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资治通鉴全文阅读_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白话文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资治通鉴全文阅读_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白话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孙权

资治通鉴全文阅读_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白话文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2.资治通鉴文言文版TXt

3.《资治通鉴》序阅读理解

4.求txt格式 柏杨版《资治通鉴》下载全文

5.资治通鉴 第200卷的译文

6.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资治通鉴全文阅读_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白话文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政治层面上,光能武是不行的,要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与对方的利弊,打仗对自己要不吃亏,对方也不能占到自己的便宜,盲目地带军打仗只会对自己的国家不利。

       故事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原文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军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多,谁能比得过我?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然后吕蒙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商议,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吴县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 就应该换个角度另眼相看,兄长怎么领悟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才离去。

资治通鉴文言文版TXt

       白话译文: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

       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

       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

       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

       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

       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

       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

       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

       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

       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

       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

       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于是就散会了。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

       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

       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

       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

       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出处: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扩展资料:

       《赤壁之战》文学赏析: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其结果是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对汉末的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这次战役又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赤壁之战》这一长文,所写事件纷繁,人物众多。细细阅读,掩卷沉思,结构上安排井然有序,思路上展示明朗清晰。

       就大事而言,写了这么三件:先是写了孙权、刘备联合,继而写了孙权内部主战主和两派斗争,最后写了赤壁会战。每一大的事件中又有诸多小事件,如在第一件大事里写了谋臣鲁肃和诸葛亮为建立孙刘联盟而进行的外交活动。

       在第二件大事里写了文臣武将为使孙权确立联刘抗曹方略所进行的公开与隐蔽的较量,其中着重写了儒将周瑜的所作所为;在第三件大事里写了战略相持——南北对峙、战略反攻——火烧赤壁、乘胜追击——水陆并进等。?

       就人物活动而言,主要写了“七说”。其中,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孙刘联盟事上写了“三说”:开头写了鲁肃说吴主孙权,原因是“恐为操所先”,以求得孙权能准允自己去了解形势并为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奔走。

       接着写鲁肃说蜀主刘备,以使他能主动同孙权联合抗曹;三写诸葛亮受命出使吴地,说孙权联刘抗曹。在促使孙权定下抗曹决心并早作决断之事上,写了“四说”:先是写长史张昭说孙权,企图让孙权放弃联刘抗曹打算,认为对曹“不如迎之”。

       紧接着写鲁肃趁“权起更衣”之机,“追于宇下”,“扩开大计”,提醒孙权不要被主降派言论所惑,使其联刘抗曹决心不致动摇;最后“两说”是写周瑜日夜连说孙权,力排“众人之议”,揭穿曹操诈言,从而使得说服孙权重任得以最后完成,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赤壁之战》无论是叙写发生的事件,还是记述人物的活动,都有如链条衔接,一环紧扣一环,且又一气呵成。文章以事件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来构建框架,并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位置变化来安排,以逻辑顺序来布局。

       在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进程中,或交替、或连续融入人物的活动。一个又一个互相承接的事件,一次又一次彼此相连的人物活动,除有不可挪动的外在时空关系外,还有其紧密联系的内在因果关系。而这些因果关系正好体现出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若不得到孙权的认可与赞同,岂有后来一系列戏剧性事件的发生?若无鲁肃说服刘备,哪有诸葛亮前往吴地说服孙权之举?没有鲁肃、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说服孙权,何来孙刘联盟的建立?若无肃、亮、瑜对孙权的说服,又哪有孙权抗曹的决断?

       没有孙权的最后决断,何来赤壁之战这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那又怎么会出现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呢?从纵横全方位观之,司马光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走笔的轨迹图象,正好比一“甲”字形貌。

       此字上半部的“田”,犹如孙刘双方为了共同利益,经过主观努力而暂为一体的态势;其下一“竖”,形似锋利无比的宝剑,势不可挡地直插曹军大本营。我们说这一“甲”字,恰好是《赤壁之战》的结构内涵和作者思路绝妙无比的图解。

       其次,对话上各求理正、据足,言辞上尽透情态、性格。文章开篇写的是鲁肃得知形势有变而向孙权提出应变之计。他切盼得到孙权的准允,马上搞一次必要而有决定性意义的外交活动。

       可鲁肃不盲目出言,而是抓住孙权急欲扩大“帝王之资”及其“定天下”和保一方平安的心理状态说话,其应变之计与要求,边说理边摆出。

       最后还以“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句结束谈话。这末一句强调了形势的严峻,反映出鲁肃心情的焦虑急迫,同时也激发了孙权,使其不能轻视怠慢。结果真的如此,“权即遣肃行”,鲁肃终于如愿以偿。整个一席话说得孙权口服心服,言听计从,充分显示出鲁肃的政治才能。

       接下写的是鲁肃与刘备的一段对话。鲁肃本想与刘备会谈取得最佳效果——“自结于东,以共济事业”,然而老成持重的鲁肃含而不露,摸清对方意欲如何,再作计较。当得知刘备所想之后,便立即陈述东吴优势,点出吴巨“岂足托乎”根由。

       一优一劣,对比鲜明,作何选择,不言而喻。文章用“备甚悦”三字表明刘备透彻理解鲁肃话意。若鲁肃不这样与刘备会谈,那效果当作别论了。鲁肃主动创造和谐氛围,平等地与刘备商讨,体现了鲁肃友善和坦诚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过人的外交智慧。

       

《资治通鉴》序阅读理解

       1. 资治通鉴 目录 哪里有,文言文版的就可以,最好是繁体字的

        《资治通鉴考异》,简称《通鉴考异》,是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副产品”,共三十卷。此书利用书证、物证、校勘等方式订正真伪,结论常以“今从之”、“今从某某”、“今不取”、“故去之”等。

        为了“使读者晓然于记载之得失是非,而不复有所歧惑”,司马光在编撰《通鉴》的同时,“参考群书,评其同异,悴归一涂”,撰写成《资治通监考异》30卷(以下简称《考异》)。此书按《通鉴》的编年次序排列,共有条目2977个。全书内容丰富,将司马光在撰写《通鉴》过程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地点、时间,相对历史人物所作的考证一一加以收录。

        目录

        第一卷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烈王七年(前403年前369年)

        第二卷 周纪二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年前321年)

       

        第三卷 周纪三 慎靓王元年至赧王十七年(前320到前298年)

        第四卷 周纪四 赧王十八年至四十二年(前297至前273年)

        第五卷 周纪五 赧王四十三年至五十九年(前272至前256年)

        第六卷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至始皇帝十九年(前255至前228年)

        第七卷 秦纪二 始皇帝二十年至二世皇帝元年(前227至前209年)

        第八卷 秦纪三 二世皇帝二年至三年(前208至前207年)

        第九卷 汉纪一 高帝元年至二年(前206至前205年)

