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

明妃曲王安石_明妃曲王安石其二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明妃曲王安石_明妃曲王安石其二       明妃曲王安石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1.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2.再和明妃曲赏析3.

明妃曲王安石_明妃曲王安石其二

       明妃曲王安石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2.再和明妃曲赏析

3.描述王昭君的诗词 描述王昭君的诗句

4.王安石《明妃曲》2 讲解一下 我不理解

5.明妃曲与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明妃曲王安石_明妃曲王安石其二

诗词赏析: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宋代: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注释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长门:汉宫名。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赏析

        其一

        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歌颂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现实意义。当时有些人误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于他用古文笔法写诗,转折很多,跳跃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见来看待王安石,甚至恶意罗织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千方百计地替王安石辩解,但还未说得透彻。

        明妃是悲剧人物。这个悲剧可以从“入汉宫”时写起,也可以从“出汉宫”时写起。而从“出汉宫”时写起,更能突出“昭君和番”这个主题。王安石从“明妃初出汉宫时”写起,选材是得当的。

        绝代佳人,离乡去国,描写她的容貌愈美,愈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后汉书·南匈奴传》的记载是:“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官,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江淹《恨赋》上也着重写了她“仰天大息”这一细节。王安石以这些为根据,一面写她的“泪湿春风”,“徘徊顾影”,着重刻画她的神态;一面从“君王”眼中,写出“入眼平生未曾有”,并因此而“不自持”,烘托出明妃容貌动人。所以“意态白来画不成”一句是对她更进一层的烘托。“意态”不仅是指容貌,还反映了她的心灵。明妃“徘徊顾影无颜色”正是其眷恋故国无限柔情的表现。至于“杀画师”这件事,出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小说,事之有无不可知,王安石也不是在考证历史、评论史实,他只是借此事来加重描绘明妃的“意态”而已。而且,这些描绘,又都是为明妃的“失意”这一悲剧结局作铺垫,以加重气氛。

        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

        近代学者陈寅恪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所言胡汉之分,实质不在血统而在文化。孔子修《春秋》就是“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的。而在历尤其是文学上,用为文化的标志常常是所谓“衣冠文物”。《左传》上讲“南冠”,《论语》中讲“左衽”,后来一直用为文学典故。杜甫写明妃也是着重写“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与王安石写的“着尽汉宫衣”,实际是同一手法。杜甫、王安石皆设想通过“不改汉服”来表现明妃爱乡爱国的真挚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既不因在汉“失意”而减弱,更不是出于对皇帝有什么希冀(已经“心知更不归”了),不是“争宠取怜”。因此,感情更为纯洁,形象更为高大。接着又补上“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把明妃一心向汉、历久不渝的心声,写到镂心刻骨。梅尧臣也说“鸿雁为之悲,肝肠为之摧”。王安石写得比梅尧臣更为生动形象。

        最后,又用“家人万里传”来说,以无可奈何之语强为宽解,愈解而愈悲,把悲剧气氛写得更加浓厚。更妙的是:笔锋一带,又点出了悲剧根源,扩大了悲剧范围。明妃这一悲剧的起点可叙从“入汉宫”时写起。汉宫,或者说“长门”,就是《红楼梦》中贾元春所说的“见不得人的地方”,从陈阿娇到贾元春,千千万万“如花女”,深锁长闭于其中。以千万人(有时三千,有时三万)之青春,供一人之*欲。宫女之凄凉寂寞,可想而知,而况宫女的失宠与志士的怀才不遇,又有某种情况的类似,所以从司马相如《长门赋》到刘禹锡的《阿娇怨》,还有《西宫怨》之类,大都旨写这一题材,表现出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广大宫女的同情,或者抒发出“士不遇”的愤慨。唐人“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早在王安石之前就描写过了,只是说得“怨而不怒”;王安石却多少有点怒了。李壁说:王安石“求出前人所未道”,是符合实际的;至于“不知其言之失”,则是受了王回、范冲等人的影响。王回引孔子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却忘了孔子也说过“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论语》);特别是误解了“人生失意无南北”一句。王回本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他以政治偏见来论诗,难以做到公允。

