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两课时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两课时       非常感谢大家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1.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2.高二语文《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两课时

       非常感谢大家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1.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2.高二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3.观沧海教学教案

4.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

5.《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6.高二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1. 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五年级下册)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孙帅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

2. 部编人教版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水的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蓄势。)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 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认识生字: 1、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带生字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2、多媒体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然后采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四、写字指导: 生字认会了,老师还想看看你写字的水平呢!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这几个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巡视,学生观察字帖,自主完成本课其它几个生字的书写,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尝试运用: 同学们写字写得很认真。你能给它展示一下你的说话能力和读课文的水平吗? 1、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

        同学间进行。 2、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六、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Yān jià qì guàn gàI fú bào huǐ zāI zà o b áo 毁 灾 稼 淹 器 灌 躁 暴 雹 浮 2.看拼音写汉字。

        ZāI hàI diàn qì fú lì shàI hēI xiǎo chí (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 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望采纳,谢谢。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甫姬颠肯郯厩奠询订墨曰:非然也。

        希望采纳,O(∩_∩)O谢谢~~~。

7.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扩展资料:

教材制度沿革: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

        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 *** 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 *** 有129篇,初中是132篇。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高二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宫赋》里,杜牧用这六个字概括了秦灭六过、一统寰宇的历史进程。也许因为秦王朝过于短促,历二代便骤然灭亡,所以后人总爱在秦的暴灭上作文章,而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秦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小胜大?或,六国何以由强趋弱,转胜为败?历史学家语焉不详,文学家往往指斥不当。

        贾谊《过秦论》主要指责秦之过,但对秦的胜利(六国的灭亡)之因也作了简要的剖析:在六国,“争割地而奉秦”,使秦国“有余力而制其弊”。在秦国,“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横而斗诸侯”。这种剖析顾及斗争的双方,是辨证的。但分析不尽准确,因为并非这六个国家都争着割地奉秦。

        历史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年,北宋策论大师苏洵注目这个历史课题了,于是有《六国论》出。

        《六国论》是历史上第一偏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会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简介

        (学生自读注释一)补充两副写“三苏”的对联。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三、阅读课文

        学生先初读,扫清语音障碍。再齐读。

四、疏通字词

        学生自译。补充(板书)。

        重要字词:率、厥、弥、判、速、洎、殆。

        词类活用:小/大则……、义不赂秦、却、礼、西向、日削月割。

        古今异义:其实、祖父、至于、智力、可以、故事。

        通假字:厌、当

        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天下之大。

        一词多义:暴、与、犹、亡、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完成练习二——四

二、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

        2、思考练习一。

        3、提名思考回答:

        4、教师简析(参教师用书)

        5、简介,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作者生于真、仁、英宗三世。其时,宋王朝虽然尚未疲弱不堪,但北有契丹(大辽),西有西夏,它们不断骚扰,国家不得安宁。1004年,大辽举兵攻宋,当时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辽在澶州打了一仗,宋军大胜。形势如此有利,真踪却一味求和,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每年向辽进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自此,抗敌卫国只气锐减,委曲求全之风日上。后辽又连连加码,宋均慨然应答。1044年,西夏元昊上书停战求和,宋却反而给西夏银、绢、茶。一代又一代的“为国者”皆被敌人积威所劫,以物供敌,以钱富敌。苏洵是睹之心忧,忧而思救,以为这和战国六国以地赂秦相比,有国之而无不及,下场更加不堪设想,于是写下了这偏醒世文章。所以,结合背景,我们能够更加体察到作者的一片爱国之情。

三、小结

        本文立论鲜明,论证严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语言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确如王安石云:“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

        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这样感情强烈的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洋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比较阅读《过秦论》

        学习苏辙《六国论》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背诵中心论点句、。写作意图句。

二、比较《过秦论》

        1、都是史论文。

        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

        《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

        3、论证方法:都云对比论证方法。

        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志,《六》开门见山。

        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

        不同:《过》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

三、学习另二篇《六国论》

        一是苏辙的,见教材。一是李桢的(节选)。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作文,题目是“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附:从历史看天下兴亡。

        1、各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高一年级)。

        《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记身。

        《谏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师表》:广开言路、亲贤远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阿房宫赋》:戒奢以俭。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开言路。

        《勾践灭吴》:励精图治,心忧天下,尊贤重士,法纪严明。

        《我们对于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针锋相对,寸利必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决不搞屈辱外交。