        第十卷 汉纪二 高帝三年至四年(前204至前203年)

        第十一卷 汉纪三 高帝五年至七年(前203至前200年)

        第十二卷 汉纪四 高帝八年至惠帝七年(前199至前188年)

        第十三卷 汉纪五 高后元年至文帝前二年(前187至前178年)

        第十四卷 汉纪六 文帝前三年至十年(前177至前170年)

        第十五卷 汉纪七 文帝前十一年至景帝前二年(前169至前155年)

        第十六卷 汉纪八 前帝前三年至后三年(前154年至前141年)

        第十七卷 汉纪九 武帝建元元年一地元光元年(前140至前134年)

        第十八卷 汉纪十 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前133至前125年)

        第十九卷 汉纪十一 武帝元朔五年至狩四年(前124年至前119年)

        第二十卷 汉纪十二 武帝元狩五年至元封元年(前118至前110年)

        来自?from=like

2. 求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有电子书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所属TXT电子书作品集: 柏杨 司马光

        《资治通鉴(全译白话版)》(全文TXT电子书下载) 作者:司马光|柏杨(已完结)

        可在电脑|手机|平板|MP3上阅读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3. 《资治通鉴》译文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

        崇意轻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

        他日,上从容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

        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

        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译文:黄门监魏知古本是小吏出身,凭借着姚崇的引荐,才与姚崇同朝为相。

        姚崇内心里有些轻视他,所以让他代理吏部尚书职务,负责主持东都洛阳的官吏铨选之事,另派吏部尚书宋在门下省负责审定吏部、兵部注拟的六品以下职事官。魏知古因此对姚崇十分不满。

        姚崇的两个儿子在分设于东都洛阳的中央官署任职,倚仗其父对魏知古有恩,大肆揽权,为他人私下向魏知古求官;魏知古回到长安后,把这些事全都告诉了玄宗皇帝。过了几天,玄宗漫不经心地向姚崇问道:“您的儿子才干品性怎么样?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啊?”姚崇揣摸到了玄宗的心思,便回答说:“臣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在东都任职,他们为人欲望很大,行为也很不检点;现在他们一定是有事私下嘱托魏知古,只不过是臣没有来得及去讯问他们而已。”

        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一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回答之后,高兴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姚崇回答说:“在魏知古地位卑微之时,臣曾经多方关照他。臣的儿子非常愚鲁,认为魏知古一定会因此而感激臣,从而会容忍他们为非作歹,所以才敢于向他干求请托。”

        唐玄宗因此而认为姚崇忠正无私,而看不起魏知古的忘恩负义,想要罢黜他的职务。姚崇坚决地请求玄宗不要这样做,他说:“此事乃是臣的两个儿子有罪,破坏了陛下的法度,陛下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臣已经是感到万幸了;如果由于臣的缘故而斥逐魏知古,天下的人们一定会认为陛下是在偏袒臣,这样会累及圣朝的声誉。”

        唐玄宗沉吟了很久才答应了他的请求。辛亥(二十五日),魏知古被免去相职,改任工部尚书。

4. 进《资治通鉴》表 全文

        司马光《奉书表》如下: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求txt格式 柏杨版《资治通鉴》下载全文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御制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①。《书》亦曰:王,人求多闻,时惟(愿,希望)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chou,缀集: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zhí,采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②,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③,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解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高亨注: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②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③英考:(宋神宗)已故父皇英宗。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畜:培养

        B.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 繇:原由

        C.勒成二百九十六卷 勒:编辑

        D.以著联之志焉耳 著:完成

        2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考之行事。 /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断之以邪正。 /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C.博而得其要。 /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

        D.简而周于事。 /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下列各选项中全都直接表现宋神宗看法的一项是( )

        ① 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

        ② 《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③ 周积衰,王室微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④ 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⑤ 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型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

        ⑥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A.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4分)

        译文:

        (2)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4)分

        译文:

        (3)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4分)

        译文:

资治通鉴 第200卷的译文

       书籍名称:柏杨版资治通鉴

       书籍格式:epub/mobi

       豆瓣评分:8.5分

       链接:/t-328.html

       书籍简介:

       有人说,研究历史离不开研究《资治通鉴》。

       然则,或购之不读以作装饰,或读之不懂半途弃之,或读之乏味掩卷息之。其缘由何在?

       有人说,古文晦涩难解其意。的确,对于惯读现代汉语而较少古文字造诣的现代人而言,要真正读懂这部巨著可谓“难于上青天”。而借助工具书研读,将花去大量时间,于现代快节奏的忙碌生活而言,实在不可想象;

       有人说,故事乏味,难开其心。的确,以“编年史”为体例的《资治通鉴》,其故事难以展开,苛求情节生动,实难司马老翁了。

       为了解决这个“千年虫”问题,十二世纪的袁枢先生和二十世纪的柏杨先后分别挥舞巨笔,著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以解决“知识遗传”危机。相比较来,柏杨版则更令现代人所欢心——其以“纪事体”而改革了原有的“编年体”,使读者在轻松之中,对《资治通

       鉴》的全篇事件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了解。尤其需要说明的是,史书没有地图,等于有报负而没有舞台。而柏杨版《资治通鉴》则弥补了这一缺憾,精心绘制了大量历史地图,使诸风云人物各就各位,于精密的历史坐标时空中挥刀舞剑,一展雄姿,演绎千秋历史功罪。

       柏杨那桀骜不驯的个性,嬉笑怒骂的文风,尽现全书始终,使读者在轻松之中,阅《资治通鉴》全部历史故事。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资治通鉴第二百零零卷

       唐纪十六 起旃蒙单瘀十月,尽玄绩阉茂七月,凡六年有奇。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佑告身尚存,使逆乱馀孽犹得为廕,并请除削。”从之。

        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丁巳,赦天下。是日,皇后上表称:“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庭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弥忧惧,屡请去位,上不许。

        十一月,丁卯朔,临轩命司空李绩赍玺绶册皇后武氏。是日,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

        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瓮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宫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

        己巳,许敬宗奏曰:“永徽爰始,国本未生,权引彗星,越升明两。近者元妃载诞,正胤降神,重光日融,爝晖宜息。安可反植枝干,久易位于天庭;倒袭裳衣,使违方于震位!又,父子之际,人所难言,事或犯鳞,必婴严宪,煎膏染鼎,臣亦甘心。”上召见,问之,对曰:“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无所系心。且在东宫者,所出本微,今知国家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自疑,恐非宗庙之福,愿陛下熟计之。”上曰:“忠已自让。”对曰:“能为太伯,愿速从之。”

        西突厥颉苾达度设数遣使请兵讨沙钵罗可汗。甲戌,遣丰州都督元礼臣册拜颉苾达度设为可汗。礼臣至碎叶城,沙钵罗发兵拒之,不得前。颉苾达度设部落多为沙钵罗所并,馀众寡弱,不为诸姓所附,礼臣竟不册拜而归。

