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_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zmhk 2024-05-22 人已围观
简介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_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训俭示康原文及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参政官为什么会得到真宗皇帝的尊重
2.镂簋朱绂是什么意思
3.自创节约文言文
4."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是什么意思?
5.训俭示康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参政官为什么会得到真宗皇帝的尊重
原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n a n)弃去之。二十忝(t i a n)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日:“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倒愤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c hi)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e)衣恶(e)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g o u)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n ie)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yao)止于脯(fu)、醢(h a i)、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s h u o)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ai),公笑日:“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日:“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日:“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gong)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f u)(zhan)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yi)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1 o u)簋(g u T)朱纮(hong),山节藻税(z h u 6),孔子鄙其小器。公孙文子享卫灵公,史鲻(q i u)知其及祸,及戌(x u),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菜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l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翻译
我原本出身于清贫的家庭,世世代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作乳儿时,长辈把饰有金银饰品的华美的衣服给我穿,我总是害羞去掉它。二十岁时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唯独我不戴花,同年说:“皇上赐给你戴你不能违反。”这样我才簪—朵花。平常我穿衣只求御寒,食物只求填饱肚子,也不敢穿又脏又破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好名声,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而已。众人都以奢侈为荣,我心里只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认为这是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奢华骄傲,宁可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啊’,又说’有志于真理,但以穿人竟把节俭看作缺点错误,唉,真是奇怪啊!”
近年的社会风俗尤为奢侈豪华胞腿当差的大都穿上了类似读书人的服装,种田人穿上了丝织的鞋子。我记得天圣年间先公做群牧司的判官,客人到了没有不设酒招待的,有时行三次酒,有时行五次酒,最多不过行七次酒,酒从市上买,水果只是梨子、板栗、红枣、柿子之类,菜只是干肉、肉酱、菜汤等,器具只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家中都是这样,人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聚会的次数多但礼意殷勤,物质不丰厚而情意深厚。现在的士大夫家里,酒不是照内廷酿酒法酿制,果子、菜肴不是远方珍贵奇异的,食物不是有许多品种,器具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让客人和朋友聚会,常常需几个月经营聚集,然后才敢发邀请的帖子。假如有人不这样,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鄙陋吝啬,因此不随世俗奢侈的大约很少了。啊,风俗败坏到这样,居官位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坏风俗吗!
又听说以前李文靖公做宰相的时候,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只能容一匹马转身。有人说这太狭窄,文靖公笑着说:“住宅应当传给子孙,这里作宰相办公处的确狭窄,作太祝、奉礼官的办公厅堂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做谏官时,真宗派人急于召见他,在酒店找到。进了皇宫,真宗问他从什么地方来,他据实回答。皇上说:“你做清高有名望的官,为什么到酒店去喝酒?”鲁公回答说:“我家里穷,客人来了没有器具,没有菜和果品,所以只好到酒店请客人喝酒。”皇上认为他无所隐瞒,更加看重他。张文节公做宰相时,自己的生活享受就像做河阳节度判官时—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拿的俸禄已经不少,而自己的生活像这样简朴,你虽然自信是清廉节俭的,但外面的人很有些讥议,说您像公孙弘盖布被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听从众人的意见。”张公叹息说:“以我今天的薪俸,即使全家穿好的吃好的,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只是按人的常情,由节俭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节俭困难。像我今天这样多的薪俸,哪能永远有?我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如果有—天与今天的情况不同了,家里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即节俭,一定会导致失掉生活的依靠。哪里比得上我在位不在位、健在或者身死家里的生活都像平日一样呢?”唉,这些圣明贤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平庸之人赶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好品德的共同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最大的。”共,就是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由节俭来形成的。俭就贪欲少,君子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能以正直之道行事;普通人欲望少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庭,所以说:“节俭,是好品德共有的。”奢侈就会有很多欲望,君子欲望多就贪图羡慕富贵,不走正道而招来祸害,没地位的人欲望多就有许多营求并随意挥霍,致使败坏家庭丧害自身,因此做官时一定会受 贿,在乡下必然会盗窃,所以说:“奢侈,是罪恶中最大的。”
从前正考父用稀饭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一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了三位国君,他的妾不穿丝织品,马不吃粮食,有德行的人认为他忠。管仲使用刻花的盛食器和红色帽带,柱子上的斗棋刻着山岳,梁上的短柱画着彩画,孔子鄙视他,认为他器量狭小。公叔文子请卫灵公到他家里赴宴,史鳝准知他惹了祸,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为富有获罪而逃亡在外。何曾每天吃饭要花去上万的钱,到了儿孙辈因骄奢使家倾灭。石崇拿奢侈豪华夸耀于人,最终因此而被杀于东市。近代寇菜公的豪侈在当时可称第一,然而因他的功业大,人们不非议他,子孙习染他豪侈的家风,如今多数穷困。其余以节俭立下好名声,因奢侈导致自招失败的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姑且列举几个人的事迹来训诫你。你不只是本身应当履行节俭,而且应当用这些例子训诫你的子孙,使他们知道前辈的风俗。
