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诗经静女朗读_诗经静女朗读视频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诗经静女朗读_诗经静女朗读视频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诗经静女朗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1.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2.静姝出自诗经哪一篇3.郦波品

诗经静女朗读_诗经静女朗读视频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诗经静女朗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

2.静姝出自诗经哪一篇

3.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诗经·邶风·静女》

4.静女诗经标准音朗读是什么?

5.诗经《诗经·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

诗经静女朗读_诗经静女朗读视频

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⑴,俟我於城隅⑵。爱而不见⑶,搔首踟蹰⑷。

        静女其娈⑸,贻我彤管⑹。彤管有炜⑺,说怿女美⑻。

        自牧归荑⑼,洵美且异⑽。匪女之为美⑾,美人之贻⑿。

        词句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喜悦。女:汝,你。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白话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国风·邶风·静女》。为先秦时代陈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青年男女的幽会,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 野有死麕·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2.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3. 诗经《静女》翻译

        4.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5. 诗经《静女》翻译及赏析

        6. 静女·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诗经-古诗

        7. 《国风·邶风.静女》全文解释及赏析

        8. 诗经·静女

        9. 诗经《静女》的意思

        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

静姝出自诗经哪一篇

       诗经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1、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2、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3、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4、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芽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5、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作品赏析:

       1、《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可爱的情趣。

       2、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3、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靖”一面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牧”,野外。“归”,通“馈”,赠送的意思。“荑”,草根。“洵”,确实。)是对第二章的同义反复。“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郦波品千古最美情诗:《诗经·邶风·静女》

       静姝出自诗经《静女》

       《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全诗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原文为: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安详。姝(shū):美好貌。

       ②、俟(sì):等待。城隅:城上的角楼。

       ③、爱:通“薆”,《方言》引作“薆”,隐蔽。薆而:犹“薆然”。那女子躲在暗角落里,使她的爱人一下子找不着她,所以他觉得薆然不见。

       ④、搔首踟蹰:用手挠头,同时犹豫不进,这是焦急和惶惑的表现。

       ⑤、娈:与“姝”同义。

       ⑥、贻:赠送。彤(同tóng):红色。彤管:涂红的管子,未详何物,或许就是管笛的管。一说,彤管是红色管状的初生之草。郭璞《游仙诗》:“陵冈掇丹荑”,丹荑就是彤管。依此说,此章的“彤管”和下章的“荑”同指一物。

静女诗经标准音朗读是什么?

       朋友们大家好!我用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去解读幽婉深挚、千古深情的李商隐。这个过程既让人感觉非常陶醉,当然说实话,也让我感觉非常疲惫,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终于解读完李商隐之后,我们就来一首轻松的情诗吧,来聊一聊诗经里的那首千古名作——《邶风》中的《静女》,诗云: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提到这首《静女》,我总是想起网上聊天的段子,当我说“别理我,我想静静”的时候,对方总是无厘头地问“静静是谁?”那时候我就想回复,就是“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的静静啊。从这个很冷的段子大概也可以看出,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静静,都有一个静女。那么两千多年前的那个静静、那个静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首诗用了三章复沓章法,表现了那个美丽的静女,也表现了那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他们美丽生动的形象。只不过《静女》的复沓章法和《诗经》中常用的复沓章法还不太一样,和《关雎》、《蒹葭》都有明显的区别。像“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这是标准的,三章完全一样的复沓章法。而《静女》这首诗中它的复沓就很有意思:第一章“静女其姝”和“静女其娈”,这明显可以看出复沓来,但第三章的“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明显则和前两章的“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不太一样。可是,虽然语言上有所不同,但第三章的“自牧归荑”又和第二章的“贻我彤管”,形成一个“复沓式”的递进关系,所以二、三章之间又有隐约的复沓关系,这就使得《静女》这首诗显得非常独特。其实这三章分别讲了三个场景,而至于这三个场景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种比较独特的复沓关系,也就导致了后世对这首诗三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三个场景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了众说纷纭的意见和观点。