        《触龙说赵太后》:磨炼国君意志,培养能君主。

        《季氏将划颛臾》:君贤臣能且上下精诚团结。

        《寡人之于国也》: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六国论》(苏辙):六国相互背盟败约而失韩魏之天下要冲。

2、学生习作选读。

        悠悠中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经历着无数次“江山不改人已换”的历史变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种变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长河的流动中看出一点天下兴亡的端倪。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

        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说统治者是一扇窗,那么,他的德才就是窗架,品行就是玻璃了,玻璃是否脏了,百姓一目了然,要是窗架烂了,怎么擦玻璃也是不济事的,那么,人们就要换窗户了。

观沧海教学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一些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在材料的选取,剪裁和组织方面的特点。

        3.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士无贤不肖(xiào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bì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shuò多次地)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zǐ姐姐)

        冠盖相属(zhǔ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shu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duó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量词)

        今有难(nàn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bǐng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chuí动词 用铁椎打)

        矫杀晋鄙(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jiàng统帅。lē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sùjiàng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jǐng用刀割脖子)

        ②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能“座”)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决”通“诀”)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动词

        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衣袖──袖里藏着)

        B 形容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C动词的`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名词作状语

        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礼貌──以礼)

        ④一词多义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所以)

        引公子引车入市(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退回)

        为公子先引(引路)

        就乃谢客就车(上,登上)

        赢欲就公子之名(成就)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接受《肴之战》)

        下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少于《赤壁之战》)

        辞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却秦存赵(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生存《出师表》)

        ⑤古今异义

        以公子为长者(古:有德行的人。 今:年长的人)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古:姻亲 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句式解析

        A省略句

        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

        B倒装句

        请救于魏(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C判断句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 王异母弟也

        D被动句

        赢闻如姬你为人所杀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观沧海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观沧海教学教案1

        1、积累:

        依据原文或提示默写。

        2、古诗词赏析:

        ⑴解释字词:

        ①广州花都区: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A、明月别枝惊鹊 B、路转溪头忽见

        ②南京:曹操《观沧海》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2分)

        ⑵把握律诗和词的上下片的内容。

        ⑶领会诗词的意境及语言特点。

        ⑷诗词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河南:《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②广州花都:《西江月》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⑸名句赏析:

        ①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作简要赏析。(2分)

        ②成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涵了什么哲理?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3 分)

        ③黄冈:展开想象和联想,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2分)

        ⑹写作手法:

        ①遵义:《渔家敖·秋思》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2分)

        ②南京:《观沧海》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⑺作批注:

        扬州: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

        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

        ⑻划分诵读节奏。(成都)

        ⑼古诗文比较阅读:

        山西《饮酒》《爱莲说》

        3、文言文阅读:

        ⑴解释字词:①通假字 ②古今异义词 ③词类活用 ④重点实词 ⑤重要虚词

        ⑵多义词的意义或用法辨析。

        ⑶用《古代汉语字词典》选义项。

        ⑷给句子断句。

        ⑸翻译。

        ⑹内容把握:

        ①内容概括;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③问答题。

        ⑺评价人物行为、古人做法对今人的启示、谈收获。

        ⑻写法研究。

        ⑼比较阅读:

        ①河南:《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新序》。

        ②南京:《孙权劝学》与《北史·傅永列传》。

        ③湖北江汉:《曹刿论战》与《文公伐原》。

        ④河北:邹忌与诸葛亮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

观沧海教学教案2

一、导入(3分钟)

        1、当冰山带着眩目的荣耀,渐渐融化,/你开阔的前额便从无边的浩淼中升起。/在这个漂泊的世界里,心像铁锚一样下沉,思考却升上浪巅,额际的皱纹,与海平线震颤,起伏。/我看见曾经雕塑过你风暴和巨浪的指纹,读海的语言,风的语言,水鸟的语言。/大海以幽深和苦涩日夜洗涤,摇撼。/生命逐渐冷却,旋涡陡然转动,雄鹰守侯崖岸,/听,大海的呢喃!(音乐:海浪声音起)

        2、1800年前,一位53的老人站在了渤海岸边,凝神静想,回忆往事如烟;心潮澎湃,敢问前程坦然。1800年后的今天,我们用文字和他交谈,一起走进他的密语心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观沧海》。

        4、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曹操?

