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_世说新语咏雪教案一等奖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世说新语咏雪教案_世说新语咏雪教案一等奖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世说新语咏雪教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1.初一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2.世说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_世说新语咏雪教案一等奖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世说新语咏雪教案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初一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2.世说新语 咏雪的导入语怎麽写

3.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4.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教案

5.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6.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咏雪教案_世说新语咏雪教案一等奖

初一年级语文上册咏雪教案

       一、教学思路

        《咏雪》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我首先设法引导学生认真弄清文中字词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没有这一环节,教学很容易流于空泛。然后,我努力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读文本,探究文本。并且运用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重难点一目了人,同时,让学生结合图文,当堂巩固积累文言字词,并且背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3、情感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2、难点: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五、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六,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是我执教生涯第一节公开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听课指导教师的肯定,但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世说新语 咏雪的导入语怎麽写

        诗歌《咏雪》采用数字铺陈的手法,渲染出漫天飞雪的景色。平凡的语词,却有着很强的画面感,展现了雪花飘落的意境美。我整理了以下内容“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咏雪”,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咏雪

设计意图:

        本教学活动设计以“感受意境一理解内容一表现表达”为线索展开各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教师借助视频欣赏和师幼交流帮助幼儿感知下雪天的美好,这是走进诗歌意境的关键之处。第二个环节,教师通过朗诵诗歌并伴随简单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逐步感知诗歌描述的雪花从“一片二片三四片”到“九片十片千万片”逐渐增多的景象,支持幼儿在诗歌的情境中理解字词,熟悉结构,感受节律。在幼儿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后,教师预设了与视频相匹配的“下雪了”的预令,使幼儿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反复朗诵有了乐趣。第三个环节,教师在幼儿充分感受、理解之后鼓励幼儿用适宜的肢体动作表现儿歌所蕴含的意境。

目标:

        1.感受雪花飞舞的诗歌意境,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朗诵诗歌,用适宜的语言和动作表现诗歌的意境。

准备:

        1.经验准备:

        和幼儿一起了解芦苇荡的景色,感知芦花的外形以及芦花随风飞舞的样子。

        2.环境材料准备:

        (1)配乐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大片的芦苇荡开满了芦花,雪白一片。风一吹来,白色的芦花随风飞舞。此时,天上渐渐飘下雪花,一片二片三四片,越来越多。漫天飞舞的雪花和随风飞舞的芦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分不清是芦花还是雪花的美丽场景。

        (2)用大块白色纱巾饰芦花,用小块纱巾饰雪花。

        (3)自制的麦克风若干(也可以是积木等替代物)。

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意境美

        1.谈话切入主题。

        师:冬天,你们会盼望下雪吗?为什么?

        幼: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可以滑雪……

        师:下雪天可以做这么多有趣的事情,想想都好玩吧?

        2.欣赏小视频,感受漫天飞舞的雪景和意境。

        师:这么多小朋友盼望下雪,我们来看一段下雪的视频吧。(播放视频。)

        师:你看见雪是怎么下的?开始的时候比较少,后来呢?雪多起来的时候,天空中看起来怎么样?

        师:除了雪,你还看到了什么?芦花是怎么样的?芦花怎么样在动?

        师:雪花下着下着落到哪里去了?雪白的雪花落到白白的芦花丛芦花?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人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落入迎风摇曳的芦花丛中,有的小朋友觉得有点冷,大部分小朋友觉得景色很美,很开心。下雪天的确有点冷,不过下雪天的景色真是越看越喜欢,也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才能等来下雪的日子,欣赏到下雪的美景。

        二、学习理解诗歌,诵读诗歌

        1.引入诗歌。

        师:有一个诗人也觉得雪景很美,就写了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叫《咏雪》。谁知道《咏雪》的“咏”是什么意思吗?

        (如果幼儿说是赞美的意思,教师可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般幼儿会和《咏鹅》这首诗做一个链接。如果幼儿不能说清楚,教师可说:“等我们读一读后你可能就会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2.教师诵读,幼儿倾听。

        师:下面我来做诗人,朗诵一遍《咏雪》这首诗。(教师边念边用简单的手势动作表现。教师的手势动作设计建议如下:“一片两片三四片”,手掌摊平作接雪花状,随着诗歌节奏两只手依次往上叠加;“五片六片七八片”,同样的动作重复一遍。“九片十片”,伸出食指做点数状;“千万片”,两只手臂从胸前划圆向上伸举;“落入芦花看不见”,双臂左右摇摆由上慢慢往下。)

        师:你觉得诗人一边念一边在干什么?