        中书侍郎李义府参知政事。义府容貌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狡险忌克,故时人谓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谓之李猫。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元年(丙辰,公元六五六年)

        春,正月,辛未,以皇太子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后子代王弘为皇太子,生四年矣。忠既废,官属皆惧罪亡匿,无敢见者;右庶子李安仁独候忠,泣涕拜辞而去。安仁,纲之孙也。

        壬申,赦天下,改元。

        二月,辛亥,赠武士彟司徒,赐爵周国公。

        三月,以度支侍郎杜正伦为黄门侍郎、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谢无灵举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己未,上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衣,曰:‘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廪府安足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曰‘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衣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庸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上从之。

        六月,辛亥,礼宫奏停太祖、世祖配祀,以高祖配昊天于圜丘,太宗配五帝于明堂;从之。

        秋,七月,乙丑,西洱蛮酋长杨栋附、显和蛮酋长王罗祁、郎、昆、梨、盘四州酋长王伽冲等帅众内附。

        癸未,以中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八月,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礼薨。

        辛丑,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击西突厥,与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谷,大破之,斩首千馀级。副总管周智度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于咽城,拔之,斩首三万级。

        乙巳,龟兹王布失毕入朝。

        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上知之,原义府罪不问。

        侍御史涟水王义方欲奏弹之,先白其母曰:“义方为御史,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二者不能自决,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义方乃奏称:“义府于辇毂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于是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顾望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始趋出,义方乃读弹文。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莱州司户。

        九月,括州暴风,海溢,溺四千馀家。

        冬,十一月,丙寅,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帅众内附,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二万骑,别部鼠尼施等二万馀骑继至,前军总管苏定方帅五百骑驰往击之,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馀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害其功,言于知节曰:“今兹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乘危轻脱,乃成败之法耳,何急而为此!自今当结方陈,置辎重在内,遇贼则战,此万全策也。”又矫称别得旨,以知节恃勇轻敌,委文度为之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入。士卒终日跨马被甲结陈,不胜疲顿,马多瘦死。定方言于知节曰:“出师欲以讨贼,今乃自守,坐自困敝,若遇贼必败;懦怯如此,何以立功!且主上以公为大将,岂可更遣军副专其号令,事必不然。请囚文度,飞表以闻。”知节不从。至恒笃城,有群胡归附,文度曰“此属伺我旋师,还复为贼,不如尽杀之,取其资财。”定方曰:“如此乃自为贼耳,何名伐叛!”文度竟杀之,分其财,独定方不受。师旋,文度坐矫诏当死,特除名;知节亦坐逗遛追贼不及,减死免官。

        是岁,以太常卿驸马都尉高履行为益州长史。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上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刘洎之子讼其父冤,称贞观之末,为褚遂良所谮而死,李义府复助之。上以问近臣,众希义府之旨,皆言其枉。给事中长安乐彦玮独曰:“刘洎大臣,人主暂有不豫,岂得遽自比伊、霍!今雪洎之罪,谓先帝用刑不当乎!”上然其言,遂寝其事。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

        春,正月,癸巳,分哥逻禄部置阴山、大漠二都督府。

        闰月,壬寅,上行幸洛阳。

        庚戌,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帅燕然都护渭南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回纥等兵,自北道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嗣业,钜之子也。

        初,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及族兄左屯卫大将军步真,皆西突厥酋长,太宗之世,帅众来降;至是,诏以弥射、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旧众。

        二月,辛酉,车驾至洛阳宫。

        庚午,立皇子显为周王。壬申,徙雍王素节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

        癸丑,以李义府兼中书令。

        夏,五月,丙申,上幸明德宫避暑。上自即位,每日视事;庚子,宰相奏天下无虞,请隔日视事;许之。

        秋,七月,丁亥朔,上还洛阳宫。

        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以归,自言有长生之术。太宗颇信之,深加礼敬,使合长生药。发使四方求奇药异石,又发使诣婆罗门诸国采药。其言率皆迂诞无实,苟欲以延岁月,药竟不就,乃放还。上即位,复诣长安,又遣归。玄策时为道王友,辛亥,奏言:“此婆罗门实能合长年药,自诡必成,今遣归,可惜失之。”玄策退,上谓侍臣曰:“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求之,疲弊生民,卒无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李对曰:“诚如圣言。此婆罗门今兹再来,容发衰白,已改于前,何能长生!陛下遣之,内外皆喜。”娑婆寐竟死于长安。

        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为外援。八月,丁卯,瑗坐贬振州刺史,济贬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

        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状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皆陛下所见。卒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区处众事,咸无废阙,数日之间,内外宁谧。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表奏,不省。

        己巳,礼官奏:“四郊迎气,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废纬书六天之义。其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亦请合为一祀。”从之。

        辛未,以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侍中,兼度支尚书杜正伦为兼中书令。

        冬,十月,戊戌,上行幸许州。乙巳,畋于滍水之南。壬子,至祀水曲。十二月,乙卯朔,车驾还洛阳宫。

        苏定方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至金山北,先击处木昆部,大破之,其俟斤懒独禄等帅万馀帐来降,定方抚之,发其千骑与俱。

        右领军郎将薛仁贵上言:“泥孰部素不伏贺鲁,为贺鲁所破,虏其妻子。今唐兵有破贺鲁诸部得泥孰妻子者,宜归之,仍加赐赉,使彼明知贺鲁为贼而大唐为之父母,则人致其死,不遗力矣。”上从之。泥孰喜,请从军共击贺鲁。

        定方至曳咥河西,沙钵罗帅十姓兵且十万来拒战。定方将唐兵及回纥万馀人击之。沙钵罗轻定方兵少,直进围之。定方令步兵据南原,攒槊外向,自将骑兵陈于北原。沙钵罗先攻步军,三冲不动,定方引骑兵击之,沙钵罗大败,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明日,勒兵复进。于是胡禄屋等五弩失毕悉众来降,沙钵罗独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走。时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陆部落闻沙钵罗败,皆诣步真降。定方乃命萧嗣业、回纥婆闰将胡兵趋邪罗斯川,追沙钵罗,定方与任雅相将新附之众继之。会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俟晴而行,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进,必休息士马。亟追之可及,若缓之,彼遁逃浸远,不可复追,省日兼功,在此时矣!”乃蹋雪昼夜兼行,所过收其部众,至双河,与弥射、步真兵合,去沙钵罗所居二百里,布陈长驱,径至其牙帐。沙钵罗与其徒将猎,定方掩其不备,纵兵击之,斩获数万人,得其鼓纛,沙钵罗与其子咥运、婿阎啜等脱走,趣石国。定方于是息兵,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还之,十姓安堵如故。乃命萧嗣业将兵追沙钵罗,定方引军还。

