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城东早春_城东早春杨巨源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城东早春_城东早春杨巨源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城东早春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

城东早春_城东早春杨巨源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城东早春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1.城东早春原文带拼音

2.城东早春译文及注释

3.城东早春的诗意

4.城东早春古诗带拼音

城东早春_城东早春杨巨源

城东早春原文带拼音

       《城东早春》原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拼音:shī jiā qīng jing zài xn chūn,lǜ liǔ cái huáng bà n wèi yún。ruò dài shàng lín huā sì jǐn,chū mén jù shì kàn huā rén。

       翻译: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文学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

       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城东早春

城东早春译文及注释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巨源(755—?),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德宗贞元五年(789)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尝任河中节度使从事。历太常博士、凤翔少尹等职。穆宗长庆元年(821)为国子司业。四年(824)以河中少尹退归乡里。杨巨源的七言诗在中唐颇为突出。《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三首又五句。

       

        《城东早春》中的“城”当指长安,此诗写诗人早春游长安城东风景区的感想。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谈道:“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其实唐代也有以议论入诗的现象,此诗就是一个例子。

        前两句从正面说明探春要趁早。首句写诗人心目中的美景是在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诗家”即诗人,“清景”即清新的景物。次句对“新春”的景象作了具体说明,也就是在柳枝的嫩芽有些刚刚泛黄,有些还没有泛黄的时候。“半未匀”指柳芽的颜色不均匀,而这恰恰最早透露了春天到来的信息,能注意到这一点的却很少。

        后两句从反面说明等到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时,你再去凑热闹,那时的春色就没有看头了。“上林”卷一《宫中题》已介绍,可参看。这里泛指长安城东的风景区,如灞桥一带有山有水,多柳树,风景如画,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南宋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已经注意此诗的写作特点,指出:“此诗喻士大夫知人,当于孤寒贫贱中求之,若待其名誉彰闻始知奖拔,特众人之智,不足言知人矣。”这首诗的议论是通过形象来进行的,正因为如此,读者可以对诗歌进行这样或那样的理解,但是这首诗旨在说理还是显而易见的。

城东早春的诗意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注释: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⑵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⑶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⑷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⑸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城东早春古诗带拼音

        城东早春的诗意

        《城东早春》

        作者:杨巨源

        原文: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

        1、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2、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3、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4、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5、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翻译:

        最美的景致是在初春,

        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

        颜色尚未均匀,这时就应以诗家的慧眼,

        赞美杨柳,歌唱春天,以唤起人们的热爱。

        如果等到春深花茂,

        就像皇家庭园上林苑那样锦绣满地,

        那时,人人都会懂得去看花爱花,

        就不需要你来多事了。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前两句突出诗题中的早春之意。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这里有两层意思,既是表明,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同时也表明,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一个清字用得贴切。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显得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第一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绘。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俗称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得平淡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勾画得非常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前两句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言。后两句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艳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苑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如市。这后两句与前两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同时这也是比喻之笔,俱是看花人不仅仅是说锦绣满地,观赏花的人多,更是说人已功成名就,人们争趋共仰。因此,此诗的深层意旨是:求贤助国、选拔人才,应在他们地位卑微、功绩未显之际,犹如嫩柳初黄、色彩未浓之时。这时若能善于识别、大胆扶持,他们就会迅速成材,担当大用;如果等到他们功成志得、誉满名高,犹如花开锦绣、红映枝头,人们争趋共仰,就不用人去发现和帮助了。

        全诗将清幽、秾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同时含蕴深刻,耐人寻味,堪称佳篇。

早春的诗意

        早春的诗意

        《早春》

        作者:韩愈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天街:京城街道。

        2、润如酥:滋润如酥。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3、最是:正是。

        4、处:时。

        5、绝胜:远远胜过。

        6、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诗意: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远看草色碧绿,近看没有绿色。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赏析: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南湖早春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译文及注释

        乌云散去,风雨初停,天气刚刚放晴,阳光照射在湖面上形成倒影,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湖面上漂浮的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的草坪。

        白雁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黄鸸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

        不是说江南的春天不好,而是身心一年年衰老,我的兴致也减少了。

        1、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太平寰宇记江州》:彭蠡湖在(德化)县东南,与都昌县分界。湛方生《帆入南湖》:彭蠡纪三江,庐岳主众阜。

        2、早春:初春。

        3、风回:春风返回大地。

        4、云断:云被风吹散。

        5、返照:阳光重新照射。

        6、乱:繁多。意为漫山遍野都闪现着。

        7、碎红:杏花花苞刚刚绽开露出点点红色。

        8、发:开花。

        9、水苹:水上浮苹。

        10、翅低:飞得很低。

        11、白雁:湖边的白鸥。

        12、舌涩:指言语不流利。涩,形容叫声艰涩,尚不连惯婉转。

        13、黄鹂:黄莺。

        14、不道:不是说。

        赏析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画出了春天西子湖的景致,广为人所传诵。他早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的《南湖早春》,也活现出了早春鄱阳湖的风采,人们却知之甚少。 

        读这首《南湖早春》,令人不能不叹服诗人选景之新,造语之巧。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传统地以湖边的星子县、瓮子口为界,将其分为南北二湖,诗题中即以南湖指代整个鄱阳湖。写早春,而且是江南鄱阳湖的早春,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征。