二、通读(11分钟)

        5、通读:

        ⑴ 读读诗题,读读诗。(齐读、自读)

        ⑵ 背背诗。(自背、查背、背给同桌听、查背3~4人、齐备)

        ⑶ 看看字怎样写。写诗。(黑板上8个竖线,7个人一人一句)(订正)

        ⑷ 吟诵。

        一起读,带着感情。(在背景音乐下朗读,3~5个人)

        说说读诗后的感受:印象,感觉,评价,体会,感悟都可以。(3~4个人)

        6、小结:叙事、写景、感慨。

        在作者的笔下,海水是多么的美呀!它摇曳不定,波浪滔天,苍苍茫茫,一片浑然。

三、解疑(20分钟)

        7、学生们有不会或不懂的吗?(在前面作好标记)

        (重点解决的问题:生词。翻译。)

        8、连起来读,自己说说意思。(同桌互动)

        9、小结:鲁迅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历史上,这是第一首山水诗。大海是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全篇从大处着墨,通过秋风、洪波、日月、星辰等雄伟恢弘的景象,着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赋予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寄予着作者很深的感慨。(穿插背景)

        提问:谁能说说作者的感慨?或者感受?

        总结:作者宏观纵览,所见者大。海水、川岛、树木、百草、日月、星汉。(板书)

        视野宽阔、粗线勾勒。

        真可谓:巨眼睥睨万物,胸中自有天下。

        总结:“澹澹”蕴涵了动荡不息的力。

        “耸峙”蕴涵了挺立不摇的力。

        “丛生”蕴涵了竞争不伏的力。

        “丰茂”蕴涵了旺盛不息的力。

        “日月之行,星汉灿烂”更蕴涵着宇宙造化的热烈奋发的伟力。

        这一切,都仿佛跃动迸发于浩淼无涯的沧海之中。不,是跃动迸发于作者广阔的胸怀之中。

四、体悟(10分钟)

        10、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来谈谈感受、收获。比如:可以画简笔画、写解说词、翻译、说说作者的观察角度和顺序、或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改写成散文、朗读、写一段评价的文字、给曹操写一封信、给渤海风光影片写文字脚本、表演、等等。(画──翻译──朗诵──信……等等)

五、结论(1分钟)

        作者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大海寄托了一种胸怀,高山也许是一种象征吧!

        真可谓:

        水天一色,登高景现心亦远;风月无边,望海神明气不凡。(板书)

        同学们可以可后思考:作者是在一天中什么具体的时间来观沧海的呢?(下课)

观沧海教学教案3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

        (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

        教学过程

        [录音机播放:海潮声,汹涌澎湃的音乐声]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板书:海]

        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

        “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

        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

        [板书:观沧海]

        [板书: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师范读)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诵读,要求读准确。

        请同学们一齐朗读,并展开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现诗所描绘的图景,感受意境。(配乐朗读)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时候一样,体会到了诗的画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将你最喜欢的诗句展开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绘出来,喜欢图画的同学,画幅画;喜欢写作的同学,有三五个句子进行描绘。

        四位同学一组,互相交流。然后各组推举1至2篇较好的作品。(教师巡视,预选。)

        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评点同学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绘出了诗所描绘的图景,表现出诗所表现的意境。

        (老师选出第一种类型的作品一份---图画类,是否扣住诗歌文辞的描述。由本作品作者解说。)

        XX同学,你为什么要画这些景物呢?……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能准确体现诗歌文辞本身的描述。

        [板书:以文辞为本]

        (老师选出第二类作品一份---文字类,是否有拓展性想像。)

        请同学们说说,这段文字在“以文辞为本”这一点上做得怎样?……

        那么,你们喜欢他哪些语句的描述呢?请说说理由。(老师引导同学着重赏评修辞的运用、描写的角度等,体会语句的生动形象性。)

        ……

        这些句子诗中有没有写到?……

        XX同学,你怎么会想出这个情景来的?

        ……

        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丰富我们的想像世界?……

        是的,我们想像诗的.意境,要会调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拓展想像。这种经验积累,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以电视、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获得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积累写进你的想像,这段文字、这幅画面会不会更丰富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诗的画面成为立体感强、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活的景。

        [板书:借积累延展]

        (老师选出第三类作品---图画或文字类,是否能表现出诗的意境。)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①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丰富?②这段文字(或画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够准确表现这首诗的意境?诗表现的是怎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

        为什么诗人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意境宏丽的诗?……

        不错,是融入了诗人的豪情。官渡之战,他平了袁绍之乱。写此诗时,他正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平定少数民族之乱。注释中的乌桓就是其中之一。他正逐渐实现统一北方的大略,胸中涌动着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宏伟抱负。大家想想,放眼面对如此浩瀚的大海,怎能不触景生情,意气风发?以情入景,才能写下如此大气的诗篇。

