跳,儿子兴高采烈地连忙摘钩宰鱼,孙子欢蹦乱跳地在芦荻丛中拾来干枯荻柴,只见老人家的儿孙俩用一把带花的荻叶裹起从灶灰中刨出的火炭埋头吹火,烟熏火燎,浑汗直流

        老人家钓获一条鲈鱼,给一家人带来了欢快的忙碌,也带来了自然和谐生活氛围的幸福感受。

        这首诗言词纯朴自然,毫无修饰雕琢的痕迹,使读者过目难忘,激昂吟诵,沉醉于垂钓的乐趣之中。须要说明的是古时没有打火机甚至火柴,人们生火只能用火镰敲击石英石片获取火种点燃火草后再引燃柴禾,生火程序相当麻烦。因此,人们便用灶灰把未熄灭火炭焐起来保存火种,待再次生火时扒开灶灰拈取火炭裹在易燃柴禾中吹燃就可以生火了。儿孙吹火荻花中虽然只描写生火的情景,却包罗了收拾和烹鱼以及张罗饭菜的全过程,无不充满欢乐的气氛。荻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植物,生长在水边,干枯的芦荻叶及花易燃,可当作柴禾。

        我是垂钓爱好者,非常喜爱这首《淮上渔者》诗,每当休闲于烟波岸柳、纵情于野河苇滩、逍遥于操竿垂钓之时,往往默默吟诵这首诗,自我陶醉,享受垂钓的乐趣。

        但愿广大钓鱼爱好者都喜欢《淮上渔者》,让它为咱们休闲垂钓歌咏助兴,开拓境界,使休闲垂钓获得无穷的乐趣。 江上

        王士禛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赏析

        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那滚滚的江水挟着深秋的寒气,风寒水冷,吴楚一带,秋意盎然。而两岸山峦经秋意的感染,树叶也被秋霜染成金黄,那金黄的叶子随风飘起,零落在秋山之坡,飘忽在秋水之上。树林里、天空中,一行行大雁南归,时起的雁声萦绕在天宇之间,萦绕在人们心头。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景物:空中,雁鸣阵阵,江上,白波涌起,四面,烟雨迷蒙,地上,落叶萧萧,多层面的渲染,秋的韵味就显得浓浓的足足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此诗一、二两句,就给人开阔辽远之感:吴头楚尾,是春秋时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江西省北部,那里,地域辽阔,山水相接,烟雨迷茫,江涛奔涌,此境此景,诗人非常激赏,足现其心胸之开阔,意境之开朗。三、四两句,既交待了渡江的时间、环境,更随意点染,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江上吟

        李白 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译文及注释

        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1、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2、木兰,即辛夷,香木名。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以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3、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4、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

        5、妓,歌舞的女子。

        6、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7、海客,海边的人。《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8、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9、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10、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11、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

        12、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2] [3]

        赏析

        诗题一作江上游,大约是李白三四十岁客游江夏时所作。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

        唐汝询讲这首诗的主题是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唐诗解》卷十三)。虽然讲得不够全面、准确,但他指出诗人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诗,则是很中肯的。读着《江上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这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我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岂不是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吗?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不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吗?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

古诗的意思,五年级语文,急急急

       《江上渔者》古诗的意思如下: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一、全文: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二、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三、赏析: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四、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江海的诗句

       万点飞花愁几许2006-12-21 12:52万点飞花愁几许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天是收获期,到处硕果累累,是人们享受劳动成果的季节,是人们心里充满喜悦的季节。可是伴随着秋风掠过,草枯叶落,也会勾起人们悲伤、怆凉的情绪。“秋风秋雨愁煞人。”到了秋天,人容易犯愁;愁在人的心里又难以排解。所以,“愁”字就由秋、心二字组成,从心、秋声,忧也。宋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唐多令》)

       愁,是人的一种心境、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有着易生、持续、反复、缠绵、指向单一、难以排解等特点。青少年乐多愁少,“少年不识愁滋味”、“闺中**不知愁”。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愁的滋味就渐渐地常驻心头。老年人有两大通病:爱生气、常发愁。唐代大诗人杜牧曾说:“假若三万六千日,半是悲哀半是愁。”(《寓题》)即使人活百岁,愁字也要随着走。

