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_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_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_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2.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文件

3.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4.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_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正音。

        补充注音:

        2.补充注释:

        (1)不能得日:得到阳光。

        (2)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听得到。

        (3)日过午已昏:屋里光线昏暗。

        (4)庭阶寂寂:少有人迹。

        (5)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6)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7)相为应答:为她做出回答。

        (8)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

        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课后练习二、三。

        2.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二、讲读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

        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

        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

        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提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周 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提问:在这样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注释、,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有更大收获。

        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写幽静。

        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这个问题提出后估计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活跃,答案也不一定一致,如能引起争辩那就更好。最后仍由教师归纳讲解。)

        “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

        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课文注为“美好的样子”,有的书上解作“形容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讲读至此,让学生掩卷而思,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1段,直到能背出为止。最后集体背诵一遍。)

        三、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提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句从文章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2.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共分三层,第一层从“先是……”至“……凡再变矣。”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

        第二层从“家有老姬……”到“……语未毕,余泣,姬亦泣。”写轩内,回忆母亲遗事,是可悲事之二

        第三层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到这一段末,继写轩内,回忆祖母遗事,是可悲事之三。

        3.分析第一层

        提问: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教师讲解: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凡,总共;再变,变了两次。

        4.分析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讲解: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啊!

        5.分析第三层

        (1)找两名同学朗读(一名同学读“大母”的话;另一名同学读其他内容)

        (2)教师讲解:束发,指童子尚未成年之时。古人在儿童时代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吾儿,我的孩子。若影,你的影子。竟日,整天,即一天到晚。作者写这个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6.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

        读后简述:这一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

        7.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6段(即最后两节)。

        读后讲解: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提问: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接着问:请再想一想,写法上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继续讲解: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丽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

        提问: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联系上文举例说明。

        明确: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继续讲解: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8.集体朗读课文第2、3、4、5、6段。

        小结:以上6段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之心。

        三、课文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题一。

        2.背诵全文。

《项脊轩志》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言知识:迨、逾、凡、乳、所、类、比、效、殆、归、制……

        2、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3、 学习作者融真情于生活细节的写作手法,领悟作者平淡质朴却动人心扉的语言艺术。

        4、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

        2、诵读课文

        3、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题:

        1、 关于归有光(投影)

        明代散文家、字号、经历、成就

        2、 题目:

        志:记,文体,记叙事物、抒发感情。如:《三国志》、《寒花葬志》。

        项脊轩:作者书斋名,一说“项脊”乃方寸之地,言其小;一说作者之祖尝居苏州项脊泾,以此为书斋名,有追宗怀远之意。

        三、诵读全文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投影)

        四、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逐节疏通字词(自主梳理,疑问处勾画、讨论)

        2、学生质疑,集体解决疑难

        3、老师落实重点字词句(投影)

        五、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5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解读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重点字词句抽查

        二、梳理结构,理清思路

        1、 问:不知大家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本文结构上的独特之处,这篇文章是否是同一个时期写的?哪里可以发现?

        明确:第四段“余既为此志”,可知文章分两部分,正文和补记

        2、 问:文章两部分之间相隔多少年?文中哪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明确:13年,“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

        3、 问:文章是如何把跨越十三年之久的人和事贯穿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项脊轩

        4、 问:这两部分与项脊轩各有怎样的关系?

        明确:正文写了项脊轩的修葺以及与项脊轩相关的人事,借物忆人;补记写亡妻与我在项脊轩的生活及亡妻所植枇杷树,睹物思人。

        5、 板书文章结构:

        借物——项脊轩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

        13 项 忆人 先妣

        年 脊 先大母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三、品读内容,理解情感

        (一)研读第一节,品味“喜”

        1、 问:作者笔下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呢?

        明确: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2、问:经过一番修葺,项脊轩有了怎样的新面貌?

        明确:亮——“前辟四窗,垣墙周 庭”

        雅——“兰桂竹木”“借书满架”

        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3、问:作者为我们细心雕琢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你觉得作者的心情如何?

        明确:“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集体朗读)

        虽然物质上简陋,但作者的心情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喜。

        (二)研读第二、三节,品味“悲”

        过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项脊轩虽小,但作者在此读书,精神生活充实,自得其乐,是否项脊轩内只有喜乐的回忆?文中哪句话提示情感的过渡?(“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1、问:第一件可悲之事是什么?作者用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诸父异爨。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不过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2、 问:大家庭四分五裂,人情淡漠,让作者叹息,而回想阴阳两隔的至亲更是悲痛,作者

        想起了他的母亲。先妣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明确:①慈母。“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叩”字轻柔,话语关切。

        ②仁厚的主子。“妪,先大母婢……先妣抚之甚厚”“某所,而母立于兹”,家中老妪对母亲念念不忘,母亲待人仁厚可见一斑。

        总结:归有光八岁丧母,对母亲的记忆也只能凭借家中老妪的转述,一个“泣”字传达出一个幼年丧母之人内心的创痛。

        3、问:先妣是一位慈爱的母亲,那么先大母呢,又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最感动你的地方,用现代汉语转述一遍,说说你为何深受感动?