        我们想像意境,要领会诗人的情感,并设身处地,与之产生共鸣,才能正确体会意境。

        [板书:与诗情共鸣]

        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诗歌,大家根据阅读诗歌的方法---以文辞为本,借积累延展,与诗情共鸣,再作一次想像。

        现在,大家是不是能住诗中的景物拓展,是不是能回忆起自己面对大海的感触,如果将自己当做曹操,是不是能体会他当时的豪情?下面,请大家在乐曲的伴奏乐声中修改你刚才的描述。时间3分钟。(音乐伴奏)

        请同学们课堂交流……

        同学们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的意境。请大家自由轻声诵读诗歌两遍,要求:①读出感情;②尽量记忆。

        现在,请大家站起来。

        ③尽情体会。

        现在,你就是一代枭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风吹动你的战袍,衣袂飘飞,放眼观望苍茫无际的大海,不觉豪情满怀,一起放声吟诵《观沧海》。

        这堂课,大家借助反复的朗读、充分的想像,成功地体会了《观沧海》这首诗的意境。这是阅读诗歌的方法之一。中国诗歌宝库中群星璀璨。你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驰骋于更广阔的诗歌天地,领略中国古曲诗歌美妙的韵致。

        作业

        赏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下对这首诗的想像和理解。文体不限,300字左右。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作业提示:

        本诗抒写戍边将士乡情。前两句写色。丘陵下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高城外的月色,皎洁寒冷,有如秋霜般令人生寒。第三句写声,在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末句写情,此景此音,唤起征人的不尽乡愁。学生在把握诗的基本意义和诗的情感的基础上,可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像。

        附: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学习目标:给朗读插上想像的翅膀

        以驰骋于诗的意境

        以文辞为本

        沧海

        借积累延展

        与诗情共鸣气势磅礴,意境宏丽

        教后记:

        古典诗词大量引入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字的韵致,但相比于浩瀚的古诗来说,这些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因此,突出学法指导,是变“学会”为“会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要著。本堂课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学生将《观沧海》一诗作为范例,通过探索掌握一种欣赏、领悟诗歌的方法,并借助这种一般方法,独立地进行更广泛的诗歌欣赏。使用范例讲授一种学习内容就像一个物体发出声音使另一个同步频率的物体也发出声音那样,能让那些在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同类内容或课外大量的内容为学生所认识,或者引起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热情。

        传统教学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具有系统性的材料,其结果,学生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系统的认识,反而在头脑中充塞了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材料。本堂课的教学追求深而不是广,教学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让某些枝节一带而过,使重点知识能在同学头脑中扎根,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

        在教学中,学生依靠本首诗歌对阅读方法的寻找,一开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试探,通过老师的启发,经过思考、讨论、明确,一直追踪到问题的实质,并进一步来纠正自己的“误”,实践“正”。这样的“试误学习”,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并获得成功体验。

        课堂情境的精心渲染,把学习带入诗境,多次诵读、背影音乐的烘托、画面的冲击、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营造了优化的教学情感氛围,学生的认知效率得以提高。

        本人认为这是一堂自我感到满意的一节课,但由于教学手段限制,有些内容没能展示出来。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1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2.学习诵读弟子规。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二、活动准备:

        本段大范例,《弟子规》教材,《弟子规》视频。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给幼儿讲述“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规》总序内容。

        2.教师出示本段内容的大范例,逐字讲解《弟子规》总序内容,让幼儿初步理解总序含义。

        3.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育幼儿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说话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朋友相处时要有爱心,并且要亲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本领了。”的道理。

        4.幼儿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弟子规》P1-10,感受经典美文的韵律感。

        5.结束活动:“今天我们学了弟子规的总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顺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小百科:《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2

        一、 学习内容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 教材分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 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2、 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

        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 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 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 检查背诵情况。

        5、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 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 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 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

        9、 集体交流

        10、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无心)非————错

        (有心)非————恶

        非既是错

        严于律己 有错必纠

        《弟子规》教案

        任万海

        一、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 教材分析

        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个谦虚的人。主席有一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正直的人才愿意与你结交。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

