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_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注释

zmhk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_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注释       感谢大家在这个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1.关于《小石潭记》的重点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_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注释

       感谢大家在这个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关于《小石潭记》的重点考题

2.元结文言文

3.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4.元结原文_翻译及赏析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_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注释

关于《小石潭记》的重点考题

       2 /question/110360777.html006年《小石潭记》的中考考题

       一、(2006年·广西梧州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篁竹(huánɡ) (yǐ)然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3分)A 8、(3分)D 9、(4分) (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二、(2006年·山西省太原)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案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三、(2006年湖北省仙桃市 潜江市 江汉油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答案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9.D(2分)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四、(2006年湖北天门市)

       小石潭记(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②像蛇一样 ③使……寒 ④离开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五、(2006年海南)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答案19、(2分)C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

       一.给下列加点横线的字解释:(28分)(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走 ) (2) 伐竹取道 ( 砍伐 )

       (3) 水尤清冽。 ( 格外 ) (4) 近岸 ( 靠近 )(5) 为坻,为屿( 水中高地 ) ( 小岛 ) (6) ) 青树翠蔓( 藤蔓 )(7) 蒙络摇缀( 缠绕 ) ( 连接 ) (8) 参差披拂 ( 随风瓢散 )(9) 下见小潭, ( 通“现”露出) (10)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11)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 左右 ) (12) 日光下澈 ( 照射 )(13 ) 佁然不动( 呆呆的 ) (14) 俶尔远逝( 忽然 ) (15) 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16) 斗折蛇行 ( 前行 ) (17) ) 其岸势犬牙差互( 形状 ) (18)不可知其源( 源头 ) (19) 四面竹树环合( 环绕包围 ) (20) 悄怆幽邃( 忧伤的样子 ) (21) 以其境过清 ( 冷清 ) (22) 不可久居 ( 停留 ) (23)乃记之而去 ( 离开 ) (24)隶而从者( 跟着 )二.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22分)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 乐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以…为乐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冷清 ) 似与游者相乐。    ( 逗乐 )可 潭中鱼可百许( 大约 )  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游动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能 ) 同游者:吴武陵 ( 游玩 )为 全石以为底 ( 当作 ) 以 卷石底以出 ( 而 )  为坻,为屿 ( 成为 ) 以其境过清 ( 因为 ) 或异二者之为 (两种行为)   全石以为底 ( 把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是 )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 介词 )为天下唱 ( 替 ) 隶而从者 ( 跟从 ) 乃 乃记之而去 ( 于是 ) 差 参差披拂 ( 长短不一 )乃不知有汉 ( 竟 ) 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                  

       三.词类活用词解释:(8分)(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以……为乐)(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    (5)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 )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四.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呼应,又为下文的“___寂寥无人_”埋下伏笔。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和 “ 潭西南而望 ”两个句子得到印证。五.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每句3分)⑴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句:(潭边)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译句:小石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依靠。 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句: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六.简答题(25分每小题5分)(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5分)   答: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3)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4)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元结文言文

       悉:全,全部。

       悉皆怪石:全是一些奇石。

       出自唐代元结《右溪记》,原文选段: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763年7月—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文章主旨:

       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这篇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风光,记叙了对它整修的过程。

       文章感慨于道州(今湖南道县)城边一条无名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因无人赏爱而芜秽冷落,作者借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身世愤忿,以及因坎坷遭遇而爱惜才用的情怀。

       作者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 ,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

       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

       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

       百度百科-右溪记

元结《右溪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1. 文言文元结的《右溪记》的译文

        原文 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3〕,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4〕,垂阴相荫〔5〕。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

        天宝十二年( 753 )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阳,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

        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

        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

        又 “ 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 ” ,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

        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题解 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

        作者擅长状物记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绘得历历在目。淡雅隽永的文笔,与清新俊秀的景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可视为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先声。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

        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

        〔5〕阴:树荫。荫:遮盖。

        〔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2. 右溪记文言文阅读 你知道元结为什么"徘徊溪上,为之伥然"

        (1)对于这么一片美景,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怨叫屈(2)他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抒发自己深沉的感慨,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右溪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运用了直接(正面)描写方法。 文章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

        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

        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

        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旨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

        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像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的感慨,别具贞静幽闲的情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

        写山水游记,而言情寓道,甚至借题发挥,抒发牢骚,这正是唐人作品独具的特色。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激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是同一种笔法。

3. 元结 的《右溪记》的译文

        这是与朱元思书的翻译风停了,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水流漂浮游荡,随心所欲地随船所致,欣赏景色。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里左右,其间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互鸣叫,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

        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啼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相交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4. 元结的《右溪记》的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1333332636436”。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南流数十步南:向南合营溪合:汇合水抵两岸抵:到达悉皆怪石悉皆:全是攲嵌盘屈攲:倾斜攲嵌盘屈嵌:凹陷不可名状名:说出不可名状状:形容清流触石清:清澈清流触石触:冲击洄悬激注洄:漩涡洄悬激注激注:激荡倾注垂阴相荫荫:遮蔽此溪若在山野若:如果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则:就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宜:应当在人间人间:人烟稠密的地方可为都邑之胜境为:成为而置州已来而:然而而置州已来置:设置而置州已来已:通“以”为之怅然怅然:失意的样子乃疏凿芜秽乃:于是乃疏凿芜秽疏:疏理乃疏凿芜秽凿:开凿乃疏凿芜秽芜:荒芜乃疏凿芜秽秽:污秽俾为亭宇俾:使俾为亭宇为:变为植松与桂植:种植兼之香草兼:加上以裨形胜以:用来以裨形胜裨:增益为溪在州右为:因为遂命之曰“右溪”遂:便遂命之曰“右溪”命:命名彰示来者彰:明白彰示来者示:给?看。