        时值初春,景象不同于其它季节,也有别于仲春、暮春。诗人选取了傍晚时分雨住天晴、返照映湖这一特定角度,着重描绘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鹏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时令尚早,大地刚刚苏醒,山杏初发,花开得不多,点缀在湖光山色中,故谓碎红,乱点则一下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乱并非杂乱、零乱,而是自然、随意,诗人写西湖春景时亦说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乱峰围绕水平铺(《春题湖上》),都从乱中见出天然情趣,毫无人工的矫揉。水苹新生,叶子平铺水面,平与乱相互映照,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惟在水乡;才见此景致,也让人觉得随着季节的推移,春色转浓,它们也会在湖面上不断伸展、扩大。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严冬刚过,大雁尚未从冬天的慵懒状态中恢复过来,还不善高飞,在湖上飞得低而缓慢,诗人以一重字活现出了它此时慵懒、笨拙的神态。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禁锢,黄鹂在初展歌喉时也难免舌涩口拙,不能婉转高歌。白雁翅低、黄鹏舌涩,莫不带有早春时节它们自身的特征,也别具情趣。它们不惟使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有了动感,且有了声音,也让人感到它们不久即会振翅高飞,舒喉长鸣。一幅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早春画图呈现在读者眼前。

        白居易倡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诗文的艰深晦涩,他的诗家弦户诵,流传中外,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与他诗歌的通俗易懂分不开。若以此以为白居易不注重诗歌的推敲锻炼,则与他的创作实际大相径庭,有时他的作品太自然了,反让人不易觉察他创作的苦心。这首《南湖早春》,适可见出他诗歌创作的功力与匠心。

        诗人切人诗题选取了雨后初晴这一独特角度,简洁明快,起笔便向人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尤可喜的是太阳的返光回射湖边,一切显得温暖而又明亮,诗人的心情也隐含其中。首联两句十四字,包含了多少事物,刻画它们的特征可谓一语传神。轻捷地将诗境展开之后,诗人便妙笔点染湖上景物。山杏初发,诗人以乱点见其自然情致,苹叶新生,诗人用平铺示其生长情景,各极其趣,乱点、平铺亦都使原本静止的事物有了动感,让人仿佛看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说黄鹏语未成尚属常见,谓白雁飞仍重则是诗人的创造,一重字活画出了早春白雁难以奋翅高飞的情态,不知诗人斟酌了多少次,才最终选定了这足以让人折服,让白雁俯首的重字。白雁飞仍重尚可意会,黄鹏语未成则简直无法在画中表现,惟可于诗中传出。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诗人所描绘的鄱阳早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视觉、有听觉,还有触觉,给人以全方位的整体感受,让人看到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这实也离不开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锻炼,对谋篇布局的推敲。

        景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毕竟属于外在、表面的东西,深入品味不难发现,这首《南湖早春》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的精神、情感实灌注在笔下的景物中。风回云断,雨住天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合人心意,那风似也可吹去人心头的阴翳,让人心境亦如夕照下的湖面,立时明朗起来。湖上安详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山杏、水苹也向人展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值此早春时节,诗人当也感受到春天的希望与温馨。此诗作于诗人谪居江州时,在此之前不久,诗人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洗血国耻,反被政敌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不能奋飞的白雁,学语未成的黄鹏,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总观全诗,诗人对江南春色是由衷喜爱,掩饰不住的,他虽自叹年年衰病减心情,可随着春光转浓加深,心情想也会日益开朗起来。

        这也是作者在江州时留下的作品。

        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

        苏轼评论王维的山水诗,以为诗中有画。其实不独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如此,诗中有画可以说是我国优秀山水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如果就这首诗的前六句而论,我们就可以说是一幅境界清新的画。

        作品抓住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几个最富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了突出的描绘。大雨刚过,地面和湖上经过雨水的冲洗,妩媚之中更添清新之感。早春时节,尚有冷气袭人,而阳光返照,不仅景色秀丽,复有温暖明快之感;山杏发,水苹生,欣欣向荣,红绿相映,色彩对比鲜明,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平字作用有二:一是描述水苹的整齐,其次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苹的茂盛。四句之中,云、雨、阳光、山杏、水苹几个意象的描写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早春征候。然而若尽乎此,又似乎有些美中不足,原来还缺少最具生命活力的动物。五、六句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呜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

        前人云刻画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唐宋诗醇》卷二十三)正是指出第三联的关键作用。有了这一联,一幅完整的《南湖早春图》才宣告完成。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消沉的心情。面对如此美妙的春天,诗人尚且缺乏兴致,无心情可言,则其内心必有巨大的隐痛。此时国家内忧外患,国势日益衰微,而诗人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计可施,对于一个被贬在外的下层小吏来说,即使有贤才良策也徒然无用。忧国忧民、衰病不堪的诗人,怎么会有兴致欣赏美妙的春色呢?同时,春色愈美,国家河山愈可爱,就愈让人担心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可怕后果。所以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正是忧国忧民的诗人,在爽心悦目的早春景色面前,思前瞻后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

韩愈 早春

        韩愈:早春

        《早春》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湿润得松软,

        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

        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

        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赏析: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chéngdōngzǎochūn

       《城东早春》是唐代诗人杨巨源的作品。该作品创作于中唐时期,出自于《全唐诗》。此诗抒写作者对早春的热爱之情。构思巧妙,虽只有第二句实写春色,而描写春色又只以柳芽一处而概括早春全景。

       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

       全诗将清幽、_艳之景并列而出,对比鲜明,色调明快,堪称佳篇。

       诗人最喜爱的清新美景正在早春,柳树刚刚冒出新芽,叶子有绿有黄还不匀称。

       如果等到长安繁花似锦、郊外游人如织之时,景色岂不是毫无新鲜之感。

       好了,今天关于“城东早春”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城东早春”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