        其二

        首两句写明妃(王昭君)嫁胡,胡人以毡车百辆相迎。《诗经》上有“之子于归,百两(同‘辆’)御(迎接)之”的诗句,可见胡人是以迎接王姬之礼来迎明妃。在通常情况下,礼仪之隆重,反映恩义之深厚,为下文“胡(恩)自深”作了伏笔。其中“皆胡姬”三字,又为下文“含*说独无处”作伏笔。

        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王安石通过在诗中突出一个细节描绘来表现明妃的“哀”情:明妃一面手弹琵琶以“劝胡”饮酒,一面眼“看飞鸿”,心向“塞南”。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刻画了明妃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接着,他又用明妃所弹的琵琶音调,感动得“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听者被感动到这个地步,则弹者之内心痛苦自不待言。“哀弦”之哀,是从听者的反应中写出的。

        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在汉为禁闭于长门中的宫女,又被当作礼物送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这是讲人之常情。如果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该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就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之所以与常情不同,是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而况胡人也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有一个矛盾,只有把其中曲折、跳宕理清,才能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及其“眼孔心胸大”处(方东树《昭昧詹言》)。南宋初,范冲“对高宗论此诗,直斥为坏人心术,无父无君”(李壁注解中的话,此据《唐宋诗举要》转引),完全是没有懂得此诗。范冲是范祖禹之子,范祖禹是一贯反对新法的人,挟嫌攻击,更不足据。其实王安石这样描写明妃,这样委曲深入地刻画明妃心事,用以突出民族大义,恰恰是可以“正人心,厚风俗”的,在当时是针对施宜生、张元之流而发的,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明妃曲二首》体现出王安石注意刻画人物的特点,从描绘人物“意态”,到解剖人物心理,有渲染,有烘托,有细节描写,相当于是把写小说的一些手法用入诗中。而在“用笔布置逆顺”及“章法疏密伸缩裁剪”等方面,则又是把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技法用来写诗。这样,就使诗歌的艺术手法更加多样化,诗歌的表现能力更强。由于两者结合得较好,故虽以文为诗,而形象性并不因之减弱,此诗末四句以形象来进行议论,即其明证。王安石既以小说手法与古文笔法来写诗,读者也就应以读小说、读古文之法来读它,才能读懂诗。

        争议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王安石是历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评论

        说来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剧还是悲剧,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唱对台戏的不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域赋秋风。“卫霍”即汉朝的名将卫青和霍去病,诗人把王昭君与“卫霍”相提并论,对她可说是高度赞扬了。不过诗中虽没明言,但显而易见,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则在昭君的“得意”(诗人“我独羡遭逢”的“得意”)中也还有怨在。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命意和此诗相类。郁诗道: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汉元帝)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来说,这首诗都不能算是佳作。不过这是郁达夫的“少作”,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8岁。

        王安石《明妃曲》在艺术上颇堪注意之处,是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第一部分中描绘王昭君的美貌,不在其面容、体态上穷尽笔力,而是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得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这样就写出了呼吸可闻、音容毕现的活生生古代美女形象。第二部分,着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前人于此,往往以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这样的王昭君,就不惟可悲,而且可敬。

        创作背景

        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再和明妃曲赏析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祗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即王昭君,姊归人。晋朝为避司马昭之讳,而改昭君为明君,后人称明妃。汉元帝时入选后宫,数岁不得见帝王之面。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汉求和亲,昭君丰容靓饰,自请嫁于匈奴。元帝目睹昭君容貌后大悔,但又不能留之,所以只好放行。昭君嫁入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阈氏。

       在历代文人繁多的题咏里,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情意绵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是酿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元朝的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鸿汉宫秋》杂剧,就集中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从这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女性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赏心悦目,她们的光彩照人却并不照亮什么,她们存在于世俗生活之中,不论生死,永远是世俗生活的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王安石是怎样描写王昭君的?