        那我们就先来分别看看这三个场景。第一章最清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从训诂的角度看,“静女”的“静”字其实非常有讲究。“静”字最早见于金文,许慎《说文解字》说:“静者,审也,从青争声”。也就是说,静的本意是自我内心的审视,它这个字根,“青色”的“青”其实原意是“清水”的“清”,而“争”字作为音符,其实也有意符的作用,有一种“努力”、“全力以赴”的意思,所以“静”字的本意就是,内在全力以赴达到纯净如清水一般的心境。所以你看图书馆里经常会写一个大大的“静”字,不只是让你安静,其寓意还是让你经过学习、努力,达到心灵世界的宁静、纯净。所以之所以说“静女”,应该是力图表现其纯洁、纯粹,而这种纯洁与纯粹,我个人理解其实和后面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尤其在二、三章中,甚至可以解答一些千古疑问。

        ? “静女其姝”的“姝”字,《说文》说:“姝者,好也”。就是指女子,由内而外的美丽的样子,所以“朱”既是音符也有红颜之意,所谓面色红润有光泽,那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美丽。这样纯洁而美丽的女子,她“俟我于城隅”,也就是她和一个小伙子双双陷入了爱河,然后他们约会在城角一隅。当然“城隅”我们可以说是城角一隅,所谓“一隅之见”、“日出东南隅”,“隅”本来就是角落的意思。当然最初在金文的“隅”,它特指是城墙、城郭的那个角落,而且从字型构造的角度上来看,它应该特指的是城角的遮挡物,或者是凸出物,那么就应该是城角的角楼。所以“俟我于城隅”,“俟”就是等,约会了在这个地方等,等待的地点就应该是城上的角楼。我们在前面的解读中说过,传统中华文化中,非常喜欢登高望远。所以亭台楼阁,包括城市与都城,其实都蕴含着高大、唯美的一种特别。所以“都城”的“都”,其实原来就是国都的,它的城墙上最高的高楼,最后指代整个国都,所以“都”本来就是高大俊美的样子。两个相爱的人在城上的角楼约会,这又不由得让我想起,《大话西游》的紫霞仙子和那个夕阳武士来。说实话,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之所以那么经典,就像我们在《子矜》里分析的那样,我总觉得它的情感总是遥遥地指向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诗经》,那样纯粹,又那样伤感,所以恒为经典。不过《静女》这首诗里头只有浪漫,并没有伤感,哪怕那个男孩子的惆怅,其实也是欢快的惆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是说到了约会的时间,那个美丽的女孩子还没出现,这就让那个小伙子有些着急了。当然没有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纯洁的女孩子,她还有几分古灵精怪、几分调皮,因为“爱而不见”的这个“爱”字,它其实是个通假字,通草字头加一个爱情的爱,它原意是隐蔽、遮蔽的意思,躲藏起来的意思。看来是这个姑娘在逗小伙玩,在跟他玩捉迷藏,所以这也可以反证我们在《蒹葭》里的说到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虽然“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但“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时而若隐若现,若即若离,这不就是恋情中的男女,他们最可爱也是最正常的一种姿态和心态吗?所以《蒹葭》写的并不是失恋的伤感,也不过是爱而不见,所以那个小伙子着急、惆怅,恐怕也难免会像《静女》里的这个小伙子一样“搔首踟蹰”吧?“搔首”很形象,就是挠头啊,就是迷惑,就是猜想那美丽的姑娘她到底在哪儿呢?“踟蹰”就是徘徊不定。这个词我们到现在现代诗里还经常用,当然还有一个“彳亍”跟这个 “踟蹰”很容易混淆。戴望舒的《雨巷》说,那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那个“彳亍”两个字,是把“行走”的那个“行”字就分开,分别就是两个字。 “彳亍”是小步慢走的意思,而“踟蹰”呢则是来回踱步、徘徊的样子。所以李贽曾有诗说“踟蹰横渡口,彳亍上滩舟”,这一联诗——两句诗就很形象地把“踟蹰”和“彳亍”这两个非常相近的词,给区分开来了。那么“搔首踟蹰”,就可以看出那个恋爱中小伙子他非常着急,如此的生动形象。这既反证了他对那个姑娘的爱,也可以从中看出那个美丽的纯洁的姑娘在他心中的地位。