        沙钵罗至石国西北苏咄城,人马饥乏,遣人赍珍宝入城市马。城主伊沮达官诈以酒食出迎,诱之入,闭门执之,送于石国。萧嗣业至石国,石国人以沙钵罗授之。

        乙丑,分西突厥地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左卫大将军、昆陵都护、兴昔亡可汗,押五咄陆部落;阿史那步真为右卫大将军、蒙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押五弩失毕部落。遣光禄卿卢承庆持节册命,仍命弥射、步真与承庆据诸姓降者,准其部落大小,位望高下,授刺史以下官。

        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

        是岁,诏:“自今僧尼不得受父母及尊者礼拜,所司明有法制禁断。”

        以吏部侍郎刘祥道为黄门侍郎,仍知吏部选事。祥道以为:“今选司取士伤滥,每年入流之数,过一千四百,杂色入流,曾不铨简。即日内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约准三十年,则万三千馀人略尽矣。若年别入流者五百人,足充所须之数。望有厘革。”既而杜正伦亦言入流人太多。上命正伦与祥道详议,而大臣惮于改作,事遂寝。祥道,杜甫之子也。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

        春,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诏中外行之。先是,议者谓贞观礼节文未备,故命无忌等修之。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所损益多希旨,学者非之。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豫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遂焚《国恤》一篇,由是凶礼遂阙。

        初,龟兹王布失毕妻阿史那氏与其相那利私通,布失毕不能禁,由是君臣猜阻,各有党与,互来告难。上两召之,既至,囚那利,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布失毕归国。至龟兹东境泥师城,龟兹大将羯猎颠发众拒之,仍遣使降于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布失毕据城自守,不敢进。诏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之。会布失毕病卒,胄与羯猎颠战,大破之,擒羯猎颠及其党,尽诛之,乃以其地为龟兹都督府。戊申,立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都督。

        二月,丁巳,上发东都;甲戌,至京师。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旧安西夏为西州都督府,镇高昌故地。

        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将兵攻高丽之赤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高丽遣其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秋,八月,甲寅,播罗哀獠酋长多胡桑等帅众内附。

        冬,十月,庚申,吐蕃赞普来请婚。

        中书令李义府有宠于上,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而义府贪冒无厌,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如市,多树朋党,倾动朝野。中书令杜正伦每以先进自处,义府恃恩,不为之下,由是有隙,与义府讼于上前。上以大臣不和,两责之。十一月,乙酉,贬正伦横州刺史,义府普州刺史。正伦寻卒于横州。

        阿史那贺鲁既被擒,谓萧嗣业曰:“我本亡虏,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上闻而怜之。贺鲁至京师,甲午,献于昭陵。敕免其死,分其种落为六都督府,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贺鲁寻死,葬于颉利墓侧。

        戊戌,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薨。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终,朝廷恩礼甚厚。

        是岁,爱州刺史褚遂良卒。

        雍州司士许祎与来济善,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吏部尚书唐临奏以祎为江南道巡察使,伦为剑南道巡察使。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以临为挟私选授。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

        春,二月,乙丑,免临官。

        三月,壬午,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真珠叶护战于双河,斩真珠叶护。

        夏,四月,丙辰,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以黄门侍郎许圉师参知政事。

        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内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事,敕敬宗与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诬奏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杀。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对曰:“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庆也。臣窃恐无忌知季方自刺,窘急发谋,攘袂一呼,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父述为炀帝所亲任,结以昏烟,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复典禁兵,一夕于江都作乱,先杀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倾隋室。前事不远,愿陛下速决之!”上命敬宗更加审察。明日,敬宗复奏曰:“去夜季方已承与无忌同反,臣又问季方:‘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韩瑗尝语无忌云:“柳奭、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今梁王既废,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于外。”自此无忌忧恐,渐为自安之计。后见长孙祥又出,韩瑗得罪,日夜与季方等谋反。’臣参验辞状,咸相符合,请收捕准法。”上又泣曰:“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果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敬宗对曰:“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来,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杀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两朝之大恩,谋移社稷,其罪与薄昭不可同年而语也。幸而奸状自发,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犹不早决!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祥,无忌之从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书出为荆州长史,故敬宗以此诬之。

        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于是诏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宁官。遣使发道次兵援送无忌诣黔州。无忌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皆除名,流岭表。遂良子彦甫、彦冲流爱州,于道杀之。益州长史高履行累贬洪州都督。

        五月,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并参知政事。承庆,思道之孙也。

        凉州刺史赵持满,多力善射,喜任侠,其从母为韩瑗妻,其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无忌之族弟也,铨坐无忌,流巂州。许敬宗恐持满作难,诬云无忌同反,驿召至京师,下狱,讯掠备至,终无异辞,曰:“身可杀也,辞不可更!”吏无如之何,乃代为狱辞结奏。戊戌,诛之,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友人王方翼叹曰:“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闻之,不罪也。方翼,废后之从祖兄也。长孙铨至流所,县令希旨杖杀之。

        六月,丁卯,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初,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时称允当。至是,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郎中礼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等,其馀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许敬宗议封禅仪,己巳,奏:“请以高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只。”从之。

        秋,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并枷锁诣京师,仍命州县簿录其家。恩,无忌之族弟也。

        壬寅,命李绩、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使者杀柳奭于象州。韩瑗已死,发验而还。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无忌通书,处绞。长孙恩流檀州。

        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与同谱,及义府出为普州,即除之。义府闻而衔之,及复为相,使人诬构其罪,下狱,自杀。

        乙卯,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宫矣。

        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朱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

        冬,十月,丙午,太子加元服,赦天下。初,太宗疾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绩家皆盛与为昏,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昏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然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

        闰月,戊寅,上发京师,令太子监国。太子思慕不已,上闻之,遽召赴行在。戊戌,车驾至东都。

        十一月,丙午,以许圉师为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戊午,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将薨。

        思结俟斤都曼帅疏勒、朱俱波、谒般陀三国反,击破于阗。癸亥,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以讨之。 以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等与高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苏定方军至业叶水,思结保马头川。定方选精兵万人、骑三千匹驰往袭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诘旦,至城下,都曼大惊。战于城外,都曼败,退保其城。及暮,诸军继至,遂围之,都曼惧而出降。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五年(庚申,公元六六零年)

        春,正月,定方献俘于乾阳殿。法司请诛都曼,定方请曰:“臣许以不死,故都曼出降,愿丐其馀生。”上曰:“朕屈法以全卿之信。”乃免之。

        甲子,上发东都;二月,辛巳,至并州。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妇人于内殿,班赐有差。诏:“并州妇人年八十以上,绵版授郡君。”

        百济恃高丽之援,数侵新罗;新罗王春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以伐百济。以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将新罗之众,与之合势。

