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诗经蜉蝣赏析_诗经蜉蝣鉴赏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诗经蜉蝣赏析_诗经蜉蝣鉴赏 对于诗经蜉蝣赏析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1.国风·曹风·蜉蝣的介绍2.蜉蝣通常
对于诗经蜉蝣赏析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国风·曹风·蜉蝣的介绍
2.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4.《诗经.蜉蝣》150 麻衣如雪
5.仙五里面唐雨柔写的诗经那段是什么?,是哪首的
6.求关于蜉蝣的诗辞.名言.典故等
国风·曹风·蜉蝣的介绍
《蜉蝣》,《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蜉蝣通常比喻什么人?
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美丽的衣裳。出自:《国风·曹风·蜉蝣》。作者不详,仅知道创作时间为周代。
原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释义: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
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矣,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或然。而未有考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蜉蝣通常比喻浅薄狂妄的人。蚍蜉,是白蚁的别称,一种体型相对较大的蚂蚁,它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之中。有一定的毒性,常用来指自不量力的人。也比喻微小的生命。它的寿命很短,最短仅一天而已,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绽放了最绚烂的光彩。
史料记载
“蜉蝣”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诗(可能作于曹昭公在位的公元前661—公元前651年间)。其诗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诗经.蜉蝣》150 麻衣如雪
《诗经·国风·曹》中有云: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每次读到这里,都觉是美妙的时刻。蜉蝣是最让人怜悯的昆虫,成虫不取食,寿命很短,有“朝生暮死”之说。今天就讲个它的故事。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地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地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地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我们生而为人,自诩为万物之灵,动物中的至尊,以至于不能从其他众生的眼光看待生命。苏轼在《赤壁赋》里曾写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何等的感慨,人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事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的景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我爬山的时候,总是把小虫从石阶上移到草丛,并且希望登山的人也都能看脚下,免得日后生起遇到蜉蝣那样的愧悔!
人世间,不管你怎么努力,都赢不了时间,和它赛跑,你会输的体无完肤。
仙五里面唐雨柔写的诗经那段是什么?,是哪首的
《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蜉蝣,美丽、弱小,华丽而短暂,朝生暮死。早上,它破土而出,生出一对透明的羽翼,尾部还飘着两条长长的绶带,宛若仙子飞向空中,它在空中跳舞,不吃中喝,只等日落时分,能遇到它的挚爱,完成交尾,延续后代,然后坠地而死。在繁盛的季节,地上铺着厚厚一层死去的蜉蝣,麻衣如雪。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看到蜉蝣这短暂的一生,引发了人的一些感叹和忧伤,生之短暂,死之无奈。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将身归何处?情归何处?心归何处?
求关于蜉蝣的诗辞.名言.典故等
唐雨柔于狂风寨回到唐府,写了一首诗,即《诗经·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生命短暂,长不过几天,短的只有几个时辰。而人的寿命虽然比小蜉蝣要长得多,但是也是有限的,而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的抱负就不容易,很自然的触发人心中对于生命的悲剧意识。那么,此处唐雨柔是简单的抒发自己的悲苦身世还是对于生命意义的一种感叹呢。 到了开封,唐雨柔因动用血玉力量救助柴夫人而被凌音责怪,唐雨柔却说“雨柔的性命本不过二十年,能救得几条性命,多少留几分安心”。对于寻找毒源一事,她理所当然当作自己的责任“只有找到毒源,才能对症治出解药。雨柔身为医者,责无旁贷”。从这些可以看出,唐雨柔对自己的定位为医者,通过治病救人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蜉蝣生命短暂,但是它没有因此而消极懈怠,还是长出了可爱和漂亮的翅膀。唐雨柔生命是只有短短二十年,但是如果能把自己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那么就突破了生命的有限。所以,她有了学医,有了独自一人上苍木山寻找凤鸣草,只为多了解一些草药。对于动用血玉救人,一次用掉寿元本不多的十天,只为求得心安。 于是,我们可以想到,唐雨柔写《蜉蝣》并不是哀叹自己的悲苦命运。而是感叹,蜉蝣用短暂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它美丽的一生,自己虽然只有二十年寿命,却远没有达到心中的目标。而这时候唐府招亲,无疑,嫁过去之后就再也不能治病救人了,这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想唐海是反对唐雨柔学医的,他或许只是想女儿好好的过这二十年,而唐雨柔坚持要学医(从唐海说的一句话“你的倔脾气,爹还不知道?认定的事就不会更改”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一点),她不甘于命运的驱使,二十年的光阴不能白白浪费。 未知的生死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已经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却无能为力。唐雨柔并不执着于此,依然做自己的事,这样坚韧的心志对于一个娇生惯养的大**难能可贵,亦是二十年来她已把一切想的明白,生命无所谓长短,自己人生价值有了体现足矣。
这是《诗经 曹风 蜉蝣》里的句子。 ]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大意就是: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美丽的衣裳。我的内心很忧伤啊,哪里才是我归宿的地方啊!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华美的衣服。我的内心很忧伤啊,何处才是我归息的地方啊!
蜉蝣破穴穿洞出生时,真像洁白如雪的麻布衣。我的心很忧伤,哪里才是我止息的地方?
《赤壁赋》苏轼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好了,今天关于“诗经蜉蝣赏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诗经蜉蝣赏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