        明确: ①“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祖母的话既有对孙子的疼爱,又带着对孙子的表扬,语气亲切自然,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怜爱。

        ②“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老奶奶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

        (提问:请问能否把“阖”字改成“关”字?还有这话为什么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明确:不能把“阖”字改成“关”字,“阖”有轻轻关上的意思,说明祖母怕打扰孙子用功。这话不当着孙子的面讲是因为怕给孙子太大的压力,孙子已经很用功了;写老祖母喃喃自语,更表现她的话发自内心,更见其期望殷切,情真意诚。)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这一句话进一步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期望和鼓励。

        总结: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一个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又充满期待的老祖母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4、问:祖母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作者这时“长号不自禁”,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补充: 实际上,原来的归家在当地非常出名,是个大富户,到了归有光一代,家族已经败落得不成样子了。归有光自幼饱读诗书,天资聪颖,9岁能文,但屡试不第,直到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会试是三年一次的,直到六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湖州长兴县县令。归有光写《项脊轩志》时只有18岁,大家清楚了吗?归有光为何长号不自禁?)

        明确: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6、 板书总结:

        借物——项脊轩 小 漏 暗 亮 雅 静 喜

        正文 借物忆人 诸父分家 悲

        13 项 忆人 先妣养育 泣

        年 脊 先大母教诲 号

        轩 睹物——枇杷树

        补记 睹物思人

        思人——亡妻

        四、布置作业

        《创新方案》P36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研习补记部分,品味情感

        2、 总结写作手法,领略语言艺术

        3、 总结全文文言知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正文内容回顾:项脊轩中的喜与悲

        二、研习补记分,体味夫妻情深

        1、 欣赏电视散文《情归项脊轩》片断。

        2、 指名学生读4、5节

        3、 问:作者回忆了妻子的哪两件事?他与妻子一起生活了六年,为何单挑这两件小事回

        忆?

        两件事:妻子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凭几学书;妻子转述诸小妹语

        原因:

        ①这两件事都与项脊轩有关;

        ②这两件事足见夫妻恩爱,难以忘怀——作者在轩中偃仰啸歌,妻子在轩中凭几学书,夫唱妇随,温馨和睦;诸小妹之问可见妻子时常提起阁子及阁中之人,足见夫妻情深

        4、问:如此恩爱的一对夫妻,如此美满幸福的生活,却转瞬即逝,作者是怎样的心境?文中哪里可以体会出他的心境?

        明确:沉痛

        ①:室坏不修——妻子去世,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忧伤

        ②:亭有枇杷树——作者没有写如何怀念她,只说妻子手植之树已亭亭如盖矣,不说人在思念,只说树在生长,睹物思人,痛何以堪!

        7、 问:补记部分与前文相比,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以乐写悲,以婚后欢乐的生活细节反衬现在的伤感

        ②今昔对比,亡妻手植枇杷树现已“亭亭如盖”,物在人亡,今不如昔;以景语作结,含蓄内敛。

        ⑥教师补充、深化:树长!人亡!物是!人非!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但却“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归有光以一棵枇杷树作结,却写出了足以令人动容的悲哀,成为了一个经典的结尾。

        三、讨论总结写作手法、艺术特色

        师总结:

        1、 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2、 哀婉含蓄的情感表达

        生举例分析:

        如:从“东犬西吠”这个词来看家庭状况。在第二段中写道“多可喜,亦多可悲”,……多可悲之事就是通过描写家庭的破败来描写的,而“东犬西吠”包含了作者凄凉破碎的心情。暗示了前面提到的“诸父异爨”以此不和睦的情景。先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已经被紧张的隔阂所代替了。这样就表现出作者的一种非常悲伤的心情。

        四、熟读全文,归纳文言知识

        五、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文件

       阿房宫赋: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前赤壁赋)就是全文拉

       项脊轩志: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

       1、爱: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热爱

       2、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吝惜,舍不得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2、安: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哪里

       2、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

       3、衣食所安 养生

       4、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5、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么

       3、被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3、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遇到

       4、倍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倍数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背,背叛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越发,更加

       4、焉用亡邻以倍郑 增加,

       5、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

       2、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基础,根本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 推究,考察

       4、若止印三二本 量词,册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副词,本来

       6、今存其本不忍废 稿本

       6、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浅陋

       3、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4、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自谦之词

       5、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轻贱

       7、兵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战争

       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军事,谋略

       5、穷兵黩武 战争

       8、病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劳累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担心,忧虑

