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诗经小雅全文_诗经小雅全文及译文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诗经小雅全文_诗经小雅全文及译文       对于诗经小雅全文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1.诗经小雅谷风原文及翻译2.诗经小雅天保原文及翻译全文3.《诗经·小雅·采薇》原文与赏析4.

诗经小雅全文_诗经小雅全文及译文

       对于诗经小雅全文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诗经小雅谷风原文及翻译

2.诗经小雅天保原文及翻译全文

3.《诗经·小雅·采薇》原文与赏析

4.诗经小雅伐木

5.诗经小雅伐木篇的全文加注音

6.轻听生活?|?倾听风雅颂?(四)|?《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小雅全文_诗经小雅全文及译文

诗经小雅谷风原文及翻译

       《小雅·谷风》原文如下: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译文: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

       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旋转不停息。当年担惊受怕时,你搂我在怀抱里。如今富裕又安乐,将我抛开全忘记。

       谷口呼呼风不停,刮过巍巍高山岭。刮得百草全枯死,刮得树木都凋零。我的好处你全忘。专门记我小毛病。

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旧说大体相同,《毛诗序》说:“《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也认为是朋友相怨之诗,但他没有将伤友道之绝与刺周幽王硬拉到一起。方玉润《诗经原始》认同朱熹的观点,并力驳《毛诗序》“刺幽王”之说穿凿空泛。

       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等均取弃妇之诗说。陈子展《诗经直解》虽仍取旧说,但又说:“此诗风格绝类《国风》,盖以合乐入于《小雅》。《邶风·谷风》,弃妇之词。或疑《小雅·谷风》亦为弃妇之词。母题同,内容往往同,此歌谣常例。

       《后汉·阴皇后纪》,光武诏书云:‘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此可证此诗早在后汉之初,已有人视为弃妇之词矣。”

       诗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因此她唱出这首诗谴责那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丈夫。

       诗歌用风雨起兴,这手法同《邶风·谷风》如出一辙,两首《谷风》诗的主题也完全相同,这大概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最容易触发人们的凄苦之情。被丈夫遗弃的妇女,面对凄风苦雨,更会增添无穷的伤怀愁绪,发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叹。

       此诗语言凄恻而又委婉,只是娓娓地叙述被遗弃前后的事实,不加谴责骂詈的词句,而责备的意思已充分表露,所谓“怨而不怒”,说明主人公是一位性格善良懦弱的劳动妇女。这也反映了几千年以前,妇女就处在被压迫的屈辱境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

诗经小雅天保原文及翻译全文

       原文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赏析

        1、《诗经》中有不少描写青年男女相悦的歌咏,或旖旎或哀婉,真切而动人,穿越二千多年,依旧口齿留香,余音袅袅。

        2、而这首《裳裳者华》则是描写同性男子的相悦。二君子,德才兼备、大气十足,作者难掩激动之情,惺惺相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诗作严格按照比兴手法,前三章结构相似,前两句写花,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最后“或黄或白”花叶繁茂,次第展开。

        4、起兴之后,直入主题,迫不及待地写下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真诚表达见君子欢喜的心情,马上抓住你我的心,也想一睹其芳容。

        5、二章特写,远望其服饰,非常出众。人是衣裳马是鞍;三章是全景,四匹高头大马,威武雄壮。

        6、接下来是内在之美,不写本人,先写其左右侍从,衬托出主人的高贵与典雅。

        7、“维其有之,是以似之。”最后两句总括全篇。高度赞扬其内外一致,德才兼备的风貌。整篇在欢乐而稳重的氛围中给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注释

        1、裳裳:犹“堂堂”,旺盛鲜艳的样子。

        2、华:花。

        3、湑(xǔ):茂盛的样子。

        4、觏(gòu):遇见。

        5、写:通“泻”,心情舒畅。

        6、誉:通“豫”,安乐。

        7、芸:色彩浓艳。

        8、章:纹章,服饰文采。

        9、骆:黑鬣(liè)白马。

        10、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11、似:嗣,继承祖宗功业。

       译文

        花儿朵朵在盛开,

        叶儿繁茂长势旺。

        我遇见了那个人,

        我的心啊真舒畅。

        我的心啊真舒畅,

        于是有了安乐的地方。

       花儿朵朵在盛开,

        鲜亮艳丽黄又黄。

        我遇见了那个人,

        他的服饰有文章。

        他的服饰有文章,

        于是有了喜庆的排场。

       花儿朵朵在盛开,

        有黄有白多娇艳。

        我遇见了那个人,

        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

        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

        六根缰绳光滑又柔软。

       要向左啊就向左,

        君子应付很适宜。

        要向右啊就向右,

        君子发挥有余地。

        因他发挥有余地,

        所以后嗣能承继。

《诗经·小雅·采薇》原文与赏析

       诗经小雅天保原文及翻译全文如下:

