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桃源行王安石_桃源行王安石文言文翻译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桃源行王安石_桃源行王安石文言文翻译       如果您对桃源行王安石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1.帮我找至少5首古诗啊!2.描写张家界武陵源诗句3.哪些古诗中含有“武陵源”一词4.苏轼有没有写过关于

桃源行王安石_桃源行王安石文言文翻译

       如果您对桃源行王安石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帮我找至少5首古诗啊!

2.描写张家界武陵源诗句

3.哪些古诗中含有“武陵源”一词

4.苏轼有没有写过关于桃花源记的诗句

5.王安石的简介

桃源行王安石_桃源行王安石文言文翻译

帮我找至少5首古诗啊!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

       子夜四时歌--夏歌

       6 五言乐府

       李白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注解:

       1.镜湖:又名鉴湖、贺监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唐时为贺知章的采地。

       2.菡萏(han4)(dan4):荷花。

       3.“人看”句:观看采荷女子的人多得使若耶溪都显得狭窄起来。

       4.“归去”句:西施被越王选入宫廷,一去不复返。

       赏析:

       这首诗是“夏歌”,以荷花起兴。借西施来感叹天下人都重视美色。唐李阳冰评论说:“太白耻作郑、卫语,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每多讽兴。”

       7 子夜四时歌--秋歌

       五言乐府

       李白

       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注解:

       1.长安:指唐代国都长安。

       2.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3.“总是”:指捣衣的妇女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的情思。

       4.玉关:即玉门关。

       5.虏:对敌方的蔑称。

       6.良人:丈夫。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亲人好团聚。前四句写秋月皎洁,秋日里的捣衣声随处可听,秋风阵阵吹不尽,后两句由思念引出祝福与祈求,表达了希望早日结束战争的心声。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吴昌祺评论说:“万户砧声,风吹不尽,而言其情则同,亦婉而深矣。”

子夜四时歌--冬歌

       8 五言乐府

       李白

       明朝驿使发,

       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

       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

       几日到临洮?

       注解:

       1.“明朝”句:绎站的送信使者明天早上出发。

       2.“絮(xu4)”:动词,在衣服、被褥铺垫棉花。

       赏析:

       这首诗是“冬歌”,借驿使引发全诗。作者描述妇女在冬夜紧张地裁缝,为戍边的亲人赶制棉衣,忘记了自己的寒冷。刘全白评论说:“白性倜傥,善赋诗,尤工古歌。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辞,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

烈女操

       9 五言乐府

       孟郊

       梧桐相待老,

       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

       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

       妾心古井水。

       注解:

       1.烈女操:乐府中琴曲歌辞。操,琴曲的一种体裁。

       2.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3.会:终当。

       4.殉:以死相从。

       5.“波澜”两句:妾心如同古井之水,发誓不起一点波澜。古井年深日久,永远平静。

       6.古:同“枯”。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也有以烈女比喻自己情操高洁的意思。本诗多用以物比人的比兴手法,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应予批判。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他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协律郎等职。有《孟东野集》。孟郊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他作诗苦思深虑,惨淡经营,诗风朴质深挚,善于用白描手法写景述情,却能产生生动形象效果。前人说:“郊寒岛瘦”,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孟郊诗的特点。

登幽州台歌

       10 七言古诗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歌,古诗的一种体裁,有短歌和长歌两种,这首诗属短歌。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chuang4)然:悲伤凄凉。

       4.涕:眼泪。

       赏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怀才不遇,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苍凉悲凉的千古绝唱,借以宣泄自己胸中的块磊。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劲健有力,质朴自然,催人自省,激人奋进。用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武则天当政时,初任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有《陈拾遗集》。他主张改革六朝以来浮华颓靡的文风,标举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他的诗质朴苍劲,不事雕饰,气势雄厚。《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不知人世如风烛。筵羞石髓劝客餐,灯爇松脂留客宿。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渔人振衣起出户,满庭无路花纷纷。翻然恐失乡县处,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词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里千家住,总为当时隐暴秦。归去不论无旧识,子孙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纵令记得山川路,莫问当时州县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处,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寻桃源》

       ——唐·张乔

       武林春草齐,花影隔澄溪。路远无人去,山空有鸟啼。水垂青霭断,松偃绿萝低。世上迷途客,经兹尽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桃源篇》