        夏,四月,戊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五月,作合璧宫。壬戌,上幸合璧宫。

        戊辰,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各将所部兵以讨叛奚,仍命尚书右丞崔馀庆充使总护三部兵,奚寻遣使降。更以枢宾等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讨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东都。

        六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早午,车驾还洛阳宫。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长,颇不自安,或私衣妇人服以备刺客;又数自占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废忠为庶人,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

        丁卯,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坐科调失所免官。

        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

        苏定方引军自成山济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馀皆溃走。定方水陆齐进,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大破之,杀万馀人,追奔,入其郭。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隆子文思曰:“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遂师左右逾城来降,百姓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义慈、隆及诸城主皆降。百济故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诏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将兵讨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三战皆捷,追奔百馀里,斩其酋长而还。

        冬,十月,上初苦凤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则天门楼,受百济俘,自其王义慈以下皆释之。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赦天下。

        甲寅,上幸许州。十二月,辛未,畋于长社。己卯,还东都。

        壬午,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击高丽。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白衣从军自效。

       如果有邮箱 就直接给你发过去了。。。这还没完。。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光在南宋时期编纂而成,共294卷,纪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史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诗文网是一个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料和文化产品,包括古诗文、古籍经典、历史人物等。它是一个宝库,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如何使用资治通鉴

       1.了解资治通鉴的结构

       资治通鉴共分为三部分:前编、中编和后编,每部分又分为多个卷。前编主要纪录了自春秋战国到汉朝的历史,中编主要纪录了自魏晋南北朝到唐朝的历史,后编主要纪录了自五代十国到宋朝的历史。

       2.选择要查阅的卷数和时间段

       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要查阅的卷数和时间段。如果是初学者,可以从前编开始阅读,逐渐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如果是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选择相应的卷数和时间段。

       3.阅读资治通鉴

       在了解了资治通鉴的结构和选择要查阅的卷数和时间段之后,就可以开始阅读资治通鉴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古诗文网提供的相关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如何利用古诗文网

       1.浏览古诗文

       在古诗文网上,可以浏览大量的古诗文,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诗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2.查阅古籍经典

       古诗文网提供了大量的古籍经典,包括《论语》、《道德经》、《史记》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经典进行查阅和研究。

       3.了解历史人物

       在古诗文网上,可以了解大量的历史人物,包括孔子、李白、苏轼等。可以通过他们的诗文和传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公元23年

        正月初一,汉军与其他部队一起攻打甄阜、梁丘赐军队,官军大败,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率军前进,打算驻守宛城,刘縯与他们在淯阳会战,官军大败,宛城被汉军包围,此时各地盗贼依据汉军起事的名号纷纷进攻城市,夺取土地,传递文书,声讨王莽的罪恶。王莽开始担心害怕起来。

        此时汉军与其他部队拥兵十余万,已经坐大,打算推举领袖,有志向谋取天下的打算推举刘縯,没有这个志向,自己有小心思的打算拥立舂陵戴侯刘熊渠的曾孙懦弱的刘玄,以此控制义军。大家商量之后,刘縯觉得这个计划不好施行,自己称帝还不是时候,于是计划被否决,另外那些有小心思的部队将领,却先下手为强,抢先在二月初一设置坛场,让刘玄登极,面向南方站立,接受群臣朝拜。从此,英雄豪杰感到失望,多有不服。

        王莽此时染黑了胡子和头发,立杜陵人史谌的女儿作皇后。并宣布诏命,派遣大司空、隆新公王邑带领百万大军剿灭青州、徐州地区的盗贼。

        三月汉军攻克昆阳、定陵、郾等城。

        王莽知道了严尤、陈茂失败,派遣司空王邑乘坐传车急速出发,和司徒王寻一起发兵去平定崤山以东地区。征召通晓六十三家兵法的人为军官,任用巨人巨毋霸为垒尉,又赶来虎、豹、犀、象等猛兽以助军威。五月,王寻、王邑离开颍川南下,同严尤、陈茂会合。

        汉军的将领们看到官军来势汹汹,打算带老婆孩子跑路,刘秀给他们鼓气,并负责起指挥以及守卫前线昆阳的任务。此时昆阳守兵八九千人。

        昆阳城下的王莽军开到城下,将近十万人,于是王寻、王邑纵兵包围昆阳。

        此时严尤向王邑献策说,昆阳城小而坚固,而敌方拥立的首脑在宛城,大军迅速进军宛城,刘玄肯定不能抵挡,宛城一败,昆阳城内贼军必定降服。王邑不从,说咱们兵多,干就完事,头给他打烂。此时城外攻城猛烈,城内箭如雨下。严尤建议王邑,兵法云,围城为之阙,留个小缺口让他们突围,好让他们害怕,王邑不听。

        棘阳守长岑彭和前队副将严说同守宛城,汉军围攻几个月,城中因为缺粮而人吃人,于是全城报降。更始皇帝进城,并在宛城建都。大家劝说杀死岑彭等,刘縯说,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封了岑彭为归德侯。

        刘秀到郾、定陵等地,调发各营全部军队,大家还希望派点人看守财物,刘秀说,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于是征发全部军队。

        六月初一,刘秀和各营部队一同出发,亲自带一千多人为先头部队,在王莽大军附近四五里的地方摆开阵势。王邑王寻派了几千人来和刘秀部队交锋,刘秀带兵冲过去,斩了几十人首级。将领们说,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刘秀又向前进兵,王寻、王邑的部队退却。汉军各部一同冲杀过去,斩了数百上千个首级。汉军接连获胜,继续进兵,将领们胆气更壮,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百。

        刘秀就和敢于牺牲的三千人从城西水岸边攻击王莽军的主将营垒。王寻、王邑亲自带领一万余人巡行军阵,戒令各营都按兵不动,单独迎上来同汉军交战,不利,大部队又不敢擅自相救,王寻、王邑所部阵乱,汉军乘机击溃敌军,杀了王寻。昆阳城中汉军也击鼓大喊冲杀出来,里应外合,呼声震天动地;王莽军大溃,逃跑者互相践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入水溺死的士兵上万,河水因此不能流动。王邑、严尤、陈茂等以轻骑踏着死人渡水逃走。物品辎重,汉军一波肥。王莽军士兵奔跑,各还故乡,只有王邑和他带领的长安勇士几千人回到洛阳,关中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惧。于是海内豪杰一致响应,都杀掉当地的州郡长官,一个月之内,这种形势遍于天下。

        王莽听说汉军说他用鸩酒毒杀了汉平帝,便集合公卿到王路堂,打开收藏在金柜中他替平帝请求解除疾病、愿以身代死的策书,流着泪出示给群臣看。

        刘秀向颍川一带夺取土地,未能攻克,却刚好生擒朝廷督察五县负责督查颍川的郡掾冯异,冯异说,愿意回去之后献城报答。刘秀许诺,冯异劝告父城县长苗萌,说,刘玄的将领残暴,而刘秀不骚扰百姓,并且言谈举止,不是一个平庸的人。于是和苗萌一起率领五县军民投降。