        2、 学做闻过则欣的人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个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妻子回答:“当然是你美了”。他又去问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小妾说:“当然是你美了”。他又去问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他的朋友回答说:“当然是你美了”。于是他进宫拜见齐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话说了一遍。邹忌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爱我,我的小妾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我的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见,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齐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下令:有当面指出齐王错误的受上赏,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中赏,有在背后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下赏。命令传下去以后,来给齐王提意见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几天后,提意见的越来越少,一个月后,偶尔有一两个来提意见的。几个月后,再也听不到怨言了。

        邻国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朝拜齐王,表示愿意与齐国友好,愿意臣服齐国。从此,齐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指名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背诵,

        (四)、教师讲解

        如果听到别人夸奖你,就心中不安,听到别人指出你的过错就高兴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愿意与你结交,亲近。

        (五)、讲故事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讲述有关的故事,每组推荐一个。

        教师推荐故事:《佛印禅师评诗》、《拒绝奉承》

        板书设计:

        恐——欣——亲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3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是一本教我们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全书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学目的:

        1、教育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

        2、培养学生的爱心,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3、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5、指导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

三、教学内容:

        《弟子规》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难点:理解含义,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五、学习时间:

        1、每周安排一节诵读时间,平均每节课学习16句。

        2、利用中午课前预备时间复习巩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动的故事来打动学生的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理解含义。

        3、举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含义。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七、学习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学习《弟子规》“总叙”

        第二至六周学习“入则孝”

        第七至九周学习“出则弟”

        第十至十四周学习“谨”

        第十五至十八周学习“信”

第1课 《弟子规》总叙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

        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具

        准备《弟子规》音频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明确: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

        ——孝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第2课 “入则孝”之“父母呼”

学习目标

        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难点

        理解意义,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具准备

        音频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齐声背诵。

        2、是否为父母捶背。

二、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

        1、听泛读“入则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时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

        怎样做才能更体现“孝”呢?

        延伸:

        父母呼应勿缓;老师呼应勿缓;长辈呼应勿缓;同学呼应勿缓。

        2、“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要恭恭敬敬地聆听。

        4、“父母责,须顺承”:如果你做错了事情,父母责备你的时候,你应该接受教训,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孝敬父母、懂礼貌的孩子。

四、讲故事:《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五、礼仪

        1、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

        2、父母、老师、长辈,要求做的事情,要尽量做好。

六、作业

        

高二课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语言的演变》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 古时可作“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学习”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修订”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

        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

        (2)、我与徐公孰美? (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 (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 (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

        (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 “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

        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 二 课 时

        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钍、钒、钙、钛、钡、铱、镭……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码、泵、硅、砝码……

        又如: “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 逃跑 今: 步行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 撞 今: 非法夺取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 古: 不敬之词 今: 偷东西的.人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 古: 逃 今: 灭亡、死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劝告 今: 讽刺

        (6)、劝学 《劝学》 古: 勉励 今: 说服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 供应 今: 给予

        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 “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 “金”古时指金、银、铜、铁。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 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古: 整装 今: 完毕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古: 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 为国为民献身

        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 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蔺列传》古: 获得罪过 今: “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蔺列传》 古: 对立今: 极深的怨恨。(重)

        (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略,见前)

        (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 古: 看重,看得起 今: 器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古: 广泛 今: 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 ( 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 ;讲“儿童”用“垂髫”tiáo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补充作业

        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 ) 行( ) 往( ) 去( ) 返( ) 食( ) 履( ) 饮( )

        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 三 课 时

        第三部分: 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1、语法的变化。

        原句 译文

        (1)、吾谁欺? 我欺骗了谁?

        (2)、不我知 不了解我

        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2),这两例都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序。今天如果要表达上述意思,模仿过去的语序,把它分别说成“我谁欺骗了”“不我了解”,就不难了。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此外,现代汉语常用“把字式”,如:

        “把信写完”,“把收音机打开”“写完信”,“打开收音机”;“得字式”如:

        “打得好”,“写得快”,这些格式古代汉语是没有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许多语法现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这一节简略地谈了古今语法的一些不同现象,接着就指出:

        “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2、语音的变化。

        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

        (1)、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

        《离离原上草》为什么今天读起来不顺口?