       ——唐·权德舆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渐入空蒙迷鸟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竹石》

       郑燮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描写春天的古诗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描写春天的古诗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描写春天的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描写春天的古诗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描写春天的古诗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描写春天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五言古诗

       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

       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闻,

2 长安遇冯著

       五言古诗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

       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

       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五言古诗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

       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

       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

       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

       听钟未眠客

       昨别今已春,

       鬓丝生几缕。

       白云无尽时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春居杂兴》二首

       其一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

       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曾公亮(998-1078)

       《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巩(1019-1083)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描写张家界武陵源诗句

        作品介绍

        《桃源行(时年十九)》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2首。这首诗将陶渊明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改用诗歌形式表现出来,更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颇为后人称道;还有同名诗词刘禹锡、王安石的“桃源行”也各具特色;初山微画雕《桃源行》则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一种理想社会的迷茫意境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原文

        桃源行(时年十九)

        作者: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1),两岸桃花夹古津(2)。

        坐看红树不知远(3),行尽青溪不见人(4)。

        山口潜行始隈隩(5),山开旷望旋平陆(6)。

        遥看一处攒云树(7),近入千家散花竹(8)。

        樵客初传汉姓名(9),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10),还从物外起田园(11)。

        月明松下房栊静(12),日出云中鸡犬喧(13)。

        惊闻俗客争来集(14),竞引还家问都邑(15)。

        平明闾巷扫花开(16),薄暮渔樵乘水入(17)。

        初因避地去人间(18),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19),尘心未尽思乡县(20)。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21)。

        自谓经过旧不迷(22),安知峰壑今来变(23)。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24)。

        春来遍是桃花水(25),不辨仙源何处寻。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

        (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栊:房屋的窗户。

        (13)喧:叫声嘈杂。

        (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平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

        (17)薄暮:傍晚。

        (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

        (19)灵境:指仙境。

        (2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

        (21)游衍:留连不去。

        (22)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

        (23)峰壑:山峰峡谷。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翻译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赏析

        这是王维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平、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平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平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哪些古诗中含有“武陵源”一词

       1. 关于武陵源的诗句

        关于武陵源的诗句 1. 关于武陵源的诗句

        1.《桃源行》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2.《水调歌头》宋.魏了翁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3.《花村六韵》唐.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4.《即事》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李白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2. 关于武陵源的警句、诗句

        观景途中 (周 原)

        五步称奇,七步叫绝;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游张家界 (沈从文)

        险极腰肢寨,幽深金鞭溪;更上黄石寨,一览众山低。

        武陵仙境 (杨国湘)

        王岳精灵聚,三山紫气凝;仙境何处有,武陵源上寻。

        赞青岩山 (廖汉生)

        野奇险秀幽,美景不胜收;黄山武夷俊,青岩胜一筹。

        青岩山 (尚 杨)

        炎炎大千界,此山独清凉;世人应至此,净心复净肠。

        夜听溪声 (莫应丰)

        人生一快事:夜听金鞭溪;纵是群山倒,甘心碾作泥。

        游清心潭 (龚海南)

        峰高日丽云行,溪幽径曲林深;碧潭苍岩空亮,斜塔倒影清心。

        3. 关于武陵源的诗

        1、居人共住武陵源 唐王维 《桃源行》

        2、居人共住武陵源 唐王维 《桃源行》

        3、归入武陵源 唐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4、春近武陵源 宋 魏了翁 《水调歌头·更尽一杯酒》

        5、笑武陵源上 宋何梦桂 《沁园春·老去无心》

        6、邂逅武陵源 唐 吴融 《花村六韵》

        7、流水武陵源 元 元好问 《浪淘沙·杨柳日三眠》

        8、疑是武陵源 宋王安石 《即事》

        9、避人不必武陵源 宋吴泳 《和李雁湖晚春即事八首》

        10、虽无武陵源 宋 薛嵎 《山居十首》

        4. 描写武陵源文庄的诗

        《文庄行》

        (一)

        云蒸雾绕深锁藏,进退浮沉几沧桑。

        龙舞九天谱新曲,武陵春色冠四方。

        (二)

