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秋兴八首其三_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zmhk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秋兴八首其三_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随着科技的发展,秋兴八首其三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

秋兴八首其三_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随着科技的发展,秋兴八首其三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

2.杜甫的秋兴八首的翻译

3.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

4.注释赏析《秋兴(其三)[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5.找一篇对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的赏析,200字左右

6.秋兴八首其三原文拼音

秋兴八首其三_秋兴八首其三诗歌鉴赏

???˰???????

       一、《秋兴八首·其一》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释义: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词义: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兼天涌:波浪滔天。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二、《秋兴八首·其二》

       唐代: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释义: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无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

       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词义:

       夔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京华:指长安。

       槎:木筏。画省:指尚书省。山楼:白帝城楼。

       翠微:青山。

       三、《秋兴八首·其三》

       唐代: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释义: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

       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

       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

       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赏析:

       晨曦中的夔府,是第二首的延伸。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作者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面临种种矛盾,深深感叹自己一生的事与愿违。

       词义:

       信宿:再宿。

       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四、《秋兴八首·其四》

       唐代: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释义:

       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赏析:

       过渡诗,杜甫在这唐代的政治中心住过整整十年,深深印在心上的有依恋,有爱慕,有欢笑,也有到处“潜悲辛”的苦闷。当此国家残破、秋江清冷、个人孤独之际,所熟悉的长安景象,一一浮现眼前。

       词义:

       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

       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金鼓振:指有战事,金鼓为军中以明号令之物。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羽书:即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驰:形容紧急。

       鱼龙:泛指水族。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故国:指长安。平居:指平素之所居。

       蓬莱宫阙:指大明宫。蓬莱,汉宫名。唐高宗龙朔二年,重修大明宫,改名蓬莱宫。南山:即终南山。承露金茎:指仙人承露盘下的铜柱。

       五、《秋兴八首·其五》

       唐代:杜甫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释义:

       日复一日,大明宫遥望着终南山,却望不到。那些深居的隐士,天露和玉屑,都已被他们吸光饮尽。

       青鸟报信,西王母自瑶池驾临,紫气弥漫,老子骑牛西去。

       记得当年朝上,雉尾扇开合如同祥云移回,日光沐浴着圣殿,让我看清玄宗的容貌。

       记得当年位列朝班,青琐门下意气风发,而现在,疾病无情地消磨着时光。

       释义:

       描绘长安宫殿的巍峨壮丽,早朝场面的庄严肃穆,以及自己曾得“识圣颜”至今引为欣慰的回忆。值此沧江病卧,岁晚秋深,更加触动他的忧国之情。

       词义:

       瑶池:神化传说中女神西王母的住地,在昆仑山。函关:即函谷关。此二句借用典故极写都城长安城宫殿的宏伟气象。

       云移:指宫扇云彩般地分开。雉(zhì)尾:指雉尾扇,用雉尾编成,是帝王仪仗的一种。日绕龙鳞:形容皇帝衮袍上所绣的龙纹光彩夺目,如日光缭绕。圣颜:天子的容貌。

       一:一自,自从。卧沧江:指卧病夔州。岁晚:岁末,切诗题之“秋”字,兼伤年华老大。几回:言立朝时间之短,只不过几回而已。

       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六、《秋兴八首·其六》

       唐代:杜甫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释义: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

       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

       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

       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释义:

       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帝王佚乐游宴引来了无穷的“边愁”,清歌曼舞,断送了“自古帝王州”,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词义:

       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黄鹄:鸟名,即天鹅。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

       歌舞地:指曲江池苑。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七、《秋兴八首·其七》

       唐代: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释义:

       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

       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

       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赏析: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释义:

       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菰: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莲房:即莲蓬。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

       关塞:此指夔州山川。极天:指极高。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渔翁:杜甫自比。

       八、《秋兴八首·其八》

       唐代: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wēi)迤(yí),紫阁峰阴入渼(měi)陂(bēi)。

       香稻啄馀(yú)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释义: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

       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昔日,我可以凭借词语凿穿时代的黑井,痛饮山河甘洌,而今却只能在回忆中围拢水源,抚摸它岑寂的微光。

       赏析:表现了诗人当年在昆吾、御宿、渼陂春日郊游的诗意豪情。“彩笔昔曾干气象”,更是深刻难忘的印象。

       词义:

       昆吾:汉武帝上林苑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御宿:即御宿川,又称樊川,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至韦曲一带。逶迤:道路曲折的样子。

       香稻啄馀鹦鹉粒:即使是剩下的香稻粒,也是鹦鹉吃剩下的。此句为倒装语序。碧梧:即使碧梧枝老,也是凤凰所栖。同上句一样,是倒装语序。

       拾翠:拾取翠鸟的羽毛。相问:赠送礼物,以示情意。仙侣:指春游之伴侣,“仙”字形容其美好。晚更移:指天色已晚,尚要移船他处,以尽游赏之兴。

       彩笔:五彩之笔,喻指华美艳丽的文笔。白头:指年老。望:望京华。

杜甫的秋兴八首的翻译

       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答对其一即可)借“同学少年”的衣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

