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zmhk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1.陋室铭 爱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陋室铭 爱莲说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2.<<陋室铭>>和《爱莲说》中的5个一词多义

3.陋室铭爱莲说翻译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陋室铭 爱莲说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陋室铭》

       一、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之(用于主谓之间的助词,不译)

       白话释义: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白话释义:这有什么简陋呢?

       二、古今异义

       惟吾德馨。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白话释义:只是我品德好。

       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白话释义: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三、词类活用

       有龙则灵。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成为灵异的水”)

       白话释义: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白话释义: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鲜(少,读“xiǎn”)

       白话释义: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二、古今异义(无)

       三、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白话释义:不生蔓,也不长枝。

       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白话释义: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释义: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扩展资料

       《爱莲说》写作背景: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

       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

       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爱莲说》文章赏析: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评花进而对“爱”也作出评价:“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深深地慨叹:当今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这莽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

       这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言下虽不免流露出一种孤掌难鸣的哀怨,但意味深长,无情地鞭挞了那些寡廉鲜耻之徒。这里,周敦颐是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的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陋室铭>>和《爱莲说》中的5个一词多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课文原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知识点

 陋室铭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

        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注释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问题归纳

        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偶写交往人物,以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而证明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写室中生活,以室主人的情趣之雅证明“陋室”不陋。前一句正面实写,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后一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的羁绊。虚实结合,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5.结尾“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何陋之有”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紧扣题目,以反问作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五、课文主题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一、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开创者之一。有《周元公集》行世。

        二、故事背景

        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的哲学家周敦颐来南康(今江西星子县)任南康知军。他清廉正直,平生酷爱莲花。周敦颐来南康后,在知军衙门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每当公余饭后,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于是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爱莲说》。

        三、课文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注释

        之:的。

        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自:自从。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译文:水上、陆地上草本的、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天下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注释

        予:我。

        独:只,仅仅。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濯:洗。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植:立。

        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助词。

        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沾染(污*),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但不可以贴近玩弄。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谓:认为。

        隐逸:指隐居的人。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叹词,这里表示叹息。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鲜:少。

        宜:应当。

        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四、问题归纳

        1.“晋陶渊明独爱菊”,句中的“独”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衬托“予独爱莲”,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2.作者眼中的“莲”具有哪些君子品质?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不随世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可……焉”总括莲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

        3.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噫”是叹词,表示深沉的感慨。一叹爱菊者“鲜”,“鲜”不仅有“少”之意,更有“难得”之意;二叹爱莲者少,用反问句,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不明说而暗讽,意味深长。

        五、课文主题

        《爱莲说》中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古文两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陋室铭》(刘禹锡)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凌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带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水陆军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可爱者甚蕃”者:结构助词,与前面词“可爱”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可爱的(花)”。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唯独。“世人甚爱牡丹”甚: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而:连词,表转折,却。

        “濯清涟而不妖”而:连词,表转折,却。“中通外直”:(茎)中间通透,外形笔直。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连词表转折,却。焉:助词,可不译。

        “予谓菊”谓:认为。

        “花之隐逸者也”之:结构助词,的。“陶后鲜有闻:鲜:少。(xiǎn)

        3.请再次朗读课文。

        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板书

        菊花正衬莲花 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 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人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四。

陋室铭爱莲说翻译

       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德馨,意指品行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一、文章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学常识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三、语音

       馨(xin) 鸿儒(rú) 调(tiáo)素琴 案牍(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1、谈笑有鸿儒 鸿:古义:大

       今义:鸿雁

       六、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名:有名(出名、闻名)

       2、无丝竹之乱耳 乱:干扰(扰乱、使……乱)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谈笑有鸿儒 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 形:形体、身体 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 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 竹:本指管乐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陋

       十、朗读节奏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人帘里。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四、开放性试题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爱莲说》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九、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十、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

       *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5、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7、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意思对即可)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3分)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十四、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

        陋室铭爱莲说翻译

        《陋室铭》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陋室铭爱莲说翻译,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吧。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有学问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俗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以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多喜欢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出自淤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飘得越远就越觉得清香,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远远的观看却不能靠近的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恐怕很多了吧。

;

       好了,今天关于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陋室铭爱莲说原文及翻译注释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