        花红叶绿两边铺,幽径翠光枝影疏。

        满目珍馐迎远客,笑谈风月一斛珠。

        (三)

        漫步溪布街

        依山傍水艳阳天,接踵摩肩笑语连。

        土韵苗风似玉露,索溪河畔舞蹁跹。

        (四)

        宝峰湖

        一湖瑟瑟叠翠峰,百木争春映水红。

        路转峰回消戾气,石奇水秀韵相融。

        高峡飞瀑隐钟鼓,玉女清波照镜容。

        造化洪荒道目录,武陵烟雨毓精工。

        (五)

        黄龙洞生态广场

        绿浮陌野展霁光,翠染青青菜花黄。

        竹影横斜池塘柳,莺歌燕语泥吐香。

        5. 描写张家界的诗句

        三千座奇峰, 高高地耸立在原始旷野之上; 八百条秀水, 蜿蜒曲折地穿行于的峡谷之中。

        啊!美丽的张家界! 让我心往神怡,一见倾情; 你是那普天下: 山的代表,山的典型,山的精灵。 沟壑纵横,岩峰高耸; 绿树翠曼,兽鸟成群。

        你集“雄,奇,幽,野,险”为一体, 你融“林,洞,湖,瀑,石”于一身。 快乐的动物王国, 都是因为有了你温暖的怀抱; 丰富的植物天堂, 都是因为有了你适宜的环境。

        奇特的峰,万石峥嵘; 幽深的谷,溪流潺潺; 秀美的林,郁郁葱葱。 你就是大自然那美丽的迷宫…… 五步一个景,个个醉游人; 十步一重天,重重入仙境。

        好一个世外桃源, 好一个人间仙境! 啊! 你是个扩大的盆景, 让游人美不胜收; 你是个缩小的仙境, 让世人魂牵梦萦。 你是我诗、书、画之魂, 你是我歌、赋、曲之情; 你是华夏山水画之源, 你是天地万物之精灵…… 观景途中 周 原 五步称奇,七步叫绝; 十步之外,目瞪口呆。