        其他起事并打小心思的将领觉得刘縯兄弟威名日盛,建议刘玄及早除掉他们,刘縯刘秀有所察觉,不久刘縯和他的部将刘稷都被杀。详情见故事一

        王莽的国师公刘秀、大司马董忠、司中大赘孙都秘密反水,被王莽诛杀。王莽忧闷得吃不下饭,只喝酒,吃鳆鱼。阅读军书疲倦了,便靠着几案打盹儿,不再上床睡觉。

        成纪人隗崔和隗义,上邽人杨广、冀人周宗同时聚众起兵,响应刘玄的汉军。平襄被攻下。推举隗崔哥哥的儿子隗嚣为上将军。向各郡、各封国传递文告,声讨王莽罪行。分别派出将领,攻打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全部攻克。

        茂陵公孙述当清水县长,迎接南阳人宗成、商县人王岑的部队,结果他们残暴不仁,于是公孙述秘密假传更始政权的使者授予他益州牧的印信,把他们杀死,兼并了他们的部队。

        前汉朝钟武侯刘望在汝南起兵,严尤、陈茂前往归附。八月,刘望登极,任命严尤当大司马,陈茂当丞相。

        更始皇帝派遣定国上公王匡进攻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进攻武关,三辅地区为之震动。崔发劝告王莽说,古者国有大灾,则哭以厌之。宜告天以求救。于是王莽带群臣去南郊,仰天大哭,声嘶气绝,伏地叩头。众儒生和老百姓也每天早晚起来哭,政府给他们准备了稀饭,哭得非常悲哀的人,被任命作郎官,郎官达到五千多人。

        王莽任命将军九人率领禁卫军精锐士兵几万人向东方开去,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收容到皇宫里作为人质。被起义军打败,还剩三位将军收集散兵,保卫渭口京师仓。

        此时王莽政权全线溃败,各个部队都争着要第一个入城,贪图建立大功和抢劫财宝。王莽赦免城里监狱的犯人,都发给武器,杀猪饮血,跟他们立誓说,如有不为新朝效力的人,社鬼记住他。让更始将军史谌率领着他们。这些人渡过渭桥,都四散逃跑,只剩史谌一个人回来。各路士兵挖掘王莽的妻子、儿子、父亲、祖父的坟墓,焚烧他们的棺材以及九庙、明堂和辟雍,火光映照城中。

        王莽被杀,详情见故事二。

        定国上公王匡攻陷洛阳,生擒新莽太师王匡、国将哀章,将他们全都斩首。十月,奋威大将军刘信在汝南击杀刘望,并诛杀严尤、陈茂。所属郡县全都降服。

        更始皇帝刘玄派人说降赤眉。樊崇等听说汉朝复兴,便留下部众,率将领二十余人,随同使节来到洛阳。刘玄把他们都封为列侯。可是,樊崇等既没有采邑,而留在原地的部众又逐渐有背叛离去的,于是樊崇又逃回他的营地。

        刘玄打算派亲信大将巡行河北,大司徒刘赐说:“南阳刘姓宗族子弟中,只有刘秀可以胜任。”朱鲔等认为不可以,刘玄疑惑不决。刘赐恳切规劝他,刘玄才任命刘秀代理大司马,持节北渡黄河,镇抚慰问各州郡。

        刘玄赐封大司徒刘赐当丞相,命令他先进入函谷关内,修建宗庙、宫室。

        大司马刘秀到达黄河以北在所经的郡县,考察官吏政绩,根据能力的大小任用或罢免,公平审理诉讼刑狱,废除王莽残酷的政令,恢复汉朝官名制度。官民喜悦,争先恐后地拿着牛肉与美酒迎接慰劳。刘秀一律不接受。

        南阳人邓禹执鞭驱马而行,追赶刘秀,直追到邺城才追到。为刘秀谋划夺取天下的计策,刘秀非常亲近他,每次任命或派出将领,多征求邓禹的意见。邓禹对将领的判断都与他们的才能相称。

        刘秀因为哥哥被杀,每次单独居住,不吃酒肉,枕席上有他悲泣的泪痕。主簿冯异看出刘秀的心思,建议刘秀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并且派遣官属巡行郡县,传播善政恩德。刘秀采纳。

        骑都尉宋子人耿纯在邯郸晋见刘秀。退下后,发现刘秀的官属带领军队的法令制度,跟其他将领不同,于是留下来跟刘秀结交。

        汉朝已故赵缪王刘元的儿子刘林建议刘秀,决开黄河,用以淹没赤眉军。刘秀没有听从,前往真定。十二月,刘林等率领车骑数百人,于早晨进入邯郸城,在赵王王宫停下来,立王郎当皇帝。分别派出将领,向幽州、冀州夺取土地,把文告分送各州、各郡。赵国以北、辽东以西,都望风响应。

        公元24年

        正月,大司马刘秀因为王郎刚刚崛起,正处于兴盛状态,于是北向蓟州夺取土地。

        申屠建、李松自长安迎接刘玄迁都。

        刘玄从洛阳到长安后,当时长安只有未央宫被焚,其余宫室、供具张设、仓库、官府,都安然无恙,犹如以前,城市街巷和原来一样没有改变。刘玄在长乐宫居住,登上前殿,官吏们按照次序,排列在正殿前的院子里。刘玄羞愧惭怍,俯下头用手刮席,不敢看人。将领们有后到的,刘玄问:“抢了多少东西?”左右侍官都是宫禁中的旧吏,对此惊愕不已,相视无语。

        刘玄娶赵萌女儿当夫人,所以把政事都给赵萌去管,自己日夜在后宫饮宴。臣属们想向君主奏闻或议论政事,刘玄总是因醉酒而不能相见,有时不得已,就命侍中坐帐幕之中与群臣说话。赵萌专擅大权,自己随意杀人。郎官中有人说赵萌放纵,刘玄大怒,拔剑斩杀了那个人,从此没有人敢再说赵萌的不是。以至众小人、厨子,都被滥授官爵。将领们在朝廷外的都自行赏罚,各设官吏,各州、各郡交叉错杂,不知服从谁好。因此关中地区离心,全国怨恨叛乱。

        刘玄征召隗嚣和他的叔父隗崔、隗义等人。隗嚣将要出发,方望因为刘玄成败尚不可知道,坚决地制止他,隗嚣不听他的建议,方望留下一封书信,告辞而去。隗嚣等到达长安,刘玄任命隗嚣当右将军,对隗崔、隗义都按旧有的称号赐封。

        王郎命人传递檄书,用十万户的采邑作悬赏,擒杀刘秀。

        耿弇听说大司马刘秀在卢奴,于是骑马奔驰北上拜见。刘秀让他留在府中任长史,与他一块儿北上到达蓟地。并且劝刘秀留在这边,而且说渔阳太守彭宠,是我的同乡;上谷太守,是我的父亲。这两边有一万人,王朗不值得忧虑,刘秀采纳。