       王安石描写王昭君的作品共有二首,是在他任提点江东刑狱时所作的(宋仁宗嘉佑四年,即公元1059年),现在我们拿出其中一首作品来读一读,分析对比一下。

       这首作品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来,所以该作品在当时很有影响。据载,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等人都有和作。

       王安石这首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从开头至“当时枉杀毛延寿”为第一部分,用正锋、侧锋的笔法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前四句着眼于昭君本身,后四句着眼于汉元帝。前人写昭君之美貌,往往在她的面容、体态上穷尽笔墨,而王安石此作品的笔锋虽有正、侧之别,但都没有直接描绘昭君的面容和体态,而是着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的感染力,并从中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前一种写法,似乎只能使王昭君在读者眼里成为一个画中人而已;后一种写法,王昭君就是一位呼吸可闻、音容毕现的活美人了。

       接下来从“一去心知更不归”到“好在毡城莫相忆”这六句为第二部分,这部分写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国之情。前人于此,留下的名篇和佳句都很多,不过,多数作品是以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而王安石此作品除了描写昭君可悲的身世之外,还揭示出了她那对故国、亲人深笃的挚爱之情与推已及人的善良心肠。于是,王昭君的形象就不仅仅是可悲的,而且是可敬的了。

       第三部分则为最后两句,这两句是作者感情的直接抒发。这两句写得精警、含蓄。陈阿娇的失意与王昭君的失意,从本质上看,两人的悲剧本质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她们都是受害者。制造陈阿娇悲剧的罪魁祸首是汉武帝,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当然就是汉元帝。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并无真实爱情的缘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远去。作者这一观点,在他的第二首关于描写王昭君的作品中表达得相当清楚,“汉恩自浅胡恩深”这一观点,在当时可算是惊世骇俗只论。

       这首作品的语言矜炼深雅,缠绵婉丽,于王安石的作品可谓别一体。此作品的风格与他的其他作品则有所不同。

描述王昭君的诗词 描述王昭君的诗句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王安石《明妃曲》2 讲解一下 我不理解

       关于昭君出塞的诗词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军百两皆胡妃。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乎,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嫱》(《西京杂记》)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其形,案图召幸。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

        庾信《昭君辞应诏》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

        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王昭君》

        珐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马蹄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骆宾王《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暗,愁眉柳叶颦。唯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郸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的二首《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元代诗人虞集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睿的《解昭君怨》: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张翥 《昭君怨》 队队毡车、细马,簇拥阏氏如画。却胜汉宫人、闭长门。看取蛾眉妒宠,身后谁如遗冢。千载草青青,有芳名。王安石的《明妃曲》为二首,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鬃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思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苏轼的《昭君村》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子。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去时忧色衰。古来人生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李商隐的《王昭君》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

描写昭君的诗句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两人都对昭君出塞,墙予无限的怜惜与感叹。另外还有: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咏王昭君的诗,他另创新意,不落俗套,认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如: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家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也与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后辉映,以理度情,从人性角度着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也未尝没有另一种迷离心情,也未尝不是人生价值的另一种实现。“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这首诗,包括“和亲果使边烽消,鹿阁何人许共论。”总算对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了公允的论断。

形容王昭君的诗词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有的有剑的疯狂猜成语 有剑成语疯狂猜成语 下一篇:无边无际类似的词 无边无际类似的词语

        求写王昭君的诗词,及抒发的感情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演绎着。千百年来,咏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诗歌多如牛毛,数不胜数,但大多数诗歌的立意是抒写王昭君的离愁别恨、惋惜她的红颜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李白《王昭君》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诗,对王昭君充满着惋惜、同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这是杜甫经过湖北秭归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诗集中地抒写她的怨恨。

        `

        自矜骄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君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刘长卿《王昭君歌》

        感叹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贿赂宫廷画师,结果酿成自身悲剧。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 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 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王昭君《怨词》

        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胡曾 《咏史诗·汉宫》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

描写王昭君的诗句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 王昭君《怨词》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 王昭君《怨词》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 王昭君《怨词》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 王昭君《怨词》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 王昭君《怨词》

歌颂王昭君的诗词

        标题含有王昭君的诗

        1、《咏史上·王昭君》

        宋·陈普

        昭阳柘馆贮歌儿,恨杀陈汤斩郅支。胡草似人空好色,春光不到二阏氏。...