小雅·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榖。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徧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翻译:

       上天保佑您安宁,王位稳固国昌盛。让您国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赐您?使您财富日丰盈,没有什么不盛兴。

       上天保佑您安宁,享受福禄与太平。所有事情无不宜,受天百禄数不清。给您福气长久远,唯恐每天缺零星。

       上天保佑您安宁,没有什么不兴盛。福瑞宛如高山岭,绵延就像冈和陵。又如江河滚滚来,没有什么不日增。

       吉日沐浴备酒食,敬献祖先供祭享。春夏秋冬四季忙,献祭先公与先王。先祖传话祝福你,寿手无止境万年长。

       神灵感动来降临,赐您鸿运多福庆。您的人民多纯朴,饮食满足就算行。黎民百官心一致,普遍感激您恩情。

       您像明月在天恒,您像太阳正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亏损不塌崩。您像松柏永繁茂,福寿都由您传承。?

       《小雅·天保》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大臣祝颂君主的诗,表达了作为周宣王的抚养人、老师兼臣子的召伯虎对新王的热情鼓励及殷切期望,即期望周宣王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同时也表现了召伯虎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的政治理想。全诗六章,每章六句。

       此诗一个奇妙之处,就是大量使用新奇的比喻,尤其是"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和"如松柏之茂",连用九个"如"字来歌颂和祝福君主,显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不仅细致入微地体现了作者的期望与祝愿,在语言风格上还产生了融热情奔放于深刻含蓄之中的独特效果。

诗经小雅伐木

        采薇

        —我在他乡,思念故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诗经·小雅·采薇》

        未读《采薇》,我已先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彼时我并不知道这句诗的含义,单纯觉得诗句很美,如初春拂过脸颊而不觉寒的杨柳微风,如寒冬赛过梅花三分白的皑皑白雪。没有缘由,这句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在“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的江南。江南春色里,有“杨柳青青江水平”,有“碧玉妆成一树高”,柳絮纷飞时,枝上柳绵吹又少。

        我在江南长大,记忆中,童年时期我时常与小伙伴在山野之中奔跑嬉戏,追着蝴蝶,采着野花。山坡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野豌豆,起先是绿油油的一片,过了不久那一片绿色之中就会开满星星点点的紫色小花,看在眼中,有种说不出的美。彼时的我只是嫌花太小,摘下来也不好看,根本不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中的“薇”。

        “薇”又名大巢菜,又叫野豌豆、野苕子。我们家乡一带习惯叫野豌豆,在山坡、田野,或者山间的路边上经常能看到。这种在我们眼中很普通的野草,不仅可以食用,《本草拾遗》中记载其还有药用价值。

        “玁狁”又叫“猃狁”,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也许跟“鲜卑”“契丹”等耳熟能详的民族相比,“猃狁”比较生僻,但说起它另外一个名字,可能听过的人就多了,那就是“犬戎”。具体的地理位置大概在现在的山西、甘肃一带。西周进入中期,力量削弱,犬戎经常入侵,边疆战乱频繁。到了周宣王时期,周朝积蓄了一定的力量,并派遣将士出征犬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因此这首诗被认为大约是写于周宣王时期的。

        不得不说,《诗经》中的大多数诗都像我们小时候学的儿歌一样,叠字很多,念起来朗朗上口,“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若不去认真探究它的意思,恐怕很难理解这竟是一首边塞军旅诗,描写的是戍边士兵从背井离乡上战场到归家的情形。

        “采薇呀采薇,薇菜已经发芽了。说回家呀说回家,一年又过去了。”字字坎坷,诉说的尽是士兵对家的思念。出征保家卫国,何时才能还乡?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驻地不稳,谁能帮忙把家书带回家?