5. 元结的《右溪记》的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形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可以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

        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的人。

6. 元结的《右溪记的译文

        右溪记 元结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 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

        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

        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

        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 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

        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

        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

        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

        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 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

        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

        ⑤阴:树荫。荫:遮盖。

        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

        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 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

        ⑩香草:芬香的花草。赞同760| 评论(7)。

7. 急求元结的《右溪记》的译文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

        注释

        〔1〕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2〕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3〕攲( qí 欺)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4〕休木:一本作 “ 佳木 ” 。休,美好。〔5〕阴:树荫。荫:遮盖。〔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7〕人间:与前文 “ 山野 ” 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8〕静者:喜欢清静的人。〔9〕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 “ 以 ” 。〔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状茎蔓延,可巩固坡地。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元结原文_翻译及赏析

        导读:元结 (公元719年-772年),中唐前期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 yìn ) 荫庇,遮蔽; ②乃疏凿芜秽( huì )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形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写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写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表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写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写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 , ”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写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7、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道州唐代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南:向南。

        (3)合:汇合。

        (4)营溪:谓营水,源出今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5)抵:击拍。

        (6)悉皆:都是。悉,全。

        (7)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子。

        (8)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9)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10)佳木:美丽的树木。佳,美好。

        (11)垂阴:投下阴影。

        (12)相荫:彼此遮蔽荫护。荫,遮蔽。

        (13)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4)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5)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

        (16)胜境:风景优美的境地。

        (17)静者:喜欢清静的人,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8)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称道州。

        (19)已来:同“以来”。

        (20)为之怅然:为它景色优美却无人知晓而惋惜。之,指右溪“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1)乃:于是。

        (22)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3)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24)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25)裨(bì):补助,增添。

        (26)形胜,优美的风景。

        (27)命:命名。

        (28)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作者的《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9)彰示来者:告诉后来的'游人。来者,后来的游者。

        译文

        从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创作背景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763年7月—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西原蛮”少数民族的侵犯,道州“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元结《谢上表》)。作为刺史,元结施行仁政,“为民营舍造田,免徭役”。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赏析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湍急、清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全文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头至“垂阴相荫”是第一部分,描叙小溪的地理位置和周围景色。从“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到“为之怅然”是第二部分,感叹小溪的位不适宜与受人冷落。从“乃疏凿芜秽”至结尾是第三部分,记叙小溪的疏整经过和命名由来。这篇游记文字精练、文气流畅,但又不是一泻无余,而是如文中那条因“触石”而“洄悬激注”的溪流一般,迂回起伏。文章开头交代小溪的地理位置,语气冷静,笔调平实;接着细致地描绘小溪周围的“怪石”“佳木”“异竹”等景色,赞誉之情包含其中,令读者不胜向往,文气渐起;正当作者设想这条清秀的溪流若在山野,便可给隐逸之士带来愉悦;若在闹市,就能成为游览胜地时,作者笔调忽转:“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小溪的不为人知另作者“为之怅然”。然而,作者接着又记叙“疏凿芜秽”“植松与桂,兼之香草”的整治过程,小溪从此将告别寂寞凄清的境遇,成为名胜之地,令人为之一振。文章短短百余字,却写得一波三折、纡徐委曲,使其具有抑扬顿挫之美,而避免了直叙的平淡无味。

        《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状的“欹嵌盘曲”,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映衬,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描写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出色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满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赋予环境鲜明的特征: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展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此文又因作者感情的流注而别具韵味。作者对右溪不仅作了观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的遭遇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这里却遭受冷遇。作者以为与此景相称的人物当是“逸民退士”或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写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宁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的,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寂寞而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

        这篇文章的优美,还源于句式结构和所写之景的有机结合。文中写景皆为四字句,作者在组合语句时,采用一物一态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图景。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5-6]

        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强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作者简介

        元结 (公元719年-772年),中唐前期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翽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 生平

        [唐](公元七二三年至七七二年)字次山,河南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卒于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岁。少不羁。年十七,乃折节向学,事元德秀。举进士,苏元明称与肃宗。时史思明攻河阳,结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荆南节度使吕諲拒贼。代宗时,以亲老归樊上,著书自娱。始号琦圩子,继称浪士,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赘叟。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进授容管经略使,身谕蛮豪,绥定诸州,民乐其教,立碑颂德。罢还京师,卒。结著有元子十卷,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琦圩子一卷,《文献通考》并传于世。

元结的诗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唐代·元结《右溪记》

        右溪记

        唐代 :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写景 , 抒情怀才不遇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 *** 湖边。——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贼退示官吏

        唐代 :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唐诗三百首同情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 : 元结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

        漫叟以公田酿酒,因休暇,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唐诗三百首 , 饮酒抒情查看更多元结的诗文>>

       好了,关于“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译文”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