        接下来的第二章,姑娘终于出现了。“静女其娈”,“娈”是面目细致,五官细致、精致而美好的样子。“静女其姝”的“姝”是气色非常美好,而“娈”则是指的长相,尤其是指面部的五官的细致与精致。从“静女其姝”到“静女其娈”,我们就可以想见这个女孩子她那种由内而外的美丽,不论是她的气质、精神,不论是她的皮肤、五官,也就是不论是性格还是长相,她在那个小伙子的眼中都是极其圣洁而完美的。所以连她拿来的东西,送给小伙子的礼物也都是那样的唯美、那样的完美。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这是第二个场景。赠送的一样东西,是姑娘送给小伙子的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牵扯重大,也是后世有关这首诗众说纷纭的一个关键的节点所在。“贻我彤管”,“贻”就是赠送,送给我彤管,这个“彤管”到底是什么?“彤”毫无疑问就是红色的,“管”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这个“管”字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成语“双管齐下”。这个成语来自于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记载了唐代的画家张璪,说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这是说,张璪有一个绝技,可以同时握两只毛笔画松树,而且一为枯笔,一为浓墨,这样可以同时画出来枯干和生枝,而且两种意境,“势凌风雨”或“气傲烟霞”。这简直就是郭靖的左右互搏之术,“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而且比那个难度要高多了。这里的“双管齐下”的“管”毫无疑问就是毛笔,所以“彤管”的“管”,很多人认为就应该是指的是毛笔。

        那为什么是“彤管”呢?在古代女史用的毛笔会漆成朱色,那么就是彤管,红色的毛笔。因为女史就是古代的女知识分子了,很受人尊重,所以后代旌表、颂扬女子的时候,经常会用到“彤管扬芬”、“彤管扬辉”。如果我们在一些老宅子里看到这样的匾额,就知道它其实是颂扬其中的某位女眷的。因为有女史彤管之说,而女史又是最早用笔,来记载宫廷生活的女知识分子,所以经学派的知识分子,牢牢地抓住“彤管”这个词,认定《静女》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政治讽喻诗。所以《毛诗序》就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玄的《笺注》也解释说:“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这都是说这个《静女》,其实就像女史那样,用她的彤管讽刺“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这个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静女》这首诗解读的主流。

        ? 后来,一直到欧阳修,包括朱熹才认为这就是一首彻头彻尾的爱情诗。当然,现在人很多人会对这个说法提出异议。有人说,毛笔不是到蒙恬才有的吗?所以那个时候的彤管,不可能是指毛笔。这一点倒必须要说明,毛笔其实从考古的发现来看,一则湖南长沙的左家公山,还有河南信阳的长台关,两个战国楚墓里都发现过毛笔的实物;二则我们在殷墟的甲骨这个残片上,也发现了留有朱字或墨字的这个书写痕迹,学者推论就应该是毛笔的书写痕迹。而蒙恬的贡献呢,其实是发明了用那个石灰水去浸润那个毛,从而去除毛上头斥水物质的那种技术,所以蒙恬其实是改进了毛笔的制作技术,从而使得这种制作技术最终定型下来。所以倒也不能说这个“彤管”就一定就不是毛笔。