        游张家办 沈从文 险极腰肢寨,幽深金鞭溪。 更上黄石寨,一览众山低。

        武陵仙境 杨国湘 王岳精灵聚,三山紫气凝。 仙境何处有,武陵源上寻。

        赞青岩山 廖汉生 野奇险秀幽,美景不胜收。 黄山武夷俊,青岩胜一筹。

        青岩山 尚 杨 炎炎大千界,此山独清凉。 世人应至此,净心复净肠。

        夜听溪声 莫应丰 人生一快事:夜听金鞭溪。 纵是群山倒,甘心碾作泥。

        游清心潭 龚海南 峰高日丽云行,溪幽径曲林深。 碧潭苍岩空亮,斜塔倒影清心。

        天然图画 吴徽钟 不到张家界,焉知天下奇。 抬头一柱远,回首万尘低。

        罗汉迎宾早,飞云入峪迟。 天然图画里,休道不如归。

        游张家界 李恕人 喜至张家界,风光第一流。 金鞭拔地起,银剑向天抽。

        峰动云飞处,水分石上洲。 蝉声鸣不断,人在画中游。

        张家界行 艾定增 晓登黄石寨,暮宿金鞭岩。 崖如刀削出,山似斧劈开。

        云从脚下起,日自岭边来。 欲随溪水去,何处是蓬莱? 胜 境 何郝炬 呼摇万壑松,怪石刺苍穹。

        玉柱擎天立,金鞭拔地雄。 云回黄石寨(黄狮寨),日照望郎峰。

        胜境何由出,应惊造化工。 游张家界有感 成瑞湘 顽石竟通灵,千姿百态生。

        日照金鞭闪,月拥玉阙明。 涧边瑞草碧,岩顶虬松青。

        攀登崎岖路,还须有志人。 癸丑夏自美归国游张家界述感。

        久闻仙界美,远来故国游。 翠峰连云起,碧涧拂岚流。

        峨巍胜钟岱,幻谲夸美欧。 丰沛行不虚,长萦梦寐无。

        金鞭溪吟 吴丈蜀 金鞭幽 地,廿里听溪声。 一步一观景,千峰千造形。

        山环狮寨险,水绕四门清。 终识桃源路,今朝到武陵。

        茅花界 清·陆文起 溪涧层层曲,山行节节高。 口衔膝与下,足仗手均劳。

        谷口云眠白,林中鸟语娇。 万峰群柱立,俯视归焦尧。

        张家界纪游 常修颖 赠孟起同志 车入张家界,尘烦已半丢。 树生千岁绿,人老百年休。

        义重珍林节,衣成笑沐猴。 松杉若识我,风动自点头。

        夕照看金鞭 彭秀模 丽质闺藏久,纯真出自然。 森林原始在,溪壑太虚玄。

        山色浮空翠,泉流泻玉圆。 排云奇石立,夕照看金鞭。

        杉林幽径 李伏波 杉林幽径里,结伴共扶筇。 人语隔烟树,溪声下险峰。

        天梯悬绝壁,石隙挂虬松。 更上黄狮路,云深第几重。

        芦 茅 界 明·王儒庭 极目群山顶,高低接大荒。 人烟飞鸟白,树色岭云黄。

        此日安耕凿,当年说战场。 咄哉天咫尺,消息转微茫。

        咏百丈峡 清·吴肇端 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 壁爱双屏列,天看一线通。

        猿啼声处处,古木叶丛丛。 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

        泳张家界 高 丰 大好张家界,胜境出云间。 奇峰拔地起,队队排仙班。

        岩壑何幽美,佳处绝人寰。 朝霞互掩映,忽然云雾漫。

        磴道羊肠少,险献难近攀。 林深失蹊径,柳岸绿湾湾。

        瀑声震耳鼓,泉水去潺潺。 浮生若大梦,悠悠天地间。

        我欲结茅舍,乐此不愿还。 游张家界 李友元 中国张家界,人间一仙山。

        绿海藏深壑,翠岭生紫烟。 奇峰苍穹矗,绝壁云雾缠。

        瑶台立黄石,迷宫竖金鞭。 天桥凌空跨,银瀑依天悬。

        苔铺上下石,雨洒高低泉。 古藤横深涧,劲松斜中天。

        猿啼声楚楚,鹿唤意绵绵。 灵气出幽处,宝光串铜钱。

        凉透精神爽,鲜沁身心宽。 最爱峰林晚,碧空转玉盘。

        6. 描写张家界诗词

        清·陆文起

        溪涧层层曲,山行节节高。

        口衔膝与下,足仗手均劳。

        谷口云眠白,林中鸟语娇。

        万峰群柱立,俯视归焦尧。

        张家界纪游

        常修颖

        赠孟起同志

        车入张家界,尘烦已半丢。

        树生千岁绿,人老百年休。

        义重珍林节,衣成笑沐猴。

        松杉若识我,风动自点头。

        夕照看金鞭

        彭秀模

        丽质闺藏久,纯真出自然。

        森林原始在,溪壑太虚玄。

        山色浮空翠,泉流泻玉圆。

        排云奇石立,夕照看金鞭。

        7. 有什么关于张家界大峡谷的诗

        1.“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

        2."为了你,这座古称等你等了千年"

        3.“相约张家界,穿越大湘西”

        4.“不到神堂湾,枉到天子山”“不到天子山,枉到武陵源”

        5.奇山秀水聚宝盆,天上人间张家界

        6.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7.世人都说桂林好,唯有张家界忘不了

        8.张家界,美妙的画,优美的诗

        9.到了张家界,烦恼看不见

        10.“不到天台,枉到张家界来”

        11.“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峡谷”

苏轼有没有写过关于桃花源记的诗句

       唐·李白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出自《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杜甫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出自《奉汉中王手札》、