        2、《王昭君》

        宋·文同

        不惜将黄金,争头买颜色。妾貌自可恃,谁能苦劳力。...

        3、《王昭君》

        唐·崔国辅

        汉使南还尽,胡中妾独存。紫台绵望绝,秋草不堪论。...

        4、《王昭君其一》

        唐·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

        5、《王昭君二首 时年十七。》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

        6、《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骆宾王

        敛容辞豹尾,缄恨度龙鳞。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古镜菱花...

        7、《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沈佺期

        非君惜鸾殿,非妾妒娥眉。薄命由骄虏,无情是画师。 嫁来胡地...

        8、《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梁献

        图画失天真,容华坐误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亲。泪点关山月,衣销...

        9、《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上官仪

        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雾掩临妆月,风惊...

        10、《相和歌辞·王昭君》

        唐·董思恭

        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北寒。 髻鬟风拂...

        句首句尾全部(4)关于王昭君的诗句

        1、王昭君妹 *** 图

        唐

        白居易

        《同诸客嘲雪中马上妓》

        2、人间亦有王昭君

        宋

        方回

        《丹青歌赠王春阳用其神丹歌韵》

        3、一昔王昭君

        宋

        汪元量

        《昭君墓》

        4、画图枉却王昭君

        宋

        杨万里

        《和姜邦杰春坊续丽人行》

王昭君 古诗词

        昭君辞

        梁·沈约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阳河。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娥。沾妆如湛露,绕脸状流波。日见

        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始作阳春曲,

        终成苦寒歌。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王昭君二首(选一)

        唐·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消残黛脸消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题明妃出塞图

        清·葛秀英

        绝尘扬鞭赋《大风》,旌旗依旧过云中。

        他年重画麒麟阁,应让娥眉第一功。

        明妃

        清·郭润玉

        漫道黄金误此身,朔风吹散马头尘。

        琵琶一曲干戈清,论到边功是美人。

        青冢

        金·王元节

        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咏明妃

        清·郭漱玉

        竟抱琵琶塞外行,非关画图误倾诚。

        汉家议就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

        谒昭君墓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题昭君墓

        翦伯赞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与王昭君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鲍照的《王昭君》:

        既事转蓬远,心随雁路绝。 霜鞞旦夕惊,边笳中夜咽。北周庚信的《明君词》:

        敛眉光禄塞,还望夫人城。片片红颜落,双双泪眼生。冰河牵马渡,雪路抱鞍行。胡风入骨冷,夜月照心明。方调琴上曲,变入胡笳声。 李白的二首《王昭君》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元代诗人虞集  天下为家百不忧,玉颜锦帐度春秋。 如何一段琶琵曲,青草离离永未休。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王睿的《解昭君怨》: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张翥 《昭君怨》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有的有剑的疯狂猜成语 有剑成语疯狂猜成语 下一篇:无边无际类似的词 无边无际类似的词语

明妃曲与杜甫的 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明妃曲

       (其二)