        但是“彤管有炜”,“炜”就是亮泽鲜艳的样子。“说怿女美”,“女”就是指的彤管,是指这样亮泽鲜艳的彤管,它真的好美好美啊!当然爱恋中的人爱屋及乌,因为爱这个美丽的静女,所以她送给小伙子的任何一样东西,小伙子都珍爱无比。但是为什么要特别突出彤管的这个“有炜”?“炜”也就是它的鲜艳的颜色呢?所以另一种观点说,这个彤管并不是笔管,并不是毛笔,而是一种野草,是草管,这种野草呢,有人认为是“双同管子”。它一开始长得很嫩,但也可以长得很长,尤其它中间是空心的,甚至在它成熟变硬之后,还有可能把它做成一种简单的乐器来吹奏,所以你看至今乐器的这个分类,还分管乐器和弦乐器。而事实上我们讲过“和合文化”的那个“和”字,它甲骨文的原意,就是很多和管排列,每个和管都能吹出自己的声音,然后很多和管排在一起又能发出共鸣来,这就是音乐上的和声。这样一来,关于彤管的解释就有三种说法,一则是指毛笔,毛笔的笔管;二是指野草;三则是指的乐管,就和音乐有关。而关于彤管的训诂与争议,就变成了这首诗,到底是政治讽喻诗还是爱情诗的泾渭分明的区别所在。

        ? 我们还是先放下彤管的争议,来看一下第三段,第三个场景。我个人认为第三个场景是解答第二个场景,它是彤管之谜的关键所在。第三个场景是“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为什么说它和第二章又形成复沓章法?因为它还是姑娘送给我的东西,姑娘“自牧归”,姑娘也就是这个静女。“自牧归荑”,“牧”也就是从野外,野外采摘归来送给我。这个“归”,通为“馈赠”的“馈”,还是赠送的意思。赠送的什么呢?这个“荑”就很有意思了。“荑”,我们讲过“庄姜”之美,说她“手如柔荑”,“荑”是什么呢?“荑”是那个初生的白茅草的草叶尖,所以“手如柔荑”是形容她的白与嫩。正是这种又白又嫩的“柔荑”,所以诗人才说它“洵美且异”,就是确实美得非常的特别——特殊的美。

        那么这个特殊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它到底特殊在哪呢?事实上,这种白茅草还确实非常之特殊,说一个著名故事我们就知道了。齐桓公伐楚,其中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齐桓公九合诸侯,是“春秋五霸”之首。鲁僖公四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攻打楚国,楚成王的使节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们住在南方,双方相距那么遥远,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是说即使马与牛牝牡相诱,也不能相及,你闲着没事跑我们这来干啥呢?这时管仲代齐桓公回答,所谓“出师有名”,管仲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就是说,为什么打你们呢?因为你们不守规矩,你们不献贡品,导致周天子的祭祀无法完成。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还排在最前面,你们不按时进贡贡品,导致祭祀不能完成,这罪责可大了去了。

        那么这个楚国要进贡的贡品是什么呢?叫“包茅”,“包”当然就是裹束起来的,这个“茅”就是金茅草,郑国产的是白茅草,而楚国这个地方产的是“金茅草”。而这个“自牧归”这个“自牧归荑”的“荑”,正是白茅草的草叶尖。为什么白茅、金茅对祭祀那么重要呢呢?是因为白茅、金茅细嫩柔美。古人祭祀过程中,要把酒洒在这个白茅草或者金茅草上,然后看着酒一层层地过滤下去,古人认为这就像神在饮酒一样。所以因为牵扯到了祭祀,牵扯到了神性,所以那个“手如柔荑”的“荑”就不只是外在形象之美,甚至还带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信仰之美,所以“自牧归荑”这个“荑”才“洵美且异”,也就是具有一种极其特别的美。而且“自牧归荑”也揭示了一个重大信息,也就是:我们知道在早期人类生活中,尤其进入男权社会之后,在男耕女织的耕作文明产生之前,是典型的狩猎文明与采摘文明。那么在这一段时期,男子他主要的功能就是狩猎,而女子她主要的功能就是采摘,对于那些祭祀中要用到的神性物质,比如说白茅草、金茅草,其实都是由部落中最美丽的那些年青的女子们,由她们去完成采摘和收集的任务。所以这个“柔荑女”从野外采摘回来的白茅草,送给她心爱的小伙子,当然在小伙子的眼中就变得“洵美且异”。

