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错过郑愁予赏析_错过郑愁予原文

zmhk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错过郑愁予赏析_错过郑愁予原文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错过郑愁予赏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

错过郑愁予赏析_错过郑愁予原文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错过郑愁予赏析”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野店郑愁予赏析

2.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3.我打江南走过赏析

4.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如何理

5.郑愁予《错误》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评析诗歌?

6.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

错过郑愁予赏析_错过郑愁予原文

野店郑愁予赏析

       

        第一段诗起句「月光流著,已秋了,已秋得很久很久了 / 乳的河上,正凝为长又长的寒街」历来,月总是秋天忠实的代言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是;白居易的〈望月有感〉「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也是。

        在诗人眼中月光是流动的,为第二行诗「乳的河上」伏笔,在这里「秋」也变成了动词,让整首诗一开始就清新活泼生动起来。

        重复的秋字,让深秋不知不觉的就已经是「很久很久了」,增加了诗的音乐性、韵味与耐读性。

        乳白色的月光河,彷佛凝化为儿时深秋长又长的寒街,冥然间,儿时玩的双连船纸艺,彷佛又一起携手挽臂随著月光河漂来一般。

        年老时的回忆或冥想,常常容易回溯到幼年童稚的时光,是中国人一种临老还童、落叶归根的想法驱使所然。

        第二、三段诗,叙述的是一种认命的无奈的心境,也是一种夫妻白头偕老的卓然决绝的心境。

        虽然是「迟迟的步履」缓慢,但终究是会确实到达的,或许那速度快的像「以著白发垂长的速度」到来,但你「一向是伴我的人」因为我们是「老年的夫妻」。

        第三段诗后两行「当双连的纸艺复平,你便在我的右边隐逝了 /我或在你的左边隐逝,那时」当双连的纸艺复平代表的是生命终点的到来,而我们都将「隐逝」在你我彼此的左右。

        第四段增强了这命定的坚定的态度,虽然生命永恒的黑暗之落蓬、暗幕(代表死亡),将我们轻轻的覆盖,我们也是恒久在一起、长相左右的。

        或许,当时郑愁予恰巧找到了终生的伴侣,这首诗可说是知性与感 *** 溶的情诗,代表著至死不渝的爱情观。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我打江南走过赏析

       《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如何理

       赏析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 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熔岩”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

       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

       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

       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郑愁予《错误》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角度评析诗歌?

       《赋别》一开始便点出了离别的时间与气候,他不说他跟他的女朋友的分手别离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那般的轻?注定了会像让情人流下伤心眼泪的雨?难道这一段感情的结局,竟会走上似乎早已是命定了的“已真的成形了”的黑暗的夜晚?别离的时刻选在刮着风、下着雨的夜里,也的确为这分手的感伤营造了再恰当不过的气氛与时间了。然而分手却没有任何不必要的争吵与哭闹,她只是无言地笑了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于是,寂寞,便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完全背道而驰而永不会再交接的路上,向着两头无穷地伸展、伸展、再伸展……。“再见”,通常不就意味“不再见”吗?所以这句客套话在这情景下,岂不已变得完全是多余?还需要再说出来吗?“话”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但是默默无言的“笑”与“摆手”也是。诗人和他的女朋友的分手是不是真的像“释迦捻花,迦叶微笑”式地无言的“顿悟”,可是,他们两人的分手,真能让他们“顿悟”到了什么吗?还是“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这个顺序根本不过就是“颠倒”的,一下子竟由“顿悟”走向完全相反的反面而变成了彻底的“迷执”?“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真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的,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路上伸展,但是,分手而失恋的人却会

郑愁予现代诗《赋别》原文及赏析

       《错误》赏析

       内容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

       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

       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

       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

       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

       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

       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

       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

       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

       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手法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

       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

       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

       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

       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

       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

       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

       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

       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欣赏《错误》

       1.解题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

        导语:《赋别》是一首离别的悲歌。离别的铭心刻骨的痛苦是通过平静的、故作豁达的歌来表达的。下面是其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赋别》——郑愁予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

        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念此际你已回到滨河的家居,

        想你在梳理长发或是整理湿了的外衣,

        而我风雨的归程还正长;

        山退得很远,平芜拓得更大,

        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你说,你真傻,多像那放风筝的孩子

        本不该缚它又放它

        风筝去了,留一线断了的错误;

        书太厚了,本不该掀开扉页的;

        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足印的;

        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

        一切都开始了,而海洋在何处?

