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_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_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1.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2.应对流言蜚语的文言文3.优秀的哲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_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

2.应对流言蜚语的文言文

3.优秀的哲理诗

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_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

       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如下:

       我送给你一种解除心中狐疑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或蓍草茎来占卜吉凶。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的材质还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在流言蜚语的日子里也是感到恐惧的。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毕恭毕敬的。假如当初这两个人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创作背景:

       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市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800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000多首,著有《白氏长庆集》。与元稹并称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叙事诗《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应对流言蜚语的文言文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

       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

       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首,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 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

       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 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 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 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 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 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 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

       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 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 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 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 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 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

       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

       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 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 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 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 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 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

       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 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优秀的哲理诗

       1. 以古文表达不要在意流言蜚语怎讲

        1、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出自清代查慎行的《三闾祠》

        释义:

        不要在意世上没有知己,没有哪个庸人是不妒忌有才之人的。

        2、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

        释义: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3、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出自宋代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释义:

        用不着仔细思量古今的变迁,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

        4、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释义: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有了高超雄健的笔力,做文章时文思如潮、挥洒自如。当时( 唐朝 )的人讥笑庾信传下来的文章,以至于庾信都“害怕”他们了(主要是反话,讥讽讥笑他文章的人)。

        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出自唐代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释义: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2. 如何正确对待流言蜚语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在他的家乡费邑,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在外杀了人,于是便有人将曾参杀人的消息告知了他的母亲。曾母在织布,很轻松地说我的儿子不可能杀人,未予理睬。隔了不久,又有人跑到曾母面前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还是不予理会,继续穿针引线地织布。但是当第三个来报信的人也说曾参杀了人,曾母骤然紧张起来,她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搬梯子**跑了。

        众口铄金,人言可畏(资料图图源网络)

        曾参以好学孝顺闻名于世,位列儒家五圣人之一,曾母对自己儿子的德行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然而当连续三个人都说曾参杀了人时,曾母的自信消失了。所谓众口铄金,人言可畏。当很多人都指向一种说法时,黑的有可能变成白的,而被中伤者自己可能也要怀疑人生了。

        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没有得到求证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散布流言者有的也许出于好心,比如告知曾母其子杀人者,但因为传言未经核实,而且最后证明确为虚假,则散布者实为好心办坏事。而有的散布者本身心术不正,出于一己之私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目的,而恶意制造传播流言蜚语,以达到其中伤别人自己渔翁得利之效果。这种流言因为是传播者蓄意所为,其危害往往更大。

        流言蜚语,真假难辨(资料图图源网络)

        东汉早年那位投笔从戎、纵横西域三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英雄班超,就曾遭遇国内小人的恶意诋毁。班超长期经略西域,但因人员兵力有限,做事情难免捉襟见肘。他曾写信向国内求援,汉章帝派李邑带兵赴西域支援班超。但因李邑久居国内,面对西域多国互相争斗的复杂局势,刚走到于?他就感到恐惧而不敢前行。停滞不前的李邑给汉章帝上书,他不说自己胆小怕事而是无中生有,大肆诋毁班超在西域拥妻抱子只图自己安乐,将国家大计抛于脑后。

        事实是班超的妻子确实就在西域,但丝毫不影响班超的西域经略大计。鉴于人言可畏,班超还是送走了妻子,不给人留下继续攻击的口实。面对李邑的谣言,如果是昏君很可能就相信了,还好汉章帝不糊涂,下诏书责备了李邑,命其继续前行到班超那里接受调遣。诋毁自己的小人到了身边,不是正好可以留下,然后瞅机会好好收拾他一下吗?至少班超的大司马徐?志褪钦庋?氲摹?/p>

        流言止于智者(资料图图源网络)

        但班超却让李邑押送着乌孙的人质回到了长安。他对徐?炙担骸罢?是因为李邑诋毁我,所以今天我将他派回去。我内心没有什么可愧疚的,又何惧人言呢!如若贪图一时之快而将他留下,这不是忠臣所为。”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班超就是那心中无鬼坦荡荡的君子。面对流言蜚语采取果断措施,去人口实;而对于中伤自己的小人,则取君子豁达的态度不予计较。其实,不惟名人圣人,我们普通人身边又何曾少了这些流言蜚语?单位里会有一些不利自己的小道消息,微信群里常常会有一些“所谓”的惊天消息等等,为流言所困,为蜚语所恼,几乎是生活常态。

        君子坦荡荡(资料图图源网络)

        《荀子》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虽然说谣言常常止于智者,但不代表我们面对流言蜚语时可以无动于衷。首先不可以人为去制造流言,其次不主动去传播蜚语,冷静分析主动核实。像班超那样,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君子坦荡荡的宽广胸怀,合理应对,加以时间为药引,则清者自清,谣言止于智者可期。