        提到家书,不得不提杜甫的《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想给家里捎一封家书该有多难?。写了不一定能捎回去,捎了家人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别说是家里寄来的书信了。我曾在某本书中读到过这样的情节:小战士从口袋里摸出皱皱巴巴的信,一边看一边擦着眼睛,信上的字早已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团长走过来将信拿过去看了看,日期竟然是好几年前的。

        也许只有真正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过的士兵们才能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感受吧。

        采薇呀采薇,那时的薇菜发了芽,转眼半年过去,薇菜已经变老,回家依然遥遥无期。

        战争不断,烽火连天,我的心里是那样的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乡。

        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美丽的棠棣。将军驾着车带着我们向前,军情是那样的紧急。

        还记得当初阔别家乡的时候,杨柳依依,如今回来的路上,白雪纷飞。

        我的心里伤悲,谁能知道我的哀痛。

        内心独白的话语,默默诉说。然,戍边战士心中的苦,又岂是只言片语能够道得尽的?离开家的时候,想的是保家卫国;在战场上,想的是早日结束战争回到家乡;然而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心里却是无限伤悲。近乡情怯,越是离家近,越是思绪万千,感慨万千。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公即东晋政治家谢安,“遏”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字。谢安问谢玄《诗经》中哪一句最美,谢玄的回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可见,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这句诗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关于“采薇”,最早的典故出自《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原本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可是等他去世的时候,叔齐却想把王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父亲的遗命不能违背,于是逃走了。叔齐不肯继位,也逃走了。国人只好立孤竹君的另一个儿子为王。

        贵族子弟,一旦离了家,便很难生活下去。伯夷和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关心赡养老人,就一起去投奔他。可是等他们到了那里,西伯侯已经死了,继位的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他们拉住武王的马说:“父亲死了不安葬,却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道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是仁义吗?”武王身边的人要杀了他们,被姜太公阻止了,姜太公说:“他们都是义人啊!”

        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以及太公姜子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部《封神演义》已经让他们家喻户晓。

        后来武王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天下易主,伯夷和叔齐为了表示对商的忠诚,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采薇菜充饥,并作了一首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没多久便饿死了。当时的人都称赞伯夷和叔齐有气节,甚至还有人想去效仿。但是在后世人看来,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这就是采薇背后的故事。

        这也是采薇背后的辛酸。

        采薇啊采薇。等到薇菜开花的时候,我是否能够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呢?

诗经小雅伐木篇的全文加注音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春秋《诗经·小雅,伐木》什么意思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出处春秋《诗经·小雅,伐木》

       [鉴赏]嘤:鸟叫的声音。这首诗的意思是:从深谷中出来的鸟,飞到高树上,那嘤嘤的叫声,是想寻求伙伴的啊!

       《诗经?小雅?伐木》全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矣、求友

       神听、终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_

       既肥_、速诸父

       宁适、微我弗顾

       于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肥牡、速诸舅

       宁适、微我咎

       伐木于阪、酾酒衍

       笾豆践、兄弟远

       民失德、干糇愆

       酒_我、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_矣

       诗经,小雅,伐木的翻译或者是解释

       伐木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_。既有肥_,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有酒_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_矣。

       注释:

       宴朋友亲戚故旧。

       丁丁:伐木声。嘤嘤:鸟和鸣声。一说惊惧貌。

       矧:况且,何况。神之听之:一说指应警戒和听从。

       许许:众人共力之声。即劳动号子。酾:滤酒。_:美貌。一说茱萸,用以制酒,酒有其香。_:五个月的小羊。

       衍:美貌。一说满溢。愆:过失。

       _:滤过的酒,引申为清。酤:买酒。一说一种速成的酒。坎坎:鼓声。蹲蹲:舞貌。

       这首是民间宴请亲友的乐歌。旧说以为是周文王所作,或泛指天子之诗,都与诗意不大吻合。诗首章以鸟呼伴为喻,说明人不能没有亲友;次章说要以丰盛的酒肴,热诚地款待亲友;第三章说亲友间要真诚相待,往来之礼不可失。这首诗说的是亲友间正常的交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待亲友的真挚感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诗经小雅伐木篇的全文加注音

       周代召伯虎《小雅·伐木》,全文为: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_。既有肥_,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_以愆。有酒_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_矣!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厉王不听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主旨赏析:

       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百度百科-小雅·伐木

       《诗经·小雅·伐木》原文及赏析

       《小雅·伐木》选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为古体四言诗,作者很可能是召伯虎。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小雅·伐木》原文及赏析