        ①荣róng②生shēng③城chéng④情qíng,这四个字按现代汉语语法,只有②③两字韵母相同,①④则分别属于其它韵部,读起来就觉得不顺口。这是按照现代汉语语音读的,如果用古代汉语语音去读它,就会押韵。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由于古人的发音器官不及今人发达,除了有些不必要的音以外,总的发音数是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这四个字在上古都属于“耕”部,的确是押韵的。我们今天读古诗不能误认为现代不押韵的,古代也一定不押韵。

        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的韵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押韵的韵母: 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 ,这四个字的韵母,照今天的读法,只有金、心同韵,都在侵部。

        (2)、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

        就诗的平仄来说,阴平、阳平(一、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还有入声是仄声。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入声的特点是读的时候短促而不能延长。吴语里还保留着全部的入声系统。《送友人》这首诗读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语音的古今变化。

        (3)、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束,是写形声字的变化。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组成。所以碰到生疏的字,可试着从声旁来推测它的读音和从形旁来分辨它的意义。

        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古今的读音变化很大,靠声旁来推测读音,往往不准确,甚至推测不出。如: 凉、谅、晾都有声旁,可是一个也不读jīng

        吮吸的吮不读yǔn而读shǔn,槐树的槐不读guǐ而读huái。读音没把握时,必须勤查字典,以免误读。

        小结写作特点:

        一、分块说明:

        第一部分概说语言也在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由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说明最详尽,其次是语音,再次是语法。尽管文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给人的印象都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举例说明(方法):

        不少说明文都是从概念出发,先下个定义,然后再解释一番。这样说明事物难免抽象,读者即使通过解释把概念弄清楚了,一旦接触它实际上又似懂非懂。本文十分重视举例说明。无论是概述,还是详述,根据说明内容的变化,都逐个举例,而且有些地方不厌其烦地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

        为了说明“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一观点时,就例举了旧时表示马的名称的十六种概念,还加了注释。说明“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形声字读音的变化等,都举了大量的例子,选的例子又比较典型。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所说的道理也容易被人接受。

        三、对比说明: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本文处处运用对比显示它们的差异。如:

        讲“江、河”的词义变化时,先指出“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然后说明它们“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讲语法变化时,也是先写出文言文,然后再写现代汉语的说法。课文里这类例子很多。由于运用了对比方法,就更鲜明、更具体地说明了古今汉语的变化。

        补充作业:

        1、指出下面这些字中的形声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字特点。

        休、围、尘、潘、想、上、闻、下、指、盲、旦、舟、通。

        2、读下面《春日》这首诗,标出它的押韵字的韵母,并说明按照现代汉语的读法,为什么觉得不顺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业:

        [思考和练习]: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温钧 整理编写)

有谁有苏教版高中语文、旧版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所有说课稿?或是在哪下载哪?

       重点词语理解:违、胜、数罟、时、养生、丧死、始

        词类活用:“丧死”——为动用法

        2、诵读第6段。

        措施 效果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 七十者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____ 帛食肉,→王道之成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_______ 黎民不饥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 不寒

        重点词语理解:树、衣、畜、无、庠序、孝悌、颁、负戴、王

        词类活用:“衣”、“王”——名词作动词

        特殊句式:“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诵读到7段。

        思考:梁惠王为什么不得王也?

        狗彘食人食 诸侯贵族

        对比

        涂有饿莩 下层百姓

        社会极端不平等,国家治理得不好。

        问:文中运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是哪一句呢?

        答:“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把老百姓饿死归罪于年成不好就和杀了人归罪于凶器一样,非常荒唐。最后,孟子劝勉梁惠王抛弃虐政,施行仁政。“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

        重点词语理解:检、涂、莩、发、岁、斯

        三、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

        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

        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

        害民的并非荒年,而是虐政。

        统治者不要归罪于年岁,而要不断地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行王道,以民为本,使老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真心归附。

        四、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

        善用比喻

        气势充沛

        五、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ǔ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初一文言文判断句教案

       /soft/list.asp?classid=448

       《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 8.00 KB 2008-09-22 1

       · 高一《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高一语文《呐喊》自序说课及教案 13.0 KB 2008-09-10 3

       · 高一语文说课及教案《呐喊》自序《呐喊》自序说课教案《呐喊》自序是高中语文二册第三单元课文,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说教材:1、地位及教学目的:它是议论文单元四篇文章中第三篇,虽属...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未知 2008-08-26 4

       ·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详案)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二、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作文教学思维训练《挖掘生活之源》说课稿 未知 2008-08-18 3

       · 一、说课题《挖掘生活之源》是作为作文思维训练的基本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面对作文任务时,不知“文从何来,情由何生”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勿庸置疑,作文源于生活,是生活基础上的思维结晶。学生初步懂得了生活素材...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作文联想训练说课稿 未知 2008-08-18 3