       唐·王维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出自《桃源行》

       宋·黄庭坚

       刘郎曾眠武陵源,好在桃花迷虎所。

       出自《饮城南即事》

        唐·刘长卿

       过郑山人所居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笑桃花独闭门。

       唐·武元衡

       同苗郎中送严侍御赴黔中因访仙源之事

       武陵源在朗江东,流水飞花仙洞中。

       莫问阮郎千古事,绿杨深处翠霞空。

       唐·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

       香岫悬金刹,飞泉届石门。

       空山唯习静,中夜寂无喧。

       说法初闻鸟,看心欲定猿。

       寥寥隔尘市,何异武陵源。

       唐·吴融

       花村六韵 (选一)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

       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

       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

       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宋·刘埙

       谒金门

       春正媚。闲步武陵源里。千树霞蒸红散绮。一枝高插髻。飞过洞庭烟水。酩酊莫教花坠。铅鼎温温神谒帝。何曾真是醉。

       北宋·王安石

       即 事

       歆眠随水转东垣 一点炊烟暎水昏

       漫漫芙蕖难觅路 翛翛杨柳独知门

       青山呈露新如染 白鸟嬉游静不烦

       朱雀航边今有此 可能摇荡武陵源

       南宋·魏了翁

       水调歌头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世界要人拄,公独卧闲边。

       叹从来,分宇宙,有山川。主宾均是寄耳,赢得鬓毛班。最苦中年相别,更是人才难得,相劝且加餐。归为玉昆说,时寄我平安。

       元·元好问

       浪淘沙

       杨柳日三眠。桃李争妍。千金谁许占芳年。买得闲愁无处著,却恨春偏。

       流水武陵源。梦引愁牵。东风归兴雁翩翩。试问西窗前夜月,几度先

       元·张养浩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三四株溪边杏桃,一两处墙里秋千。隐隐的如闻管弦,却原来是流水溅溅。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濛濛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天间话丰年。山川,都来杖履边,早子称了闲居愿

       明·胡桂芳

       百丈峡

       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

       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

       明·夏子云

       百丈峡

       寻常山里数青峰,玉笋成行插楚封。

       涧道冻云沉白絮,寺门长阪度疏钟。

       苔痕终古迷幽壑,壁面千年挂碧松。

       玉垒匡庐曾浪迹,巨灵移岳此重逢。

       清·田荣超

       天桥

       两山凿穿一门空,一门劈开两山通。

       多少神仙关不得,长年只许白云封。

       清·吴肇端

       百丈峡

       人游山峡里,宛在画图中。

       壁爱双屏列,天看一线通。

       猿啼声处处,古木叶丛丛。

       日夕归来晚,泉声两岸风。

       清·吴若兴

       神堂湾

       淡云斜日溯溪行,石笋森森若翠林。

       神堂寨内神何在,唯有山风伴泉声。

       清·褚延泰

       削掌峥嵘不可阶,牢笼万状迥无埃。

       半山怒石横春笋,一壑奔泉走夏雷。

       风送虎声昏白日,岸悬鸟迹隐苍苔。

       奇云深锁摩崖迹,丈尺何人细数来。

       清·朱国挺

       《百丈峡》

       幽折层层路几重,游人恐怯薜萝封。

       月生半镜初张匣,风触悬瓴疾应钟。

       一线光垂银汉影,千寻气合碧空缝。

       漫竟三峡从天下,方信花源是偶从。

       清·黎昌韩

       咏沙坪

       侵晨过山原,飘萧乘秋色。

       石骨怒掀天,隐隐立精铁。

       寒水远不流,林火倏明灭。

       一石一天地,嵌空有微雪。

       我来闻泉香,超然忘干竭。

       几时之林皋,放歌破愁绝。

       清·胡中翰

       浪淘沙·沙坪麦浪

       芄芄麦浪阡,三月春田,五风十雨养尧天。平地麦浪来滚滚,莫辨河边。

       何事不行船,仿佛沧涟,西湖一带绿杨联。几千文雉高翥起,鱼跃于渊。

       清·杨 瑛

       饮马池

       石根秋水绿漪漪,云是汉臣饮马池。

       百战艰难平楚日,三章疏阔代秦时。

       鸿图已控幽关险,骏马何从南服驰。

       千喜遗踪多谬误,士人好事且说迟。

       欢迎随时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支持!!!

       ﹎﹎﹎﹎﹎﹎﹎﹎﹎﹎﹎﹎﹎﹎﹎

        by:知道团队写意天下

王安石的简介

       1.有关桃花源的诗句

        1、《武陵桃源送人》唐代 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译文:

        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

        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2、《点绛唇·桃源》宋代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3、《伤桃源薛道士》唐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译文: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4、《桃源忆故人·暮春》宋 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2.古诗〈桃花源记〉的诗句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编辑本段]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作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前进,忘记了路程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芳香的野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这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互相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子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最终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目标),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探寻(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3.苏轼 桃花源序

        和陶桃花源

        苏轼

        凡圣无异居, 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 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 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 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 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 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 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 齕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 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 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 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 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 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 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 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 有畏非真契。

        古诗最好不要译文,因为译为白话就没有韵味了!