        ? 而且爱情的力量还不止于此,小伙子说:“非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说不是那个白茅草本身,就美到那个地步,是因为那美丽的静女将其采摘来送给我,在我眼中你才美到这样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最标准的借物言情的手法。虽然因为爱那个姑娘,所以有关她的一草一木,都应该变得那么美,但是如果那个姑娘不一般呢?所以她手中的一草一木也会同样的是不一般的。既然这个“自牧归荑”的“荑”——这个白茅草是这样的不一般,不仅美,而且具有神性的美。

        ? 那么那个彤管,回头来看,我个人觉得既然二三章之间有一种复沓的联系,它也就应该同样既来自生活的采摘,又同时具有神性的美,怎么说呢?就是说,首先这个彤管其实也应该是这个静女采摘之物,其次这个采摘之物虽然是自然的,甚至也有可能用于祭祀。我们知道在远古祭祀中,所谓音乐的起源,舞蹈的起源,其实都来自于祭祀。既然这个彤管长成之后可以成为一种吹奏乐器,那么它也就应该可以用于民间的祭祀。这样一来,这个彤管——第二章的彤管就和第三章的白茅草完全匹配,完全一致。如果把它解释为毛笔笔管的话则和“自牧归荑”的“荑”,也就是和白茅草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如此一来从彤管、从白茅草——从女孩子赠送给男孩子的这两样东西,回头再去看“静女”的“静”字,就别有意韵了。

        我们从字源的角度分析过“静”字。其实代表着纯净、纯粹,用它来形容一个女子不仅有纯洁之意,甚至有圣洁之意。那么这个美丽圣洁的纯洁而圣洁的女子,她的任务是什么?她的任务是去野外采摘,采摘和祭祀有关的彤管、白茅草,而她把这些圣洁美丽的自然之物赠送给她心爱的爱人,那么这就在她心爱的爱人心中引发了巨大的感情波澜。甚至爱情与信仰叠加,以至于爱情成为最后的信仰,所以他才会说“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才会说“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这样一来,从开始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到最后因为爱人的出现、爱人的赠送,内心获得巨大的满足与陶醉,这样三个场景才完美地匹配在一起。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他在等待这个静女的过程中,想起过去两个场景,这个静女赠送给他两样的东西,一个彤管,一个白茅草,这让他在“搔首踟蹰”的等待过程中产生巨大的陶醉与美感,这当然也能说得通。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三个场景先后关系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情本身,是那个女孩子为什么叫做“静女”?而她在那个小伙子心中的形象是何等的纯粹、纯洁、圣洁而完美。好吧,说了那么多,我也想静静,你可能会问,静静是谁?我会笑着告诉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谁的心中没有这样一个纯洁而圣洁的静女呢?

        ?

诗经《诗经·静女》——天真烂漫的幽会

       意思是:用普通话朗读诗经中的古诗《静女》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

       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赏析

       《邶风·静女》是一首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全诗以男子的口吻来写,生动描绘了幽会的全过程:男子赴约的欢快,女子故意隐藏起来的天真活泼可爱,以及向男子赠物表达爱意的情景,使整首诗充满愉快而又幽默的情趣。此诗构思十分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毛诗序》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方玉润《诗经原始》说:“《静女》,刺卫宣公纳伋妻也。”即指卫宣公劫夺了其儿子伋的媳妇宣姜的事。以上二说似皆不符诗意。

       

       

        点击标题下的 诗经情话 一键快速关注

<hr ? 美文怡心,美图怡情,诗经情话,不见不散

       

          原文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女美⑦。 自牧归荑⑧,洵美且异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

        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

        ⑥炜:红色的光彩。

        ⑦说怿(yueyi):喜悦。

        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

        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芍药,芍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芍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读解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诗经情话 ID: shijingqinghua

        ? 诗经情话 可能是微信上最好的诗经、国学、哲理、情感、健康类微信公众号。这里的文字蕴含着智慧哲理,或能品味爱情,或能抚平伤痛,或能启迪心灵,或能激励人生。每日更新,精彩不断……

<hr ? 图文来源于网络。“ 诗经情话 ”微信平台整理发表。

        ?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 投稿、荐稿、合作邮箱: yiduolian@foxmail

<hr

       好了,今天关于“诗经静女朗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诗经静女朗读”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