        杨尖正的:“万点飞花愁似雨。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独倚阑干闲自觑。深院无人,行到无情处。帘外丝丝杨柳舞。 又还装点人情绪。”张光宪的“缆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妆,一庭疏雨湿春愁”;以“雨”喻愁的。

        以“柳”言愁的,冯廷已“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处寻”。

        以“草”喻愁的,最记得的就是柳永的“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而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所描绘的萧条冷清画面,料想在江南生活过的人感触最深。

        而水喻愁,或愁为水,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都用春水比闲愁,让人触目惊心。

        向子湮“到而今江上,愁山万重,鬓丝千缕”,李开先的“愁多如雪山,一夜头尽白”都极言愁多而重。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愁最有代表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时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虽然无愁胜有愁,有稠变愁,更有深意

       愁,是与日月同在的。唐人寒山说:“月尽愁不尽,年新愁更新。”(《闻道愁难遣》)

       愁,是挥之不去的。唐人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愁,是躲避不开的。宋人辛弃疾说:“欲上高楼去避愁,愁又随我上高楼。”(《鹧鸪天》)

       愁,是数不清的。宋人朱敦儒说:“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一落索》)

       愁,是量不尽的。唐人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横江词》)

        愁,是可以传至子孙的。宋人范成大说:“古人愁不尽,留与后人愁。”(《江上》)

       愁像什么?——

        像柳絮。唐人冯延巳说:“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蝶恋花》)

        像雨丝。宋人秦观说:“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丝细如愁。”(《浣溪纱》)宋人杨炎正说:“万点飞花愁似雨。”(《蝶恋花》)

        像浮云。宋人郑域说:“若问此愁深浅,天阔浮云远。”(《桃源忆故人》)

        像江水。南唐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宋人秦观说:“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

        像大海。宋人朱弁说:“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春阴》)

        愁从何来?——

        情生愁。宋人李清照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离生愁。唐人李白说:“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赠别郑判官》)南唐李煜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事多生愁。唐人卢照邻说:“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山行寄书刘李二参军》)

        暮色生愁。唐人孟浩然说:“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宿建德江》)清人赵执信说:“莫上高楼看柳色,春愁多在暮色中。”(《社日》)

        闻声生愁。唐人白居易说:“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竹枝词》)宋人万俟咏说:“几叶秋声和雁声,愁人不要听。”(《长相思》)

        思念生愁。唐人韩亻屋说:“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愁泣到天明。”(《秋霖夜忆家》)

        得失生愁。唐人李商隐说:“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宫辞》)

        季节变化也生愁。明人文征明说:“春色三分过一分,书生愁绪乱如云。”(《拨闷》)

        长久离家更生愁。唐人戎昱说:“万事无成空过日,十年多难不还乡。不知何处销兹恨,转觉愁随夜夜长。”(《江城秋霁》)

        愁,是看不见、摸不清、莫名其妙、无法理解、无法控制的。宋人黄庭坚说得好:“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无处会”就是“无法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人的愁绪是无法理解的,只要愁上心来,就无法控制情绪。即使与心情、感情无关的事也会莫名其妙地让人伤心。

        宋朝人石象之有一首《咏愁》诗,把愁的产生、表现、特点、存在讲得十分贴切、形象。他说:愁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心里,挂在了眉梢,但让它离去却很难。孤独时生悲愁,落花时生哀愁,远离亲人生思愁,酒醉之后生烦愁,月明星稀生乡愁。愁的特点是什么?它柔如连天遍地的细草,它乱似纷繁不断的长丝。愁具有普遍性,除了达官贵人的歌舞场,人间到处都有它的身影!请仔细品味: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花落春去后,窗涵浅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除去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你看,这首《咏愁》诗,两句一个层次,简直就是一篇关于愁的论文提纲。