       4、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点,毛病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9、察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观察

       2、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考察,推举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洁净的样子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看清楚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精明

       10、朝

       1、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2、朝闻道,夕死可也。 早晨

       3、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代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朝见,朝拜

       5、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见

       11、曾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

       2、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

       12、乘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驾,坐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顺应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随

       4、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一车四马的合称

       13、诚

       1、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确实,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果真,如果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 去掉,除去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修治

       4、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拜官授职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流逝,过去

       15、辞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告别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推辞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辞

       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文词,文学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文辞

       6、大礼不辞小让 计较

       16、从

       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随

       2、樊哙从良坐 依傍,紧挨着

       3、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听从 ,依顺

       4、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参与,参加

       5、从余问古事 《项脊轩志》 向,从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纵”,合纵的盟约

       17、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几乎,差不多

       2、郦道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大概,恐怕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

       5、有殆而欲出者 通“怠”,懈怠

       18、当

       1、有大石当中流 阻,挡

       2、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正在,值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担任,做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一定,必定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占据,把守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抵御,抵挡

       19、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道理,规律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途径

       3、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取道

       4、于是废先生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思想,主张

       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自然的规律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道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

       8、道之以政 通“导”、引导

       20、得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伶官传序》 得到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

       3、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 获得

       5、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 能够

       6、此言得之 《六国论》 对,合适

       21、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计算,衡量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

       3、度义而后动 考虑

       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法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

       2、而墨子非之 责怪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除非

       5、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的,错误的

       23、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恢复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通“覆”,盖上,遮盖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 繁复,重复

       5、王辞而不复 回答

       24、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失败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担负,承受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凭借,依仗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

       25、盖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遮盖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大概

       3、盖亦反其本矣 通“盍”,何,怎么

       4、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

       5、刘豫州…英才盖世 胜过,压倒

       26、故

       1、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2、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缘故,原因

       4、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旧交情

       5、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衰老

       6、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所以

       27、顾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五人墓碑记》 顾念,顾惜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看望,拜访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顾虑,顾及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只不过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难道,反而

       28、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险要的地势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使……稳固

       4、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确实,实在

       5、少年固强之 坚决,坚持

       29、归

       1、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女子出嫁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回来

       3、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一道

       4、吾妻归宁 《项脊轩志》 出嫁女子返回娘家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返回,回来

       30、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

       2、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诸侯国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岳阳楼记》 国都,京城

       31、过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过错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责怪

       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本纪》 超过

       4、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拜访,探望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经过

       32、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什么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

       4、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 哪里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喝问

       33、恨

       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怨恨

       2、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感到遗憾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遗恨,悲恨

       4、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仇恨

       34、胡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2、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什么

       3、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

       35、患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后患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忧患,祸害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忧虑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忌讳

       5、时有患疟疾者 生病

       36、或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 有时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或许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如果

       5、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或者

       37、疾

       1、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疾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猛烈

       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患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列传》 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 疼痛

       7、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毛病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锐利

       38、及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比得上

       2、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追赶上

       3、及至秦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 到达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和,以及

       5、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涉及,牵连

       39、即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倘若,如果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当

       3、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立即,马上

       4、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登上(帝位)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

       40、既

       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进学解》 完,尽

       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全,都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不久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已经

       5、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41、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2、假令仆伏法受诛 《报任安书》 假如,如果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与“真”相对

       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假期

       5、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以罚秦 《项羽本纪》 暂时,权且

       42、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空隙

       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一会儿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悄悄地,秘密地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离间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从小路

       43、见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看见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拜见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屈原列传》 被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见

       5、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显露,出现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看见的东西

        44、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剖开,屠宰

       2、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撤退,离散

       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解释,解答

       4、天下土崩瓦解 分裂,涣散

       5、太后之色稍解 消解,缓和

       45、就

       1、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 登上

       2、轲自知事不就 完成,成功

       3、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信陵君窃符赵》 成就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靠近,接近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 就职,赴任

       46、举

       1、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举出,提出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兴起,发动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选拔,推荐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攻克,攻占

       5、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攻克,攻占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尽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拿

       8、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全

       47、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4、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停止,断绝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超越

       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陡峭的

       7、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绝交

       48、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忍受,经受

       2、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胜任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能够,可以

       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 忍受,经受

       49、克

       1、与克期俱至 限定,约定

       2、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克制,约束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祭十二郎文》 能够

       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战胜,攻下

       5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类似,好象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事例

       3、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种类

       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类推

       51、怜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值得同情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可惜

       3、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怜悯,同情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疼爱、爱惜

       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爱戴

       52、弥

       1、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滕王阁序》 满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越,更加

       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 满,遍

       53、莫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没有谁

       2、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 不要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没有