        正巧原广阳王的儿子刘接在蓟中起兵,以响应王郎,城内搅扰,混乱不堪,传说王郎的使节刚到,二千石及以下的官吏都出来迎接。于是刘秀急催车辆而出,到南城门,城门已经关闭。刘秀等攻击南城门,才得出城。昼夜奔驰,当时天气酷寒,大家一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顶霜冒雪,满面裂痕。

        刘秀等人前进到下博城西,惊惶迷惑,不知道往哪里去。突然出现白衣服老头说让他们到信都郡。于是刘秀立即奔赴那里。当时各郡国都已投降王郎,只有信都太守南阳人任光、和戎太守信都人邳肜不肯归附。当时刘秀被邳肜劝下来决定不走,在北边打地盘。

        刘秀打算投奔头子路、力子都的部队。被任光劝下,任光招兵买马,刘秀逐渐势力壮大,任光散播谣言,迷惑王朗所辖地区,于是刘秀得到堂阳县,贳县。昌城人刘植集结士兵数千人,耿纯率领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追随刘秀。

        刘秀进军,攻陷卢奴。向沿边郡县发布文告,号召共击邯郸,各郡县纷纷响应。刘秀拉拢真定王刘杨部队,并娶刘杨的甥女郭氏当夫人。继续前进,攻击元氏、防子,都攻下了。到达县,击杀王郎的将军李恽。进抵柏人,又击败王郎的将军李育。李育撤退,固守柏人城。刘秀进攻,未能攻下。

        南郑人延岑起兵占据汉中。汉中王刘嘉进击,延岑投降。刘嘉部众多至数十万。校尉南阳人贾复觉得更始朝廷政治混乱,于是建议刘嘉要早做打算,刘嘉说,你真厉害啊,我用不了你,你去刘秀那里,他肯定用得着,于是给刘秀推荐贾复,刘秀任命贾复当破虏将军,陈俊当安集掾。

        刘秀家里的年轻仆人犯了法,军市令颍川人祭遵把他打死了。刘秀大怒,命人逮捕了祭遵。有人劝刘秀,他毫不避讳正是我们的军令贯彻执行的效果,于是刘秀饶恕了祭遵,用他担任刺奸将军。还对众将说,要小心祭遵,我家里的小仆人犯法,尚且给杀了,他必定不会偏袒你们。

        有人向大司马刘秀建议,用柏人当基地,不如定居钜鹿。于是刘秀率军向东北进发,攻陷广阿。

        蓟中之乱时,耿弇与刘秀失散,耿弇向北逃到昌平,回到他父亲耿况那里,趁机劝说耿况攻击邯郸。此时王朗在附近州县大规模征兵,寇恂建议耿况另外派部队归附追随刘秀。耿况同意。派寇恂东行进见彭宠,互相约定,打算每郡出动骑兵突击队两千人、步兵一千人,到大司马刘秀那里去支援他。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也劝彭宠归附刘秀,彭宠同意。派部队南下进攻蓟县,杀死王郎大将赵闳。

        寇恂返回上谷,便与上谷长史景丹以及耿弇率军一同南下,与渔阳部队会合,沿途斩杀王郎任命的大将、九卿、校尉及以下,共计三万人,夺取涿郡、中山、钜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景丹等在广阿和刘秀偶遇,于是大家很开心,到达城下,刘秀亲自登上城楼询问来意,耿弇就在城下拜见。刘秀立即请他进城,耿弇说明情况,刘秀笑着开玩笑,您还真的给我带了这两地的部队过来。于是任命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都当偏将军,让他们回去统领自己的部队。擢升耿况、彭宠为大将军。封耿况、彭宠、景丹、盖延四人列侯。

        吴汉为人朴实忠厚,不善言辞,遇到紧急情况,辞不达意,然而沉着而有谋略。邓禹多次向刘秀推荐,刘秀逐渐对他亲近器重。

        刘玄派尚书令谢躬率领六位将军讨伐王郎,没有进展。刘秀,王朗以及刘玄相互征伐进攻,此时景丹等人的骑兵,在战场上初露锋芒,刘秀非常开心,自己有一支骑兵部队。

        耿纯向刘秀建议,久攻巨鹿没有收获,不如直捣邯郸拿下王朗,钜鹿自然不攻自破。刘秀采纳。派一部分围困钜鹿,自己亲自带主力挺进邯郸,接连胜利,王郎于是派谏大夫杜威请求投降。谈判破裂,刘秀发动猛烈攻击。五月初一。邯郸陷落,王郎被斩首。刘秀集合军士,烧掉了自己人通敌的书信。(大家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像什么电视剧当中也看到过)

        刘秀把新官兵分配给各将领。大家都说愿属大树将军冯异。因为冯异命令他的部队,除非和敌人遭遇,否则就跟在别的部队后面,每次到一个地方,大家坐下谈论功劳,他就偷偷坐树下,所以大家叫他大树将军。

        刘玄派遣使节封刘秀当萧王,下令所有部队一律复员。命刘秀与有功将领,一同到长安。派苗曾当幽州牧,韦顺当上谷太守,蔡充当渔阳太守,同时到北方赴任。

        此时耿弇闯进刘秀睡觉的地方,和刘秀说,咋们死伤很多,请让我回上谷补充兵士。刘秀说,王郎已破,河北略平,复用兵何为?耿弇说,王朗虽然被干掉了,但是现在天下大乱才刚刚开始,现在朝廷这样派使者任命我们,不要听从,另外起义部队分支还有很多,刘玄没多久就完蛋了。刘秀起身坐下说,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我杀了你。耿弇说,你信任我,我才这样说。刘秀说,我和你开玩笑呢,这么认真干什么。耿弇说,现在刘玄那帮家伙,胡作非为,老百姓觉得还不如王莽执政的时候,所以刘玄的灭亡在所难免,而您现在风头正盛,又是义军,天下可传檄而定也。天下至重,公可自取,毋令他姓得之。刘秀于是以河北没有平定为理由,推辞了刘玄的任命表示和刘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此时各地起义部队加起来有百万之多,在当地抢夺掳掠。刘秀打算进攻他们,派吴汉、耿弇同时当大将军,征调幽州所属十郡的骑兵部队。幽州牧苗曾,暗中吩咐各郡不服从征调。吴汉率二十余骑兵先行驰马到达幽州无终县。苗曾出城迎接吴汉,被斩杀。耿弇到上谷,又逮捕韦顺、蔡充,将他们斩杀。北方州郡震惊,于是全都发兵听候调遣。