        师:你们眼睛真亮,看出来诗人一边朗诵诗歌一边在数雪花。

        3.师幼共同朗诵。

        (1)师幼共同朗诵第一遍。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边朗诵诗歌边数雪花。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做数雪花的动作一边朗诵诗歌。)

        (2)师幼共同朗诵第二遍。

        师:我们一起再来一遍。(师幼再次边做动作边朗诵:)

        师:诗歌里数雪花从一数到了十,为什么没有接着数?诗歌里是用了怎样的词语来表达?

        师:是啊,雪花一开始比较少,我们可以一片、两片、三片……十片这样数,到后来越来越多,多得数不清了,诗歌里就用了“千万片”这个词来表达,说明雪花真是太多太多了。

        (3)师幼共同朗诵第三遍。

        师:我们再来边数雪花边朗诵一遍,大家做动作的时候要把雪花从少到多的样子做出来哦。(师幼朗诵。)

        师:诗歌的最后一句说了什么?千万片雪花落下来,为什么又说不见了呢?

        师: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融化了,所以看不见了;有些小朋友说雪花落进了草丛里,所以看不见了。那么,诗歌里为什么要说落人芦花看不见?芦花是怎样的?

        师:原来白色的雪花落入白色的芦花里面,两种白色混在一起雪花就看不见了。

        师(小结):寒冷的冬天,下雪了!天上飘下一片又一片雪花,雪花越来白的芦花丛中,看起来分不清到底是雪花还是芦花。师:现在你们知道《咏雪》是什么意思了吗?在你会念的诗歌里,有没有题目里也带着“咏”字的?诗人看到下雪很喜欢,就写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雪,题目就叫“咏雪”。

        (4)师幼共同视频)。

        师:我们再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咏雪》。这一次我请一个小朋友在看见视频里天上飘雪花时马上喊一声“下雪了”,然后大家开始朗诵诗歌。

        三、角色扮演,表达表现

        1.师幼表演。

        师:如果我们把自己装扮成洁白的雪花和芦花来表演,是不是一件令人开心又美好的事情呢?有雪花、芦花和诗人三种角色可以选。

        (初次表演时,幼儿都沉浸在用白纱巾装扮、表现上,大多忽略了诗歌的内容,于是,在第一遍表演后,教师组织了幼儿讨论、交流扮演的情况。)

        师:刚才扮演雪花的人是怎么出场的?

        幼:一起出场的。

        师:诗歌里是怎么描写刚刚开始下雪的场景的?

        幼:一片、两片、三四片……

        师:一开始,一片两片三四片,雪花比较少的时候,怎么表现比较合适?

        师:你们说得不错,刚开始“雪花”出来得比较少,后来才慢慢地多起来,是根据诗歌内容和节律有顺序地一个个出场的。你们自己商量一下顺序吧。

        2.幼儿表演。

        “千万片”的时候可以怎么做?手呢?怎样表现“落人芦花”的景象呢?

        3.想象改编。

        师:雪花落人芦花看不见,雪花落人哪里也会看不见呢?你会模仿诗人编最后一句诗吗?请每个人想一想、编一编。

        附: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万片,

        落入芦花看不见。

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言语第二之七十一、咏雪之才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太傅(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给晚辈们探讨文章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起来,太傅欣然说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哥哥的儿子胡儿(谢胡)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太傅高兴得大笑。这个女子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教案

        《咏雪》这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不深,但面对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六年级学生。但是为了学生党更好理解这篇课文,接下来,学习啦我就和大家分享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未若”等。并且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意,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的学习方法。并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难点:

        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探讨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本文叙事中包含议论,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的参与探究相结合。

        3、延伸阅读法:巩固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

        生:是雪。

        师:对,是雪。为更直观的看到雪花,现在请我们班的小画家明晓玉在黑板上画两朵雪花吧。

        (生画雪花)

        师:画得真好。来点掌声吧!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雪花有哪些特点呢?

        生:六角形的,白色的,出现在寒冷的冬天,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在空中飘舞。

        师:同学们描述的很准确。那么你们觉得那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的'雪花像什么呢?我们用什么才能恰当的比你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两个少年是如何吟咏雪花的。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

        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请生翻译全文)

        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等下请同学来复述。(男生读)

        师:读得很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其实,在文章的第一句,短短的十五个字就涵盖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

        (为了更直观形象的了解这个故事,我们把它用简图画出来吧,一起画)

三、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师:好,虽然时隔今日已经很久了,但通过图画对当时他们咏雪的事情却一目了然了。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蕴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蕴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蕴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

        生齐:笑乐。

        师: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

        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师: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蕴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蕴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蕴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师: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蕴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

        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蕴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明确:像鹅毛,蒲公英等。

        师: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五、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师: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认识了晋代一位聪颖机智的才女——谢道蕴。感受了她出类拔萃的才情。其实《世说新语》中还有许多聪明的少年人物,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中的故事,并完成相关练习。这篇课文比较短小,最后让我们结合图画,一起来背诵全文。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两则短文都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两课时教读,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设计二: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⑵教师归纳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②“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⑶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明确:

        ①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②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默写课文。

        四、课堂练习

        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阅读材料,人手一份。材料内容如下:

        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见。

        1、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

        2、简答:

        ⑴ “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_______________。

        ⑵ “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⑶ “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⑷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

        明确:

        1、A(窃:偷偷地、悄悄地)

        2、⑴ 王冕

        ⑵ 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

        ⑶ 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⑷ 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咏雪》一文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两个小片断,并思考两文的深刻含义。

        附原文:

        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ónɡ)子,无此必不明。”

        木犹如此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xuàn,泪水流下的样子)然流泪。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读《陈太丘与友期》。学生朗读课文,自行疏通文意;提出阅读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研讨解决;背诵课文;归纳借鉴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积累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

        设计二: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板书文题)

        二、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三、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背诵课文

        1、各小组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⑵ 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⑷ 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明确:

        ⑴ 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⑵ 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⑶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⑷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4、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⑴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⑵ 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⑶ 全班齐读、背诵。

        五、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⑵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⑶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 敝人 ② 卑职 ③ 陛下 ④ 令尊 ⑤ 寡人

        ⑥ 足下 ⑦ 令郎 ⑧ 老朽 ⑨ 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生逐一回答,明确:

        1、期:约定。去:离开;过去的。顾:回头看。引:拉;放开。舍:放弃;牺牲。信:诚实,讲信用;随意、随便。

        2、⑴ 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⑵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⑶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⑷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关《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题目。

        2、课外阅读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中的一个小片断《雪夜访戴》。

        雪夜访戴

        王子猷(yó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指来回走过),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一夜)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活动与探究

        1、说话训练:

        ⑴飘扬的雪花像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一段话来描述它。

        ⑵以“诚信”为话题,仿照下面的表述,学说一句话。(任选一例)

        ①诚信是砍倒父亲最心爱的樱桃树仍敢于承认的勇气。

        附答案:诚信是十指插入竹签后仍不出卖同志的信念;诚信是二十年来始终如一照顾牺牲战友父母的执著。

        ②诚信使人们彼此信任。

        附答案:诚信使人们彼此认同共渡难关;诚信使全人类紧紧团结在一起。

        ③ 诚信是一篇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附答案:诚信是一篇童话,纯真有趣,意味悠远;诚信是一首长诗,优美而隽永。

        ④诚信是什么?老农说,诚信是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里结出丰硕的果实,是汁水滋润禾苗结出的盈穗在风中奏出的交响曲。

        附答案:教师说,诚信是推倒了墙变成的桥,是师生间真切的情感纽带,是皎皎白玉兰般纯洁的师生情;工人说,诚信是国家把工厂交给了我们,是我们辛勤劳作下生产的质高价优的产品;学生说,诚信是祖国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是我们担起历史大任时对祖国母亲自信的一笑。

        ⑤公平买卖、童叟无欺是商人的诚信。

        附答案:清正廉明、奉公执法是公仆的诚信;诚实守信,遵守诺言是朋友的诚信;不说谎话,不欺骗人是孩子的诚信。

        2、关于组织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设想:

        诚信是做人之本,为让同学们在人生重要的中学阶段,过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价值,故组织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可以回顾过去,谈自己的迷失;可以展望未来,畅谈自己的理想。

        3、课外阅读,搜集一些古往今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诚信”而建树伟业的人的资料,然后整理成文,以“一部英雄史就是一部诚信史”为书名,整理成一本阅读笔记。

        4、开放探究:阅读《世说新语》中“管宁割席”和“阮裕焚车”,简要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刨地种菜。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还是挥动锄头,把这看得跟砖瓦石子一样,华歆拾起来又抛掉了。两人又曾经坐在一条席子上念书,有坐着轿车穿着礼服的贵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旧念书,华歆放下书本出去看。管宁把坐着的席子割成两片,跟华歆分开来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阮裕焚车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阮光禄在剡县,曾经有一辆漂亮的车子,来借的没有不借给的。有个人要葬他的母亲,心里想借却不敢开口。阮光禄后来听到了,叹一口气说:“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就把车子烧掉了。

参考答案

        “管宁割席”通过两个小故事曲折地写出了管宁高洁的品格和华歆贪恋富贵的可鄙。

        在阮裕焚车故事里,突出了阮裕的性格: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的欠缺。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如下:

       原文:谢太傅(fù)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中心思想

       《咏雪》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写出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谢道韫的对答使谢太傅“大笑乐”,体现了当时尊重女子、以才德服人的社会风气。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散文。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下面是我分享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

        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好了,关于“世说新语咏雪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世说新语咏雪教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