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_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注释

zmhk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_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注释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鹬蚌相争渔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_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注释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什么?

2.鹬蚌相争文言文及翻译

3.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_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注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什么?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鹬鸟和河蚌僵持不下,最后都被渔翁带回家。比喻两者相争旁观者得利。

       一只大蚌在河滩上晒太阳,它刚刚张开贝壳,水鸟鹬就伸出长嘴去啄蚌肉,蚌连忙收紧贝壳,将鹬的长嘴夹住了。

       鹬鸟生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让步地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当鹬和蚌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被一位渔翁发现,他毫不费力就把它们捉住了。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文言文及翻译

       折叠原文

       赵①且伐燕②,苏代③为燕谓惠王④曰:“今者臣来,过易水⑤,蚌方出暴⑥,而鹬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⑧。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⑨之为 鹬蚌相争(8张)渔父⑩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

       译文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词语注释

       ①赵:国名,都城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战国时的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一带地区。

       ②燕:国名,都城在现在的北京市。音yān,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在现今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③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是战国时著名的说客,洛阳人。

       ④惠王:就是惠文王,赵国的国君,名叫赵何。

       ⑤易水:在现在河北省境内。

       ⑥曝:pù,晒太阳。

       ⑦鹬(yù):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⑧喙:huì,嘴,专门指鸟的嘴。

       ⑨秦:国名,都城在现在的陕西省咸阳市。

       ⑩渔父:渔夫。

       ⒒即:就

       通假字

       拑 :通“钳”,夹住。

       禽 :通“擒”,擒获。

       弊 :通“蔽”,蒙蔽。

       古今异义

       熟:今常用义:成熟;熟练。文中古义:仔细,周详;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支:今常用义:支撑;支持。文中古义:对峙;如“燕赵久相支.。”

       大众:今常用义:群众,民众。文中古义:军队;如“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恐:今常用义:害怕。文中古义:担心;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今常用义:愿望;愿意。文中古义:希望;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一词多义

       且

       ⑴副词,将要,快要;如“赵且伐燕”,“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⑵连词,姑且,暂且;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⑶连词,况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伐

       ⑴动词,攻打,讨伐;如“赵且伐燕”“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⑵动词,砍伐;如“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卖炭翁》)

       即

       ⑴副词,就;如“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⑵副词,立即,马上;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为

       ⑴介词,为了;如“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⑵动词,成为;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⑶动词,作为;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计

       ⑴动词,谋划,考虑;如“故愿王熟计之也”

       ⑵动词,计算;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⑶名词,计谋,策略;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

       强

       ⑴qiáng,形容词,强大;如“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⑵qiáng,形容词,僵硬;如“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⑶qiǎng,动词,勉力,努力做;如“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舍

       ⑴shě,动词,丢弃,放下;如“两者不肯相舍”。“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⑵shè,名词,房屋,客舍;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今日不雨”之中,名词“雨”用如动词,即“下雨”;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下雨”。

       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之中的“弊”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疲惫”,或“使……困乏”;这两个分句可译为“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⒊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日不出”之中,动词“出”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出来”;该分句可译为“今天不让你出来”或“今天不放开你”。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⒈省略主语

       ⑴“过易水”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过易水”;该分句可译为“(我)经过易水”。

       ⑵“故愿王熟计之也”之前省略主语“臣”,即“(臣)故愿王熟计之也”;该分句可译为“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⒉省略宾语

       ⑴“渔者得而并擒之”之中,谓语动词“得”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即“渔者得(之)而并擒之”;该分句可译为“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⑵“乃止”之后省略宾语“之”,代“伐燕”这件事,即“乃止(之)”;该分句可译为“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文言文

       鹬蚌相争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

鹬蚌相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两相争执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利的局面。其结构为主谓式,在句子中可作宾语、定语。

成语出处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后人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引申出成语“鹬蚌相争”,并常和“渔翁得利”一起连用。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游说之士苏秦的弟弟叫苏代,他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不要出兵。

       苏代说了这个故事:一天,蚌趁着天晴,张开两片硬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见了,快速地把嘴伸进蚌壳里去啄肉。蚌急忙把硬壳合上,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啄肉不成,嘴反被钳住,便威胁蚌说:“好吧,你不松开壳就等着。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把你干死?”蚌毫不示弱地回敬说:“好吧,你的嘴已被我钳住。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把你饿死!”就这样,蚌和鹬鸟在河滩上互相争持,谁也不让谁。时间一长,它们都精疲力竭。

       正好有个渔翁经过这里,见到它们死死缠在一起,谁也不能动弹,便轻易地把它们一起捉住拿回了家。

       苏代讲完故事后,又对赵惠王说:“如果赵国去攻伐燕国,燕国竭力抵抗,双方必然长久相持不下弄得疲惫不堪。这样,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翁那样坐收其利。请大王认真考虑再作决定。”赵惠王觉得苏代说的很有道理,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译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怕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好了,今天关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文言文翻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