4.桃花源诗 苏轼 求翻译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

        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

        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

        儿童纵情随意地唱着歌,老人欢快地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变暖和了;

        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

        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

        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

        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

        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

        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

        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谁染兰色凉薄意团队——Sunshine881123

        希望有帮到你~

5.有没有人知道关于桃花源的诗啊

        桃源行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6.《桃花源诗序》翻译 苏轼的 急

        桃花源诗序

        宋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馀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尝意天壤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余在颖州,梦至一官府,人物与俗无异,而山水清远,有足乐者。顾视堂上,榜曰“仇池。”觉而念之,仇池,武都氐故地。杨难当所保,余何故居之。明日以问客,客有赵令峙德麟者曰:“公何问此?此乃福地,小有洞天之附庸也。杜子美盖云,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他曰,工部侍郎王钦臣仲至谓余白:“吾尝奉使过仇池,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译文:

        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常,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苏轼的这篇诗序中,一方面驳斥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 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 青城 菊水并举寄托了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赞许 苏轼与众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怀疑 这是指桃花源那样的社会,而不是指桃花源这个风景区 先于苏轼的唐代韩愈也表示过怀疑,他在 桃源图诗里开笔就写道: 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发否定唯有苏轼把否定传说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

7.关于桃花源的诗句

        《桃花源诗》

        ——晋·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驱鸡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烟溪口,万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

        可怜渔父重来访,只见桃花不见人。

        《桃源行》

        ——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山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山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同吉中孚梦桃源》

        ——唐·卢纶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术,鸡犬傍篱栅。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朝中措·桃源图》

        ——元·善住

        桃源传自武陵翁。遥隔白云中。漫说人间无路,岂知一棹能通。红英夹岸,霞蒸远近,烂漫东风。将谓神仙别境,鸡鸣犬呔还同。

        《题桃源》

        ——唐·李宏皋

        山翠参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当时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长。草色几经坛杏老。岩花犹带涧桃香。他年倘遂平生志,来著霞衣侍玉皇。

8.桃花源诗序苏轼在文中表达了什么观点

        苏轼的这篇诗序中,一方面驳斥了过去把桃花源蒙上一层神秘色彩的错误 另一方面把桃花源和仇池 青城 菊水并举寄托了他对这里的一山一水的由衷赞许 苏轼与众不同,他对桃花源的存在表示了怀疑 这是指桃花源那样的社会,而不是指桃花源这个风景区 先于苏轼的唐代韩愈也表示过怀疑,他在 桃源图诗里开笔就写道:神仙有无何渺茫,桃源之说诚荒唐 根本不相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是,他没有提出更多的根据加发否定唯有苏轼把否定传说中的桃花源存在的理由说得非常充分.。

9.一篇类似桃花源记的古文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 chuí)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明朝(有一个)技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有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在《赤壁赋》中的语句),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在《后赤壁赋》中的语句)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腮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轼(苏东坡),佛印(一个和尚,苏轼的一个朋友)在右边,鲁直(黄庭坚,字鲁直)在左边。

        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横幅的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卷的前端(古人写字是从右向左写),左手抚着鲁直的背。

        鲁直左手拿着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平卧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并且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佛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水壶,那个人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钩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精巧奇妙啊! 奇巧人: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艺的人。

        奇巧,特殊的技艺。 径寸,直径一寸。

        用来形容物体的细小。径寸之木:直径一寸长的木头。

        为,做。动词。

        这里指雕刻。 器皿:指器具。

        木,树木。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模仿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罔,无,没有。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贻:赠。

        尝:曾经。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大苏,苏轼(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眉山(现在四川省眉山县)人,著名文学家。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苏辙为“大苏”“小苏”。

        泛,乘船浮行,苏轼曾游赤壁,写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在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城外。

        八分:直译就是有8分长。 有奇:还有一些。

        有同“又”,奇:零数。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可,大约。许,上下,左右。

        轩敞:宽敞、明亮。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里的文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里的文句。