       4、至莫夜月明 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没有什么

       54、乃

       1、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你的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是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记》 只,仅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于是

       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却

       55、内

       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里面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通“纳”,接纳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国内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有重之以修能 《离骚》 内心

       5、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交纳

       56、期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jī周(年),月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

       4、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长亭送别》 日期

       5、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希望

       57、奇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少有的,罕见的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淮阴侯列传》 以……为奇

       3、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运气不好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零数,余数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优秀的,杰出的

       58、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贬谪,放逐

       2、时北兵以追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迁移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变化,变动

       4、再迁为太史令 调动官职,升官

       5、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征发,流放

       59、请

       1、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邀请、约请

       2、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求,请让我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谒见、谒问

       4、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信陵君窃符赵》 请示

       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60、穷

       1、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尽

       2、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 困窘,处境困难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4、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寻求到尽头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滕王阁序》 穷尽,极尽

       6、穷巷陋室 穷山恶水 僻、荒

       还有一半字数超标了了,你追问吧

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高二# 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阿房宫赋》

        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后指全国各地。

        《赤壁赋》

        1、既望:过了望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所以“既望”指小月十六,大月十七。

        2、美人:古人常用来指有才德的人。

        3、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XX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4、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项脊轩志》

        1、先大母:已逝世的祖母。

        2、先妣:已逝世的母亲。

        3、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与妻书》

        1、卿卿: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

        2、如晤: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

        3、司马青衫:白居易贬至至江州,其《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4、太上忘情:古人传说达到境界就能忘却人的情感。

        《消遥游》

        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兰亭集序》

        1、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古人习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曹魏后固定在三月三日。

        2、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

        2.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3.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黄药眠(1903-1987),原名黄访、黄恍,的教育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和作家。他以学术上鲜明的倾向、独特的见解、丰硕的成果而享誉国内外。著有长诗《桂林底撤退》,小说集《暗影》《再见》,论文集《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等。

        2、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派,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

        3、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的《最后一次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4、艾青: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蒋海澄,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泉州人。当代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舒婷的诗既有鲜明的时代叛逆精神又有执著而深切的爱国之情,被人誉为“心灵世界的歌”。

        6、朦胧诗是新时期诗坛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个诗歌浪潮,也是一个取得了相当高艺术成就的诗歌流派。它于70年代后期产生。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突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给诗歌带来了更多扑朔迷离的意象和暗示意味,显示了与30年代诗歌决然不同的特色。朦胧诗的代表作家有舒婷、顾诚、江河等。

        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将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并用,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7、阿赫马托娃:俄罗斯文学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时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人称“俄罗斯诗歌天空的月亮”。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以“巫性思维”窥测人性,晚年将自己定位为“尘世的圣母”,医生持续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和爱。

        8、“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辩》等。

        9、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是一个政治家,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深得怀王信任,但为小人所谗,两次被流放,最后悲愤绝望,相传投汨罗江而死。

        10、《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全诗共373句。

        11、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作为诗人,他一生写了800多首诗抒情诗和十几篇叙事诗,运用了各种形式和韵律。普希金的重大贡献还在于创建了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了俄罗斯语言规范。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12、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19世纪40年代末他加入了“自由土地党”,反对美国的蓄奴制,主张土地改革,代表作诗集《草叶集》。《草叶集》是惠特曼的诗歌总集,其寓意是在于“草叶”随处生长,最富有生命力。它象征着普通人,也象征着发展中的美国,同时,也象征惠特曼自己关于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希望。

        13、文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南宋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意。

        14、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他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在文学上,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著有《七录斋集》。

        15、碑记,又称碑志。“碑”指碑铭,“志”指墓志铭。前者刻石立于地上,后者则埋于地下。碑铭又分为三类,即宫室庙宇碑,墓碑和功德碑。墓碑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和高尚的品质。

        16、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和《现代喜剧》(《白猿》《钥匙》《天鹅曲》)。

        17、杨绛,本名杨季康。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

        18、李约瑟,英国生物化学家、科技史专家,国际科学史联合会主席。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用历史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等。

        19、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主要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白话小说。

        20、瞿秋白,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无产阶级革命家,现代作家、翻译家。作品有《饿乡纪程》、《赤都心史》等。

        2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榖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4.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风波: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或棹孤舟划船

        ④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生活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①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

        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

        (五)意动用法

        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

        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

        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

        5.高二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高二# 导语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迎接新的挑战,才会有事半功倍的学习。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文言虚词

        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莫之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何知

        (6)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奚以知其然也

        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1、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7、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9、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记》)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2、宁溘死以XX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离骚》)

        1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

        14、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

        1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6、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17、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18、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19、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20、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3.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4.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5)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5.高二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

        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好了,今天关于“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项脊轩志知识点归纳整理”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