        愁是一种不良情绪。一个人如果整天愁眉苦脸,精神就会不愉快,吃不香,睡不沉,心情烦燥,行走无力。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失眠、心悸、悲观、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症状,内分泌的正常活动也会受到影响,损害身心健康,头发也会白得快。

        辛弃疾说:“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菩萨蛮》)

        对于矛盾,对于困难,对于纷争,发愁是没用的。清人陈确说:“贫人愁贫贫不去,病人愁病病不疗。”(《君莫愁》)面对愁字,应该具备积极、旷达、乐观的心态。遇到难事难题,可以用多个角度去思考,找多个方法去解决,千万不可将愁字整日放在心里养着。

        唐代诗人张籍提出了“不养愁”的好办法。他有一首诗《书怀寄王秘书》,讲了他自己的体会:无病要防,有病要治,多运动,广交友,最重要的是心不养愁,豁达乐观。

       诗曰:“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祗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难事难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得到化解和解决的,不可着急,急了就会犯愁。比如,外出旅游,坐船行在江河之上,忽遇风浪,你惊恐了吗?发愁了吗?面对这种情况,

       宋代诗人杨万里提出了以笑解愁、耐心等待的好方法:“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休时会自休。”(《闷歌行》)诗人告诉你,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不要愁,要一笑了之。为什么?因为少则两天,多则三天,风力就会逐渐减弱,浪头就会逐渐平静下来。你只要稳住心,耐着性,把好舵,就会迎来风平浪静的好日子。

        陈确的诗说了大实话,张籍的诗饱含养生经验,杨万里的诗富于生活哲理,都是很好的解愁剂。“不拟将心更养愁”、“只须一笑不须愁”,更是对付愁字的妙药良方。

        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风力掀天浪打头,

       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

       气力休时会自休

古诗《江上渔者》理解与赏析

       江海的诗句

       1、风霜征雁早,江海旅人还。——出自唐·郎士元《登无锡北楼》

       2、寸心仍有适,江海一扁舟。——出自唐·高适《奉酬睢阳李太守》

       3、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出自唐·杜甫《遣兴五首》

       4、风尘归省日,江海寄家心。——出自唐·朱庆馀《送马秀才》

       5、孤云独鸟本无依,江海重逢故旧稀。——出自唐·张贲《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6、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出自唐·韦应物《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

       7、关山杳杳绝飞鸟,江海凄凄无钓舟。——出自元·王冕《寄天台丁仲容》

       8、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出自宋·李清照《浣溪沙》

       9、溪涧之日短,江海之日长。——出自北宋·王安石《送孙长倩归辉州》

       10、京华长路绝,江海故人稀。——出自唐·皇甫冉《太常魏博士远出贼庭江外相逢因叙其事》

       11、乾坤横笛影,江海倚楼心。——出自南宋·文天祥《题楚观楼》

       1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出自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3、乾坤消剑气,江海笑诗流。——出自宋·冯去非《江上》

       14、淮流春晼晚,江海路蹉跎。——出自唐·张说《饯唐州高使君》

       15、西风耿离抱,江海遥相望。——出自唐·马戴《宿裴氏溪居怀厉玄先辈》

       16、如何游宦客,江海随泛梗。——出自唐·钱起《苦雨忆皇甫冉》

       17、簪缨固烦杂,江海徒浩荡。——出自唐·元稹《春馀遣兴》

       18、寄谢千金子,江海事多违。——出自唐·陈子昂《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

       19、山岳移可尽,江海塞可绝。——出自唐·元稹《酬乐天赴江州路上见寄三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古诗《江上渔者》理解与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江上渔者》理解与赏析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君:你。

        4、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5、风波:风浪。

        6、爱:喜欢。

        7、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8、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译文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

        请您看那一夜小小渔船,

        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赏析

        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写节约粮食的古诗《江上渔者》主要是想让大家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文学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全诗仅二十个字,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可以引发丰富的联想。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首》)之意,蕴含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体扁狭,头大鳞细,味道鲜美。人们拥到江上,是为了先得为快。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这是世道之不公平。

        于是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好了,今天关于“古诗《江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古诗《江上》”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