       王安石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赏析

       郭老(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注释

       ①明妃:即王昭君(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汉元帝宫女,

       容貌美丽,品行正直。元帝召幸宫妃,都要先看她们的画像。王昭君不肯贿赂

       画师毛延寿,被画得很丑,因此始终见不到元帝。后来匈奴与汉和亲,她请求

       前往。临走时,元帝才看到了她,知道了上述情况,就将毛延寿杀了。昭君到

       匈奴后,含恨而死。 ②杜甫《咏怀古适》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

       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③归来:回过来。丹青手:画师。

       ④意态:风神。 ⑤以上四句写昭君远嫁匈奴,仍然热爱祖国,宫衣穿尽,雁

       信难传,十分悲惨。 ⑥“好在”三句是家人安慰昭君的话。毡城:指匈奴所

       居之地。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咫尺:极言其近。长门:汉别

       宫名。阿娇:汉陈婴的孙女,武帝的表妹。武帝小时很爱她;曾说:若得到阿

       娇,就要作一金屋将她藏起。后来阿娇虽然做了皇后,却因年久失宠,退居长

       门官。 ⑦《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写贵族女子出

       嫁,陪从很多。这里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两:同辆。 ⑧杆拨:弹

       琵琶的工具。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⑨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

       嫁的汉官女。 ⑩杜甫诗中有“独留育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

       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

       浩特市南。

       品评

       在古代传说中,王昭君是一位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献身的妇女,又是一位不

       屑于为了个人地位而丧失品德的人物。所以历代诗人都非常同情地歌咏她。但

       王安石这两首却曾被人误解,受人攻击。朱自清先生在《语文续拾》中,曾对

       之作了正确而平实的说明,今摘要如下。

       其论第一首云:“……细读这首诗,王安石笔下的明妃本人,并未离开那

       ‘怨而不怒’的旧谱儿; 不过‘家人’给她抱不平, 口气却有点‘怒’了。

       ‘家人’怒,而身当其境的明妃并没有怒,正见其忠厚之极。这里‘一去’两

       句说她久而不忘汉朝,‘寄声’两句说这么久了,也托人问汉朝消息,汉朝却

       绝无消息——年年有雁来,元帝却没有给她一个字。在国内几年未承恩幸,出

       宫时虽‘得君王不自持’,又杀了毛延寿,而到塞外几年,却又未承眷念;她

       只算白等着。家里的消息却是有的,教她别痴想了,汉朝的恩是很薄的;当年

       阿娇近在咫尺,也打下冷官来着,你惦记汉朝,即便你在汉朝,也还不是失意?

       ——该失意的,在南北都一样,别老惦着‘塞南’罢。这是决绝辞,也可以说

       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不过这只是‘家人’说说罢了。”

       其论第二首云:“就诗论诗,全篇只是以琵琶的悲怨见出明妃的悲怨;初

       嫁时不用说,含情无处诉,只借琵琶自写心曲。后来虽然弹琵琶劝酒,可是眼

       看飞鸿,心不在胡而在汉。飞鸿有三义:句子从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

       归鸿,手挥五弦’来,意思却牵涉到《孟子》的‘一心以为鸿鹄将至’,又带

       着盼飞鸿捎来消息。这心事‘汉宫侍女’知道,只不便明言安慰,惟有暗地垂

       泪。‘沙上行人’听着琵琶的哀响,却不禁回首,自语道:汉朝对你恩浅,胡

       人对你恩深,古语说得好,‘乐莫乐兮新相知’,你何必老惦着汉朝呢?在胡

       言胡,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安慰语。这决不是明妃的嘀咕,也不是王安石自己的

       议论,已有人说过,祗是‘沙上行人’自言自语罢了。但是青冢芜没之后;哀

       弦流传不绝, 可见后世人所见的还祗是个悲怨可怜的明妃; 明妃并未变心可

       知。”

       这一事例说明:文义的正确而完整的理解,对于评论是至关重要的,应当

       以意逆志而不能断章取义。

       《明妃曲》和《咏怀古迹五首之三》都表达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对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然而,两者在具体情感表现上存在差异。

       王安石在《明妃曲》中表现出对专制帝王的批判,他认为正是由于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而杜甫在《咏怀古迹》中主要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

       总的来说,两首诗都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但在具体情感表现上有所不同。

       好了,关于“明妃曲王安石”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明妃曲王安石”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