3. 怎样对待流言蜚语

        做人风格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涉及内容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普通流言,不理会;对生活可能带来麻烦的,需要想想,最好找到流言源;适当对当事人进行处置。关系重大的流言,必须慎重对待:这种时候,切忌冲动,认认真真地调查清楚传播途径,找到根源,同时取证。

        一切准备就绪后,直接找当事人或者起诉他。 如果是看到或听到流言,与自己无关,拒绝传播应该是首选。

        事后处理,不如将它消灭于萌芽状态。流言发生不外乎于:利益冲突、嫉妒心作祟、行为因素招致某些人不满等。

        提高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影响力,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等方法,能使很多流言蜚语无法传播。 你可满意?有好办法记得告诉我。

4. 如何面对流言蜚语

        流言止于智者,要平息那些空穴来风的流言,尼古拉斯·狄福奥佐教授有三个方法可供参考。

        迅速回应。由于人类共有的“补空心理”,人们对不确切的事情总是格外关注。所以,要赶上谣言快如闪电的传播速度,就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

        不可沉默。不少人在面对不实的指责时,往往抱着“清者自清”的信念,只要有人过问总是采取一种“无可奉告”的态度。有实验证明,沉默不语会增加不确定感,让人们以为当事人试图掩盖什么或“有什么难言之隐”。

        借助第三方。在有嘴说不清时,一个中立、可靠的第三方站出来帮忙说话,会让我们的反驳如虎添翼。

5. 怎样面对流言蜚语

        世界上总是有一种人吃着自己的饭操着别人的心,很无奈。

        因为世界上总有一些素质低的人在做着一些很让人讨厌的事情,而那些流言蜚语更是让我们逃之不及。但是,被伤害的那个人更是心里有说不出的苦。

        哎,你不要去理睬那些流言蜚语,因为这些东西总是存在的,到这个时候了你是躲不掉的,那就让他们来吧,也不要作任何无意义的解释,只是保持低调就行了,防止他们再造流言蜚语。就因为世上的人太多了,说什么话的人都有,所以,我们自己若是为此伤心那就一生都不会开心了,所以,抛弃那些东西就当他们不存在,那些本来就很低级的东西不值得你去伤心和在乎。

        祝你心情尽快好起来。

6. 求 能表达“面对流言蜚语”的材料作文的例子 比如战胜流言什么的 高

        《

        》中有一个“

        ”的故事。

        战国时,魏国有一叫庞葱的重臣。有一年,他奉命陪

        到

        都城邯郸作人质。出发前,庞葱对

        说:“大王,如果有人告诉您,街市上有一只虎,您相信吗?

        老虎招摇过市,

        当然不信、便回答“怎么可能有这种事?

        不信!”

        庞葱又说:“如果又有一个人告诉您,街市上果然有一只虎,那大

        吗?'

        想了想,说“嗯,这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再有一个人说同样的话呢?”

        “嗯,如果二人都这么说,那应该是真的。”

        听完魏王的同答,庞葱兜出了说此话的真意,他说:“事实上,街上并没有老虎,只是

        而已,大王何以信之呢,是因为说的人多了。现在我与

        ,

        去远在

        当人质,我们在那里的情况大王无法准确了解到,说不定会人传出‘市有一虎’般的谣言,大王难道要相信吗?所以为了保证

        将来能顺利回国继大统,请大王先请三个人传言大众,说我只是离开了都城,并不是去邯郸。”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哲理此诗道出了美妙的体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道理。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哲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放言五首》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哲理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蚁》

       唐·元稹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

       敢惮榱梁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哲理小小的蚂蚁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饿变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这告诫人们切莫轻视小的变化,以至酿成大祸。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哲理夕阳是多么的好,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美好的事物,总是很短暂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哲理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胜利总是会和勇敢者在一起。

       《赐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哲理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哲理愈是危险的地方,人们就会愈加小心,也就较少发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稳的地方,人们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问题。

       《答章孝标》

       唐·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哲理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哲理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上堂开示颂》

       唐·黄櫱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哲理不经过一番痛苦的奋斗,就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哲理没有人赏识你,只有当你真正出类拔萃的时候,人们才会投来赞扬的目光。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唐·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哲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哲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哲理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借助客观的事物之后,以往很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没有雪花白,雪花没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保持不断的进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想要弹奏一首曲子,人和琴缺一不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哲理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像迷路一般,出路难寻。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又会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世间事物就是此消彼长。此诗道出了“希望在绝望中孕育”这一道理。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勃地发展起来。

       《寄兴》

       宋·戴复古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哲理世间没有纯而又纯的黄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会有瑕疵。引申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的事物,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观钱塘江潮》

       今·余亚飞

       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哲理这是一首现代哲理诗,以钱塘江潮为意象,表现了看似平常的钱塘江浪波下,蕴藏着惊天的能量,顷刻间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意喻看似平常的人会蕴藏巨大的潜力;看似平常的现象后面会蕴藏巨大的力量。

       好了,今天关于“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