       · 一、指导思想:1、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大纲》出发,着眼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大纲?教学原则》。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鸿门宴》说课材料 高一语文说课 未知 2008-08-13 11

       · 《鸿门宴》说课材料《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劝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未知 2008-08-03 30

       · 《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第一篇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观点。《劝学》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况及其...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未知 2008-07-27 16

       ·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才是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 未知 2008-07-27 11

       ·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高一年级第二册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读〈伊索寓言〉》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的杰作。本文选编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都是...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过秦论》说课稿(详案) 未知 2008-07-20 32

       · 《过秦论》说课稿(详案)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故都的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 未知 2008-07-15 29

       · 《故都的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出自职业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基础版)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二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意图及前后联系本单元...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再别康桥》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 未知 2008-06-22 73

       ·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中国现代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下面我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说教学目标,重点、...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我与地坛》说课稿 未知 2008-06-22 31

       · 《我与地坛》说课稿一、单元教学理念: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借鉴吸收,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因此,要从文章的内容着手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情感。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7.00 KB 2008-05-27 63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说课稿:《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教材分析(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致大海》说课稿 未知 2008-05-13 44

       · 《致大海》说课稿——高一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桨,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听听那冷雨》(节选) 未知 2008-04-19 74

       · 《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课稿关于教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说课稿 《山居秋暝》 未知 2008-04-17 79

       · 《山居秋暝》说课稿一、说教学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近体诗六首》,本课用四课时教读和自读,现在说的是第一课时《山居秋暝》的教读。二、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杜鹃枝上杜鹃啼》说课稿 未知 2008-04-17 52

       · 《杜鹃枝上杜鹃啼》说课稿课题《杜鹃枝上杜鹃啼》[板书],选自人教社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整个说课内容共分三部分。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文是篇小品文。编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阅读”部分...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说课稿 未知 2008-04-17 45

       ·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说课稿课题《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板书],选自人教社版,高中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必修本第一册“写在、口语交际”部分第三单元第一课。说课内容共分三部分。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宽容〉序言》说课稿 未知 2008-04-17 46

       · 《〈宽容〉序言》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宽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一、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打破了传统...

       运行环境:Win9X/2000/XP/2003/ 授权方式:免费版

       /down.asp?cat_id=17&class_id=236

       ·高一《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

       高一《这个世界的音乐》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这个世界的音乐》。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二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四篇。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三篇文章对如何抓住学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作了铺垫,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

       ·《孙权劝学》说课稿

       《孙权劝学》说课材料 一、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文言文教学作为新闻记者......

       ·新编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材料

       新编高中语文《鸿门宴》说课材料 《鸿门宴》是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文言文单元的讲读篇目,由七个段落组成,节选自司马迁的文史名著《史记》,是《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段。它记载了推翻秦王朝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生动地刻......

       ·夹叙夹议作文评讲与指导说课稿 写作分析指导课

       夹叙夹议作文评讲与指导说课稿韩文平教学课型:高三写作分析指导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1 对12校联考优秀作文的评讲和分析 2 夹叙夹议文章的注意事项 3 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作文比较 4 写作练习 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背景分析 本次......

       ·作文联想训练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1、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大纲》出发,着眼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大纲?教学原则》。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当然记忆也极其重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造力——即联想和想象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高一年级第二册第一课时)学校:成都树德中学 姓名:黄静 一、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读〈伊索寓言〉》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是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的杰作。本文选编在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都是一些文艺随笔类文章。这类文......

       ·高中语文说课稿 烛之武退秦师

       。我说课的文章是 烛之武退秦师。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从五个部分加以说课。 第一部分 说教材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弘扬民族文化。《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是高中语文第......

       ·高中语文说课稿 《陈情表》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李密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陈情表》。(板书:《陈情表》)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说教材(板书:说教材)首先,我说说教材地位和作用:《陈情表》是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表,向皇帝上书陈述请求的一种......

       ·高中语文说课稿 《劝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荀子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劝学》。(板书:劝学)为了更好的体现我的教学设计,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第一个方面:说教材(板书:说教材)首先,我说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第一篇孟子的《寡人......

       ·《琵琶行》说课稿 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说课稿 《琵琶行》是语文(必修三)课本古典诗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二

       《米洛斯的维纳斯》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米洛斯的维纳斯》,下面我分七部分展开论述: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课文是一篇艺术随笔,蕴涵着作者的美学主张和审美理念,能给人以美的熏陶。......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雨霖铃》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8课《词七首》里面的一首词。 本单元主要是鉴赏唐宋诗词。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作为一名高中生,作为一名中国人,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的柳永自......