       《诗经·小雅·伐木》原文及赏析

       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_。既有肥_,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_以愆。有酒_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_矣。

       注释

       1、丁丁:刀斧砍树的声音。

       2、嘤嘤:鸟鸣声。

       3、相:视。

       4、矧:况。

       5、终:既。以上二句是说人类友好和爱,神听到之后也会给予人既和且平之福。

       6、许许:一作“浒浒”,一作“所所”,剥木皮声。

       7、酾:用筐漉酒去掉酒糟。_:甘美。

       8、_:五月小羊。

       9、速:召。诸父:对同姓长辈的尊称。

       10、宁:犹“何”。这句是说诸父何往而不来呢?言其必来。

       11、微:训“无”,就是勿。顾:念。微我弗顾:就是勿弗顾我。

       12、於:发声词,犹“爰”。粲:鲜明貌。埽:古读如“叟”。

       13、馈:进食品给人叫做“馈”。簋:古读如“九”,盛食品的器具,圆筒形。八簋:言陈列食器之多。

       14、牡:指_之雄性的。

       15、诸舅:对异姓长辈的尊称。

       16、咎:过。

       17、阪:山坡。

       18、衍:水溢叫做“衍”,这句言酒多。

       19、践:陈列貌。

       20、兄弟:指同辈亲友。无远:言别疏远我。也是希望对方应邀赴宴的意思。

       21、失德:言失和而相仇怨。

       22、_:干粮。“干_”代表食品之粗薄的。愆:过失。以上二句言人与人反目失和,往往因饮食细故。

       23、_:澄滤。我:语尾助词,犹汉乐府《乌生》篇“_我”之“我”。以下三句仿此。

       24、酤:买酒。

       25、坎坎:击鼓声,见《陈风宛丘》篇。

       26、蹲蹲:舞貌。

       27、暇:古读如“户”。

       鉴赏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

       诗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笔墨写宴饮。显然是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写人的活动,也就是“求友生”之具体表现。开头用语与首章部分重叠,显得整饬又有变化,读来流转而且自然。这里仍然由物兴起,但只用“伐木许许”一句,其余如对鸟鸣的描述一概略去。论者往往因为“伐木”句与后面的“酾酒”句联系紧密,就误认为它也是“赋”。其实“伐木”云云,乃相应之词,不止形式上叠合延绵,内容也相仿佛,只是为避免刻板滞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变化的方式,有变化才有发展,内容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丽多姿。于是出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还有许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主人的诚心诚意,因为宴请客人,不仅是出于礼仪,更是为了寻求友情。被邀请的客人都是长者,有同姓的,也有异姓的。诗人希望他们全都光临。“宁适不来?微我顾弗!”“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这是他的担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对友情的追求坚定不移。

       诗人还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_”,“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续和发展,依然写设宴请客,不过用笔极简,旨在“示异”,以免拖沓。“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次邀请是同辈,但酒菜之丰盛,礼节之周到不减于前。联系前面的有关描述,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论长幼和亲疏都应互相有爱。这种类似博爱的思想充斥整个诗篇,可以说是总的命意所在。但建议和发展友情的手段却比较单调,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未见合适,因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许饮食还是古人主要的交际方式,他们又多以诚待人,布设酒肉圈套,故而被诗人选作表达友情题旨的材料。另外还有反面教训,就是“民之失德,乾_以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创建和平局面,就得处理好饮食问题。

       后半部分是尾声,似乎由众人合唱,表达了欢乐的情绪与和睦亲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团结一致,气氛和谐,令人鼓舞。

       作者还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_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该诗是燕乐歌词,因而它的博爱的题旨可广泛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上它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三个方面:一是靠头的比兴部分不仅构成比较鲜明的画面,而且有生动的情节,它既是独立的,又与主题部分联系紧密,这样,主体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读者和听众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别用“诸父”“诸舅”和“兄弟”指代,覆盖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对表达诗歌的题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者选用词语的匠心;三是结尾表现的场面色彩浓丽,节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写筵席,没有穿插“点题”笔墨,却成功地渲染出团结友善的醉人气氛。诗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闻见景象,因而颇具艺术魅力。

       《诗经·小雅·伐木》讲解

       《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历代学者一般也都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则前人没有深考,我们认为:周厉王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终于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做。作者很可能就是召伯虎。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比兴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诗人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_”,“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显然,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第三章作者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_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分明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