        徐:缓缓。兴:起 石青糁之:用青绿色颜料涂在刻的字上。

        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峨冠,高高的帽子。

        髯,两腮的胡须。 佛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恳辞入朝

       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颇有政绩。宰相文彦博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朝廷任命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固辞不就,遂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因言忤旨意,难以在朝为官,于八年(1063年)八月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英宗即位后(1063—1066),屡召王安石赴京,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恳辞入朝。

       改革运动

       1067年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 临川中洲公园王安石雕像

       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三司制置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 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毛泽东也称赞“王安石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人言不足恤”并不是由王安石等变法派人士提出来的,而是反对派对变法派的污蔑之词,原文类似的有三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王安石听到这句话之后深觉其符合自己的变法主旨,遂大加宣扬。)变法使朝廷垄断了商品贸易,不仅是官僚、大地主、还有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特别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加上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求大求快,许多官吏借机敲诈盘剥,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1085年,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启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在苏轼的几番上奏下,废除了大多数为害甚巨的新法。王安石在忧愤和遗恨中于翌年四月去世,葬于江宁半山园。王安石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死后被追封为 “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 “文”,配享神宗的庙庭;徽宗时,又配享文宣王庙。而钦宗时,皇帝下诏停止他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的意见,削去了其 “舒王”的封号。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其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其散文长于说理,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对豪放派诗词有直接影响。其著作极为丰富,?存世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唐宋百家诗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从小在外,为官四处奔波,但对家乡有着一股挚情,几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的亲朋好友,名胜古迹,写了许多诗文、书信、墓志,表达了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家乡人民也对他有着深深的景仰和怀念。许多地名都是为纪念他而取的,有荆公山、荆公坡、荆公桥、荆公钓鱼台、半山书院、安石读书台、荆公路等。家乡学者著书撰文,为王安石辩诬:南宋金溪陆九渊在《荆公祠堂祀》中盛赞其人品高尚,贬斥了王安石的政敌;清代金溪蔡上翔,穷毕生精力撰写《王荆公年谱考略》,以辩宋史之诬。恳辞入朝

       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颇有政绩。宰相文彦博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朝廷任命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固辞不就,遂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因言忤旨意,难以在朝为官,于八年(1063年)八月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英宗即位后(1063—1066),屡召王安石赴京,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恳辞入朝。

       改革运动

       1067年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 临川中洲公园王安石雕像

       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三司制置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 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毛泽东也称赞“王安石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人言不足恤”并不是由王安石等变法派人士提出来的,而是反对派对变法派的污蔑之词,原文类似的有三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王安石听到这句话之后深觉其符合自己的变法主旨,遂大加宣扬。)变法使朝廷垄断了商品贸易,不仅是官僚、大地主、还有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特别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加上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求大求快,许多官吏借机敲诈盘剥,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1085年,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启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在苏轼的几番上奏下,废除了大多数为害甚巨的新法。王安石在忧愤和遗恨中于翌年四月去世,葬于江宁半山园。王安石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死后被追封为 “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 “文”,配享神宗的庙庭;徽宗时,又配享文宣王庙。而钦宗时,皇帝下诏停止他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的意见,削去了其 “舒王”的封号。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其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其散文长于说理,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对豪放派诗词有直接影响。其著作极为丰富,?存世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唐宋百家诗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从小在外,为官四处奔波,但对家乡有着一股挚情,几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的亲朋好友,名胜古迹,写了许多诗文、书信、墓志,表达了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家乡人民也对他有着深深的景仰和怀念。许多地名都是为纪念他而取的,有荆公山、荆公坡、荆公桥、荆公钓鱼台、半山书院、安石读书台、荆公路等。家乡学者著书撰文,为王安石辩诬:南宋金溪陆九渊在《荆公祠堂祀》中盛赞其人品高尚,贬斥了王安石的政敌;清代金溪蔡上翔,穷毕生精力撰写《王荆公年谱考略》,以辩宋史之诬。恳辞入朝

       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颇有政绩。宰相文彦博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朝廷任命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固辞不就,遂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因言忤旨意,难以在朝为官,于八年(1063年)八月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英宗即位后(1063—1066),屡召王安石赴京,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恳辞入朝。