       ·《病梅馆记》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二册

       《病梅馆记》说课稿 目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重点: 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一、关于教材《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病梅馆记》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二册

       《病梅馆记》说课稿 目的: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说明教学中对学法的指导和教学实施步骤。重点: 说明教材特点及其教学实施方法。一、关于教材《病梅馆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外自读课。作者龚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呐喊>自序》说课稿

       《<呐喊>自序》说课稿各位老师:我今天说的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序言的第一课《呐喊自序》,本文是小说集的序言,鲁迅在这篇序言中,通过回顾自己从19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经历、自己的思想发展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历程,说明了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呐喊》的主题。 结合单元教学目的、教材本身特点,结......

       ·《过秦论》说课稿

       一、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过秦论》。二、说教材《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因由。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

       ·人教版高中语文 《腿与丑腿》说课稿

       腿与丑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美腿与丑腿》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说理性散文。说理性散文往往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

       ·高中语文第二册说课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说课案 《游褒禅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现依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法的制定及教学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作如下说明。一、说大纲、考纲、教材和学情(一)关于大纲:《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

       ·高一语文说课 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一、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修订后的新教材,旧教材的七个单元压缩为六单元,但文言文单元却由旧教材的两个......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课稿 关于教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

       ·高中语文必修一《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我有一个梦想》。现就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

       ·人教版高一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

       《<诗经>两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阶段,基本反映上古诗歌的概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

       ·高中语文必修三《泪珠与珍珠》说课案例

       说课内容:一、说教材 1、课文地位本课文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的第三单元。第三册高中语文以古代诗歌和古代、近代、现代散文为主,重在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占据了两个单元。本课所在第三单元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单元,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说课稿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说课稿 课题《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板书],选自人教社版,高中一年级使用的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必修本第一册“写在、口语交际”部分第三单元第一课。说课内容共分三部分。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内容是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写作指导。关于想象和联想的内容,旧教材中没有单独编......

       ·广东版语文必修2《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菱角的喜剧》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说课的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我说的是第三单元散文篇第10课。 2、 说编写意图和教材地位: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菱角的喜剧》正是体现了......

       ·广东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歌词四首说课教案

       歌词四首说课教案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歌词四首》,它是新教材广东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单元扩展阅读中的一课。我的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后自评。 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听听那冷雨》(节选)说课稿

       关于教材《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四模块“一花一世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调动了听、视、嗅等多种感觉方式,将少年生活的回忆、古诗画的意境和现实观感等会聚在一起,编织成一曲情感委婉浓郁、意境深广幽远、旋律节奏优美的文字乐章。通过对台湾春寒料峭中漫长雨季的细腻感受......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一下《边城》说课稿

       一 说教材:《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一下《祝福》说课稿

       《祝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六册书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第三册有两个,即本单元和第四单元,第四册和第五册各一个。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

       ·高中一年级语文说课稿 《拿来主义》说课稿

       《拿来主义》说课稿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

       1. 初一语文古文教案(备课)

        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骸叭粘醭龃笕绯蹈牵?),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第二个对。 忽略地球公转,只考虑自转,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长、中午距离短。

        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入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

        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

        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下面的译文仅供参考。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常识。

        也可布置学生课前就“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一天之中有无变化?为什么早晨太阳看起来大些,中午却看起来小?为什么早晨感觉凉些,中午热些”等问题自己搜集资料。 2.本文虽行文简洁,但古今字义不同仍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难点,如在现代文中很少出现的“乎”这一语气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解决这一难点建议分三步。(1)学生在读通课文后,根据注释初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对于学生不懂的,教师可稍作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2)反复诵读,理解故事的内容。

        (3)。

2.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

3. 请问初中语文古文中什么是判断句 麻烦详细点说明

        省略句: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例句中括号内为省略的成分,下同,不另注)例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例2:(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二、省略谓语。

        例1: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曹刿论战》)例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廉颇蔺相如列传》)三、省略宾语。

        例1:吾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荆轲刺秦王》)例2: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赤壁之战》)四、省略介词后宾语。例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曹刿论战》)例2: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左忠毅公逸事》)五、省略介词。

        例1: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鸿门宴》)例2:及史公下厂狱,史朝夕(于)狱门外。

        (《左忠毅公逸事》)。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