       1.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2.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译文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3.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4.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5.秋兴八首(其五)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点朝班。

        6.秋兴八首(其六)

        瞿塘峡口曲江头,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 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 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 秦中自古帝王州。

        7.秋兴八首(其七)

        昆明池水汉时功, 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 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 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 江湖满地一渔翁。

        8.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一和三都找到翻译了,其余的不知道!!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注释赏析《秋兴(其三)[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原文翻译:

       秋兴八首(其三)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找一篇对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三)的赏析,200字左右

        秋兴(其三)   [唐]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山郭:山城。此指夔州城。

        翠微:青翠的山色。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住两夜。泛泛:飘浮貌。

        飞飞:轻飞貌。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匡衡:汉经学家。抗疏:上疏论事。

        刘向:汉学者。曾任校中五经秘书。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五陵:长安西北汉代五座帝王陵,后为贵族集居地。轻肥:指裘轻马肥。

        此首意绪,承第二首“每依北斗望京华”而来,写每日独坐江楼时所见夔州晨景。因丧乱滞留蜀中,诗人不免即景遣怀,一吐胸中郁闷。诗前两联写景,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再现所见,宛如一幅山水画卷。山城江楼、渔人燕子,动静相形。后两联抒怀,匡衡、刘向的例举旨在突出“功名薄”和“心事违”,以古例今,一人言己,妙在自合; 至于五陵年少的轻裘肥马,更反衬出诗人的失意落寞,并表现出对世俗利禄的鄙夷。诗情景完美融合,用典遣词工切,均被奉为楷模。

        三章申明“望京华”之故,主意在五、六逗出,文章家原题法也。

        浦起龙《读杜心解》

        ?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拼音

       《秋兴八首》(其三)紧接上首“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换成夔州秋日朝景。前四句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每当千家万户还沉浸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着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汉元帝初,日蚀地震,匡衡上疏,帝悦其言,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议亦常被采纳,而诗人曾为“近臣”,几次上疏,却犯忌被斥,其遇与不遇与匡衡形成鲜明的对照。东汉刘向,在朝历宣元成三世,向领校甲五经、秘书等职。成帝时,向与其子刘歆同领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对儒学传播起很大的作用。诗人与匡、刘自比,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引出第四首。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拼音如下:

       《秋(qiū)兴(xìnɡ)八(bā)首(shǒu)·其(qí)三(sān)》

       杜(dù)甫(fǔ)唐(tánɡ代(dài

       千(qiān)家(jiā)山(shān)郭(ɡuō)静(jìnɡ)朝(zhāo)晖(huī),日(rì)日(rì)江(jiānɡ)楼(lóu)坐(zuò)翠(cuì)微(wēi)。

       信(xìn)宿(sù)渔(yú)人(rén)还(huán)泛(fàn)泛(fàn),清(qīnɡ)秋(qiū)燕(yàn)子(zǐ)故(ɡù)飞(fēi)(飞fēi)。

       匡(kuānɡ)衡(hénɡ)抗(kànɡ)疏(shū)功(ɡōnɡ)名(mínɡ)薄(bó),刘(liú)向(xiànɡ)传(chuán)经(jīnɡ)心(xīn)事(shì)违(wéi)。

       同(tónɡ)学(xué)少(shào)年(nián)多(duō)不(bú)贱(jiàn),五(wǔ)陵(línɡ)衣(yī)马(mǎ)自(zì)轻(qīnɡ)肥(féi)。

《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第一部分是前两联。主要是描写夔州府早晨的景观。首联写诗人每当清早夔州府的千门万户还在紧闭之时,他就照例坐在江畔山上的小楼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颔联写诗人清晨楼上所见的情景:连日不归的渔人还在江上随波逐流,本该南飞的秋雁似乎故意在诗人面前飞来飞去。

       第二部分紧承二联,主要抒写自己的感慨。颈联两句诗人由渔人、燕子勾起故国之思,接着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失意:在他任“左拾遗”时,本想抗旨上疏救房琯,却因此获罪遭贬,这是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自己家传儒学,不能以此自立,儿辈因战乱也失学了,这是在着文传名上的失意。

       尾联两句写作者不遇的愤慨:当年与他一起在长安的同学辈,虽然没有救国为民的志向,也没有什么文才,倒一个个高官厚禄。

       颈联两句对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对那些只图个人功名富贵的高官达人进行了辛辣讽刺。

       好了,今天关于“秋兴八首其三”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秋兴八首其三”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