赏析
这是一篇训诫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的。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从小聪明,博古通今。本文中心意思是谈节俭的好处,奢侈的坏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因为是训诫文,所以很注意以事实为据。所举事例,或古人或今人,都有史可查,且讲得极有分寸,符合卖情,无夸大或缩小之处。如讲到“先公”,没有说不设宴请客,只是说请客唯有普通的酒食。也正因为是训诫文,所以在阐述厉行节俭、反对奢侈的道理时,显得严肃认真,这样可以引起榄被训者的高度重视。同时,父对子训也显得很亲切,这样易于为儿子所接受。
镂簋朱绂是什么意思
原文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译文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任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
司马光从这段开始,列举了几个古人节俭的例子,只是叙述事实,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但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用心良苦。事实胜于雄辩。
自创节约文言文
镂簋朱绂,汉语词语,拼音是lòu guǐ zhū fú,意思是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出自《训俭示康》。《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含镂的成语如下:
1、镂骨铭心,汉语成语,拼音是lòu gǔ míng xīn,意思是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出自《颜氏家训·序政》。
2、裁心镂舌,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xīn lòu shé,意思是用尽心思,费尽口舌。出自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
3、铸木镂冰,汉语成语,拼音是zhù mù lòu bīng,意思是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出自《海录碎事·人事中》。
4、画脂镂冰,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 zhī lòu bīng,意思是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旦融化,都化为乌有。比喻徒劳无功。出自《盐铁论·殊路》。
5、镂肝鉥肾,汉语成语,拼音是lòu gān shù shèn,意思是比喻苦心钻研。出自《题》。/6
6、画水镂冰,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 shuǐ lòu bīng,意思是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出自《新论》。
7、镂心呕血,汉语成语,拼音lòu xīn ǒu xuè,意思是比喻苦心构思。出自《升庵诗话·假诗》。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是什么意思?
1.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2. 有关勤俭节约的文言文1、正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
富和尚说:"您靠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靠着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雇船而往下游走,还没有能够去成.您靠什么能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显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2、原文:
唐雷,字尉杰,莱州人也。时年三岁,其父携家人客居新疆额敏,躬自俭约,躬耕以供读,乡里称其敦睦。年十六进京城,入中财,父奉牺牲以庆,雷曰:“今日之势,焉神明之能乎?乃因吾之好学,天佑之说但当笑尔。”年二十,学成,出为审计师,清慎强记,同僚号为才子。雷尝审计于苏家坨,处事秉公,辄无私取,及去,百姓以雷在职不受饷遗,追载帛金以送之,雷却不受。众威服其仁义。
翻译:
唐雷,字尉杰,山东省莱州市人。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全家人迁到新疆额敏地区,他父亲勤俭节约以身作则,从事农业生产供养儿子独书,邻居都夸他们家里和睦。唐雷十六岁到北京,考入了中央财经大学,他的父亲捧着供品到寺院,唐雷却对父亲说:今天的成绩难道是神仙帮忙的吗?是因为我努力学习啊。上天保佑的说法只是个笑话罢了。”他二十岁的时候,大学毕业,作了一名审计师,工作严谨记性好,同事们都说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他曾经到苏家坨去审计,办理公正,从不私下收取好处,到离开的时候,群众因为他在当地工作时从不收受礼品钱财都追着他给送纪念品,可他却还是不收。群众们都佩服他的爱心和正义感。
3. 有关勤俭节约的文言文勤俭节约 王 文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 *** 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参考资料: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提示这是唐朝的陆贽给皇帝上书中的话,旨在强调节。
5. 关于节约的古文名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 *** 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6. 关于节约的古文名言●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 *** 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7. 关于节约的文言文有哪些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傲,不如固执,不通达。’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
8. 自创文言文夜雪
夜深,突观羽点飘之。疑思:何物也?于是乎,吾跨栏出之。不久,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取下,望之。湿稠,若白,稍冷,冻之。提头,远眺。点滴白物随寒飘之,恰似白羽。数里人家,白雾从顶冒之。许各苗披白衣暖之。
置此,吾呼:“白羽从天降,暖春不远也。”垂头望下肢,已没履底。又观衣裳,白羽披肩。
夜雪未有停意,仍潇洒舞动之。
寒风入体,咳之。于转体回屋之。站窗边,提笔墨。望明窗,低叹之:“此景本应仙宫有,随落土地美人间。”
若久,声传天白羽。白羽喜笑,曰:“苦心终得人解之!”
明窗透白雪,寒意改暖之。雪停,春风来袭。
9. 告诫人们要节约的文言警句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 *** 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训俭示康翻译
意思是: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原文: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guǐ)朱纮(hóng),山节藻棁(zhuō),孔子鄙其小器。
译文: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
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
出处:《训俭示康》——司马光
扩展资料
文章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俭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
接着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
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着想,但于后世颇具教益。
全文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广征博引,说理透彻。虽是告诫后人,却不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而是以老人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的亲切语调信笔写来,未经心组织而自然成理。
参考资料:
翻译: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
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啊!”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