轻听生活?|?倾听风雅颂?(四)|?《诗经·小雅·鹿鸣》

       周代召伯虎(存疑)《小雅·伐木》,全文为:

       伐木丁丁(zhēng),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shěn)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hǔ),酾(shī)酒有藇(xù)。既有肥羜(zhù),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wū)粲(càn)洒扫!陈馈(kuì)八簋(guǐ)。既有肥牡(mǔ),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bǎn),酾(shī)酒有衍。笾(biān)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hóu)以愆(qiān)。有酒湑(xǔ)我,无酒酤(gū)我。坎坎(kǎn)鼓我,蹲蹲(cún)舞我。迨(dài)我暇矣,饮此湑矣!

       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周厉王不听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周宣王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

       主旨赏析:

       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百度百科-小雅·伐木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 听到这两个字就能想象出一副非常欢快的画面。想象一群野鹿欢快地跑进森林里的溪边, 悠闲地吃着野草, 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 此起彼应, 就像是鹿群间的欢庆。 从诗的创作手法来说, 这是起兴, 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又和谐的氛围, 为接下来的“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做铺垫 ,带出君臣之间的宴会,热烈而又和谐的气氛, 暗示说君臣之间平时那种拘谨和紧张的关系在宴会中宽松下来。

        诗中的“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鼓瑟鼓琴”是古代人的音乐伴奏,与“呦呦鹿鸣”的意境呼应。 鼓声琴声响起, 各路宾客拿着用竹筐盛装着的礼物纷纷到来, 别人待我真友善,你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君子所当则效。 “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要是放在现代的话就相当于在宾客祝酒之际主人说的客气话“承蒙诸位光临, 示我以大道”。在古代,要是君王宴请时说这两句话则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 其实这是带着政治色彩的,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 君子是则是效”, 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以矫正偷薄的民风。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 我以佳酒宴之, 也足以暗示在满足口腹之余, 主要是“安乐其心”, 让参加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 更好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现在明白这样的宴会自古就有, 只是现时有人贪图奢侈, 或政治色彩太重让人小心翼翼。

        这首诗最能感染人的是每一章前面的“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起到把整首诗带进一种欢乐和谐意境的作用。 “呦呦鹿鸣” 常被引用, 据说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 名字取自“呦呦鹿鸣”, 而她与青蒿素结缘就像是她取自这首诗的名字冥冥中注定一样,与植物结缘。“食野之蒿”, 这里的“苹, 蒿, 芩” 均指青蒿, 菊科类植物。

        而“鹿鸣” , 有鹿鸣宴, 是古时的人中科举状元庆祝的宴会, 现在也有见学生考入大学时家人为其宴请宾客庆祝, 也可称为鹿鸣宴。 也有不少以“鹿鸣”起名的餐厅。

        这首诗倒是让我想到以鹿为题材做一些创意设计。

        自古鹿被视为一种神物, 鹿与禄谐音, 因此把鹿喻为吉祥幸福和长寿, 而传统的神话传说里那些长寿神也是骑着梅花鹿的。 想起圣诞老人也是用麋鹿带着他飞翔为小朋友送去礼物和祝福的。 东西文化里,鹿都是吉祥之物。 鹿骨被用作占卜用, 鹿角也被用作各种装饰。

        鹿是温顺美丽又可爱的动物。 记得小时候看过不少动画片, 已经不记得动画片的名字, 但是总给我这样的画面:一群小鹿轻快矫捷地奔进森林的小溪边,悠闲地转悠和饮水,与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对话,非常和谐的气氛和美丽的画面。 鹿群一旦见到可疑的影子就会以眨眼的功夫奔跑消失在树丛中。 鹿天性中的善良、柔美、内敛的气质也被用以形容女子端庄、内敛。

        鹿也寓意爱情。 鹿是群居动物, 最少也会有两只以上的鹿一起出现。 《说文》中提到:“鹿, 旅行也。 鹿之性见食急, 则必旅行。” 是指公鹿和母鹿常常成双出现,从而衍生出爱情和婚姻的含义。 “鹿车共挽”和“鸿案鹿车”这两个成语, 就是比喻夫妻间同甘共苦, 夫妻同心, 相互尊重和体贴。

        以上美好的寓意以及鹿的美丽可爱和善良柔美的天性,给我带来灵感可以用以各种设计创造。

       好了,今天关于“诗经小雅全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诗经小雅全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