        “独木桥”的初遇已成往事了,

        如今又已是广阔的草原了,

        我已失去扶持你专宠的权利;

        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而我不错入金果的园林,

        却误入维特的墓地……

        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念此际你已静静入睡。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

        这世界,我仍体切地踏着,

        而已是你底梦境了……

诗人简介及诗的赏析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饱览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山水风光。 1949年随家人去台后,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其作品受到纪弦赏识,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手法相揉合,现代诗被改成歌曲,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二人。

        郑愁予的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到一个穿长衫的古代诗人。

        近代诗人中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他的“错误” “赋别”这两首,我极其喜爱,很幸运我的青春年少时期,有他的新诗一路陪伴,这几日读罢传统古诗词,很自然就想起了这位近代诗人,《赋别》也是一首写离别的诗,写一首男女恋人分手的悲歌成长,全诗分三小段来展开诗意。

        《赋别》一开始就点出了时间和气候。和女友分手,他不说是发生在一个风雨的夜晚,而是说:“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难道这一段感情,注定了会像风一般的轻,伤心的泪水如雨而下,这一段感情的结局,似乎早已经命定,是命定的“已经成形了”。别离的时刻,天空刮着风,下着雨,再伤感不过的时间和气氛了。分手没有任何的哭闹和争吵,她只是无言地笑一笑,诗人也只是无言地摆一摆手。

        于是,寂寞伴随着两个人,沿着一条背道而驰,永不会交接的路上,向空旷的天际,无穷地伸展开来。说再见都是多余,还需要说出来吗?“再见” 通常就意味着永不再见了,也没有必要再多说了。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似乎这样的无言动作,分手还真的有点像 “ 释迦拈花,迦叶微笑 ”,仿佛顿悟了。“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这是一种极高的文学笔法。寂寞是没有脚,它不会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伸展,而失恋的人却会!相思它不会奔跑,但会因深切的思念,带来苦恼与悲伤。诗人和他女朋友分手了,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可诗人无法忘怀对方,他能不念吗?于是“念”此际她已经回到滨湖的家居小屋,“想”到现在,她可能正在梳理着被风吹乱的长发,或着整理着她被雨打湿的外衣。这种无法自拔的深深思念,不正是他仍爱着对方的证明吗?

        然而等待着诗人的是什么?是风雨交加的寂寞归途!诗人内心的感觉是寂寞、孤单、渺小、迷惘和一片漆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是北宋欧阳修的名句,送别的'人与离去的人越来越远,被宽广世界所隔绝,即使登上高楼,对方心意已决,再也不会回头了。

        从分手的一刹那,便走出了他的世界,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无形中。

        诗人郑愁予离开了伤心地,似乎风雨兼程地坐火车回家。

        火车经过丘陵地带进入一片宽广的平芜,山慢慢的后退,平芜就又于山的后退而更宽广,用这个广阔的景,去衬托出火车上失恋的诗人,此刻的他,是何等地孤单和落寞!

        客观的景色,只不过主观内在的投射,这是传统诗词中的绝妙好手法。经由失去了她之后,世界一片漆黑。“哎,这世界,怕黑暗已真的成形了……”

        恋爱就像脑人的三月天气,无论是初恋的迷醉或失恋的哀伤,都让人无法知悉从何而来。来去不留踪迹,神秘难解。在恋爱的散步中,难免走到岔路口,恋爱就像放飞的风筝,风筝飞向蓝天,有断线的遗憾;又如在沙滩散步,“沙滩太长,本不该走出脚印”。这正是“云出自岫谷,泉水滴自石隙”,此后云水漂渺,难以预料。“独木桥” 的初遇已成往事,意指两人最初邂逅的一见倾心,情投意合,“如今已是广阔的草原了”,爱情漂忽,渺茫难寻。诗运用现代派的手法,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同一意蕴。女友的话说得洒脱,而失恋者难挡相思之苦,转述得更深更长“这次我离开你,便不再想见你了” “留我们未完的一切,留给这世界”,越是这样说,更看出维特欲爱不得之苦。

        这首诗典型的体现了“愁予风”,爱情固然甜蜜与温柔,但它带给人们也伴随着一些苦恼,也许爱情的幸福正从痛苦中来。最动人的情诗,是失恋诗。这首《赋别》的主人,多愁善感,忧郁感伤的气质情调,形成一股旋风,打动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

        诗人的恋爱,做为一件事来看,有始无终。开始于独木桥的初遇,结局是分手,一个字,错!正像放风筝的小孩,紧握了断线的风筝。为什么会终断了呢?答案是错。

        诗人和他女朋友的故事始于独木桥。初遇是冥冥中注定了的,发展到相识、相爱,以至分手,难道竟也是无可避免的命运在主宰?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诗人再也触不到,看不到对方,扶持她专宠的权力已成过去。他的她,变成了往事。发展成这样,结论就是“错”!缤纷多彩的爱情故事,正像黄昏夜空的颜色,“红与白揉蓝于晚天,错得多美丽”。

        她为什么会变心,这似乎是恒久无解的问语。诗人选择了自我隐退远离,离开了她,便不想再见她了。

        一段缤纷的爱情故事,才开了头就夭折了。就让这遗憾,变成生命中的永恒。诗人的真实世界,是失去了她的伤痛,对已静静入睡的她而言,只是梦境般的虚幻罢了。

        留下未完成的一切,而海洋在何处?诗人独有的本领,就是文字的独特魔力!

       

       好了,今天关于“错过郑愁予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错过郑愁予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