        秋季,刘秀在鄡县进击铜马。刘秀发现吴汉得到兵马记录上交数目名册,刘秀对他很器重。刘秀任命沛人朱浮兼幽州牧,把州府设在蓟城。铜马部队因为粮食问题,撤退,刘秀追击,大败铜马。此时各路义军还没有聚拢抱团,刘秀继续追击铜马等义军,铜马等全都战败投降。他们的首领都被封为列候,但是降将以及自己的军队将领都有顾忌,刘秀就让降将各自回营,自己轻装乘马,巡视部署,降将都心悦诚服。刘秀把投降的部队都分配给各将领,部众于是达到数十万。赤眉的义军,分支部队被刘秀打的大败,于是刘秀向南夺取河内,河内太守韩歆投降。

        刘秀灭掉自己的对头谢躬,手段老练,城府深沉,详情见故事四。

        刘玄派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李忠率军万余人,夺取汉中郡、蜀郡。被公孙述击败,这两货逃跑。公孙述于是自立为蜀王,建都成都。当地百姓和夷族全都归附于他。

        赤眉首领樊崇等率军进入颍川打算图谋长安。刘玄命王匡、成丹和抗威将军刘均等人抵御堵截刘玄。

        刘秀将要向北夺取燕、赵,估计赤眉军必然攻破长安,所以又打算利用更始朝与赤眉军相争并吞关中,于是任命邓禹派他西入函谷关,让他自己点兵点将,分精兵两万给他。此时,刘秀一直想物色一位守河内的人,稳定他的地盘做强有力的根据地,于是询问邓禹,邓禹推荐寇恂,刘秀于是任命寇恂当河内郡太守,并代理大将军职务。又任命冯异当孟津将军,在黄河之畔统辖魏郡、河内郡的军队,以抗拒洛阳方面的进攻。刘秀亲自送邓禹到野王。邓禹向西出发以后,刘秀才率军北上。寇恂受到任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隗崔、隗义密谋背叛更始朝,返回天水。隗嚣恐怕事情败露而自己被牵连,于是向朝廷检举。刘玄诛杀隗崔、隗义,任命隗嚣当御史大夫。

        梁王刘永,凭依他的封国起兵,招揽各郡英雄豪杰。共占领二十八城。并合并了不少盗匪,在东方称霸。

        邔人秦丰在黎丘起兵,攻陷县、宜城等十余县,有部众一万人,自称楚黎王。

        汝南人田戎攻陷夷陵,自称扫地大将军,转战劫掠各郡县,有部众数万人。

       故事一

        新市兵、平林兵的将领们因为刘縯兄弟威名日盛,秘密建议更始帝刘玄除掉他俩。刘秀对刘縯说:“看情况,更始帝打算跟我们过不去。”刘縯笑着说:“一向就是如此。”不久,刘玄集合全体将领,教刘縯拿出他的宝剑,接过来仔细观察。这时,绣衣御史申徒建跟着呈上玉玦,暗示更始帝早下决断,但更始不敢发动。刘縯的舅舅樊宏对刘縯说:“申徒建莫非有范增的意图?”刘縯不作回答。李轶最初跟刘縯兄弟感情很好,可是后来转而谄媚拥有权柄的新贵,刘秀告诫刘縯:“对这个人不能再信任了!”刘縯不听从。刘縯的部将刘稷,勇冠三军,听说刘玄即位的消息,大怒说:“当初起兵图谋大事的,是刘縯兄弟。而今更始是干什么的呢!”刘玄任命刘稷当抗威将军,刘稷不肯拜受这一任命。刘玄于是与将领们部署数千军队,先逮捕刘稷,准备诛杀。刘縯坚持反对。李轶、朱鲔趁机建议刘玄同时逮捕刘縯,并于当天跟刘稷一齐斩首。刘玄任命堂兄光禄勋刘赐当大司徒。刘秀听到这个消息,从父城夺回宛城,向刘玄请罪。司徒所属官员迎接刘秀,表示哀悼,刘秀不与他们谈一句私话,唯有深自责备而已,不曾自己夸耀保卫昆阳的战功,又不敢为刘縯服丧,饮食言谈欢笑跟平常一样。刘玄因此惭愧,任命刘秀当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故事二

        王莽避火到了未央宫宣室前殿,火总是跟着他。王莽穿着全套天青色的衣服,拿着虞帝匕首。天文郎在前面按着占测时日的,王莽转动坐席随着斗柄所指的方向坐着,说道:“上天把这样的品德赋予我,汉军能把我怎么样?"初三,天快亮了,群臣搀扶着王莽,从前殿去渐台,想用池水作阻挡,公卿等随从官吏还有一千多人跟着他。王邑白天黑夜都在战斗,疲倦极了,士兵死伤快完了,他飞马进入宫中,辗转来到了渐台,看见他的儿子侍中王睦脱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喝住他,让他转回,父子俩一同守卫着王莽。兵士进入殿中,听说王莽在渐台,众人将其包围了数百重。台上仍用弓箭与包围的士兵对射,箭用尽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蹛恽、王巡战斗而死,王莽躲进内室。下午五时三刻,大批士兵上了渐台,苗欣、唐尊、王盛等人都死在台上。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就砍下了王莽的脑袋。兵士们分裂了王莽的身躯,四肢关节、肌肉被切割成许多块,争着去砍杀的有几十人。公宾就拿着王莽的脑袋前往王宪那里。王宪自称汉朝的大将军,城里的军队几十万人都归属了他。王宪住在长乐宫,把王莽的妃嫔都作为妻妾,使用王莽的车马、衣服和器物。初六,李松、邓晔进入长安,将军赵萌和申屠建也来到。因为王宪缴获了御玺没有上交,私藏了许多宫女,使用了天子的仪仗,便把他捉来杀掉了。传送王莽的脑袋前往宛城,挂在街市示众,百姓都去掷击它,有人切下他的舌头来吃了。

        故事三

        最初,谢躬与刘秀曾一同消灭王郎,但谢躬与刘秀多次冲突对立,谢躬时常想袭击刘秀,却因为畏惧刘秀兵力强大而不敢发动。两支部队,虽都在邯郸,却分城而处,然而刘秀不时对谢军慰问安抚。谢躬对于行政工作非常勤奋,刘秀经常称赞:“谢尚书是真正的官吏!”谢躬因此不再自己猜疑。他的妻子听说了这件事,经常告诫他:“你跟刘秀有积怨,势不两立,可是你却相信他那套虚言,最终会受到挟制的。”谢躬不接受。稍后,谢躬率领他的数万部队返回,屯驻邺城。等到刘秀南击青犊,让谢躬在隆虑山截击尤来,谢躬的军队大败。刘秀利用谢躬领兵在外,让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击占据了邺城。谢躬不知道邺城的变化,率领轻装骑兵返回邺城,吴汉等把谢躬逮捕斩首,他的部队全部投降。

       好了,今天关于“资治通鉴全文阅读”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资治通鉴全文阅读”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