       改革运动

       1067年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 临川中洲公园王安石雕像

       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三司制置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 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毛泽东也称赞“王安石最可贵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思想”。(“人言不足恤”并不是由王安石等变法派人士提出来的,而是反对派对变法派的污蔑之词,原文类似的有三句“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王安石听到这句话之后深觉其符合自己的变法主旨,遂大加宣扬。)变法使朝廷垄断了商品贸易,不仅是官僚、大地主、还有小商人的利益均遭侵犯,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特别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加上在实施过程中过分求大求快,许多官吏借机敲诈盘剥,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再任江宁知府。次年虽又起用为相,但因新法派内部分裂及保守派的挑拨离间,王安石实际上难有作为,至熙宁九年十月再次罢相,出任江南签判,次年隐退江宁,过着闲居生活。 1085年,哲宗即位,年仅十岁,由太皇太后高氏临朝听政,启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在苏轼的几番上奏下,废除了大多数为害甚巨的新法。王安石在忧愤和遗恨中于翌年四月去世,葬于江宁半山园。王安石晚年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死后被追封为 “太傅”;绍圣年间,赐谥号为 “文”,配享神宗的庙庭;徽宗时,又配享文宣王庙。而钦宗时,皇帝下诏停止他文宣王庙配享。高宗采纳赵鼎、吕聪的意见,削去了其 “舒王”的封号。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其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命不足畏,众言不足从,祖宗之法不足用”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其散文长于说理,言简意深,笔力雄健,见识超群;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对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是有力的冲击,对豪放派诗词有直接影响。其著作极为丰富,?存世的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唐宋百家诗选》、《诗义钩沉》等。 王安石从小在外,为官四处奔波,但对家乡有着一股挚情,几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的亲朋好友,名胜古迹,写了许多诗文、书信、墓志,表达了他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家乡人民也对他有着深深的景仰和怀念。许多地名都是为纪念他而取的,有荆公山、荆公坡、荆公桥、荆公钓鱼台、半山书院、安石读书台、荆公路等。家乡学者著书撰文,为王安石辩诬:南宋金溪陆九渊在《荆公祠堂祀》中盛赞其人品高尚,贬斥了王安石的政敌;清代金溪蔡上翔,穷毕生精力撰写《王荆公年谱考略》,以辩宋史之诬。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他所著的<<伤仲永>>在初一课本有收录。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新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感事》、《兼并》、《省兵》等,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描写和提示了宋代国势的积弱或内政的腐败,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并土地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择将”的建议;《收盐》、《河北民》等,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备受统治者迫、害压榨的悲惨遭遇;《试院中》、《评定试卷》等,则直接抨击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经世济国的人才;《元日》、《歌元丰》等,热情地讴歌了变法带来的新气象和人民的欢乐;《商鞅》、《贾生》等,通过对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的价,抒发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和进步意义。王安石后期的隐居生活,带来了他的诗歌创作上的变化。他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雅丽精绝,脱去流俗,每讽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颊间。”(《后山诗话》载黄鲁直语)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书湖阴先生壁》等诗,观察细致,精工巧丽,意境幽远清新,表现了对大自然美的歌颂和热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从诗体说来,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律诗则用字工稳,对偶贴切,但有时不免失于过多的雕刻。五绝和七绝尤负盛誉,“王半山备众体,精绝句”(《寒厅诗话》),“荆公绝句妙天下”(《艇斋诗话》)。他的诗对当代和后世都有影响,被称为“王荆公体”(严羽《沧浪诗话》)。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虽不以词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通过描写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壮景及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纵沉郁,被赞为咏古绝唱。它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开了苏东坡豪放的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里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王安石写的诗词

       词:《桂枝香·金陵怀古》 《浣溪沙》 《南乡子》 《渔家傲》 《菩萨蛮》 《桂枝香》 《千秋岁引》 《伤仲永·集句》 《伤仲永》 诗:《梅花》 《明妃曲二首》 《商鞅》 《书湖阴先生壁》 《元日》 《棋》 《登飞来峰》 《泊船瓜洲》 《与薛肇明弈棋赌》 《诗输一首》 《春夜》 《北山》 《葛溪驿》 《示长安君》 《郊行》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继。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明妃曲二首》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万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棋》 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与姚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春夜》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今天关于“桃源行王安石”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桃源行王安石”,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