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玉壶光转_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什么节日

zmhk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玉壶光转_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什么节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玉壶光转”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1.辛弃疾 青玉案 译文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玉壶光转_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什么节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玉壶光转”的理解。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辛弃疾 青玉案 译文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全文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里面有句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其中玉壶指的是什么?

4.“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5.求: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解释

6.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下一句

玉壶光转_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是什么节日

辛弃疾 青玉案 译文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元夕]旧历正月十五无肖节。[宝马雕车]装饰华华丽的马车。[凤箫]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风翼,故名。[玉壶]比喻月亮。[鱼龙]拽鱼灯,龙灯。[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蓦然]忽然。[阑珊]零落、冷清。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见不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深处。

       [简要评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全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诗的出处是《青玉案·元夕》,作者是辛弃疾

       译文:

       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又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宝马拉着的彩车奇香四溢,都是来观灯的富贵人家。悠扬的箫声四处回荡,皎洁的明月渐渐西斜,鱼龙彩灯欢快飞舞,通宵达旦不觉困乏。

       女子们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儿雪柳头上遍插,笑语盈盈地走过,一路上香气飘洒。我焦急地把她寻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见她。突然间我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稀疏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

       青玉案: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上下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即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一说形容灯多。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一说即排箫。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mò)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时间不可确考,学界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作于南宋乾道七年(1172),有人认为作于淳熙元年(1174)或二年(1175),也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还有人认为创作于淳熙九年(1182)至绍熙二年(1191)之间。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辛弃疾强烈的报国心和对外疲软、主和派占上风的政治背景都是相同的。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赏析: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里面有句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其中玉壶指的是什么?

       1、出自辛弃疾的作品《青玉案·元夕》。

       2、原诗: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4、赏析: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扩展资料: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百度百科-青玉案元夕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玉壶:指月亮.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辛弃疾(南宋将领、词人)(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求: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全诗&解释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意思是:凤箫悠扬的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整整一夜都是鱼龙飞舞。鱼龙:古代的一种杂戏,大约是将彩灯扎成鱼和龙的样子,人舞着彩灯表演鱼、龙的变幻,类似于现代的舞龙灯。

       语出: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青玉案·元夕》。元夕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元夜。

       全词如下: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即参加抗金义军。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将领。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念奴娇·赋雨岩》《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轩词》等。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下一句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赏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从小生长在金兵占 领地区。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 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 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 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当权者忌恨。 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 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 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 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故称箫为凤箫。玉壶:比喻月亮。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阑珊:零落。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下一句是一夜鱼龙舞。

       该词出自《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好了,关于“玉壶光转”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玉壶光转”,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