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龙说原文及翻译_龙说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zmhk 2024-06-07 人已围观
简介龙说原文及翻译_龙说原文及翻译阅读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龙说原文及翻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龙说 阅读题答案2.《马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龙说原文及翻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龙说 阅读题答案
2.《马说》、《龙说》的文言文对比阅读
3.初二语文—— 《郑人为盖》和《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4.善呼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5.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五篇
龙说 阅读题答案
2.理解句子中文言实词的含义。
①云固弗灵于龙也(灵: )
②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薄: )(伏: )(感: )(神: )
③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神: )
④水下土,汩陵谷(水: )(汩: )
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②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用简洁语言概括三段的写作中心。
一段:
二段:
三段: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
A.第一段末尾句“云亦是灵怪矣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第三段末尾句“云从之矣”表达的是陈述语气。( )
B.第二段末尾句“信不可欤!”表达的是反问语气;第三段开头的“异哉!”表达的是感叹语气。( )
C.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
D.学习本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条件并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个人去自己创造。( )
6.如果给本文找一个中心句,可以定格为:_________________
7.学习本文,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编辑本段
参考答案:
1.①比 ②这种;于、在 ③也 ④至于;就是
2.①动词,显灵(有灵异) ②通“迫”,靠近;遮盖;感应;产生神妙 ③使……神妙 ④降雨滋润;水奔流的样子
3.①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真正不行呢! ②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
4.一段:龙凭借云能变化无穷。二段:龙失去云则毫无神异。三段:云的有无全靠龙自己创造。
5.A√B×(提示:“信不可欤”表达的是感叹语气)C√D√
6.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7.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条件并不会从天而降,而要靠个人自己去创造。
《马说》、《龙说》的文言文对比阅读
1. 哪位知道《山海经》当中关于龙的记载的文字啊
烛龙:《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又《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应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夔龙:《山海经 大荒东经》:“东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蛟龙:《山海经·海内经》:“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
2. 哪位知道《山海经》当中关于龙的记载的文字啊一、原文
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二、译文
应龙就住在这座山的最南端,因杀了神人蚩尤和神人夸父,不能再回到天上,天上因没了兴云布雨的应龙而使下界常常闹旱灾。下界的人们一遇天旱就装扮成应龙的样子求雨,就得到大雨。
三、出处
出自战国时期佚名创作的一篇散文《山海经·大荒东经》。
扩展资料
《山海经》自古称为奇书,学者或据以考地理,或藉之论神话,世人所津津乐道者则无非充斥其中的四海神奇、远方怪物。对华夏世界观发生过巨大影响的“天书”。明代以前,只有东晋的郭璞认真研究它并做了注解,但是仍然留下许多“不详何物”的字句等待后人破解。
《山海经》讲的是海外大荒、遥远国度中的怪物、怪人、奇风异俗,是岁时月令,是古人时间知识的反映。书中大量的内容是关于海外诸国比如结匈国、羽民国、讙头国、厌火国等等的人物形象的描述,是一幅描绘岁时场景的月令图。
百度百科-山海经·大荒东经
百度百科-山海经
3. 收集关于山海经的古文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 第一卷 《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 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 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 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 音如鸳鸯,食之不疥。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 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 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 席。《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干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 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
4. 有关龙的文言文黄龙者,四龙之长也。不漉池而渔,德至渊泉,则黄龙游于池。能高能下,能细能大,能幽能冥,能短能长,乍存乍亡。赤龙、《河图》者,地之符也。王者德至渊泉,则河出《龙图》。
《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管辂别传》曰:龙者阳精,以潜于阴,幽灵上通,和气感神,二物相扶,故能兴云。虎者 *** ,而居于阳,依木长啸,动於巽林,二数相感,故能运风。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5. 关于“龙”的文言文有什么1、《杂说一·龙说》唐代: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2、《叶公好龙》两汉:刘向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宫之奇谏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5、《吊屈原赋》段落 两汉:贾谊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蟥?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6.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必须是古文和翻译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初二语文—— 《郑人为盖》和《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时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龙说
龙嘘气①成去,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②穷乎玄间③,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④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去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去,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②《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选自《杂说》,作者韩愈。)
[注释]:①嘘声:吹气。龙吹气成云是古人有违科学的一种认识。②茫洋:自由自在的往来。③玄间:青天。④水:降雨,滋润
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或( )
⑵以( )
⑶固( )
⑷信( )
2、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请你将下面的积累卡片补充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词词 义例句
策①策之不以其道
策②执策而临之
虽③故虽有名马
虽④虽有千里之能
3、翻译文中画线句。
(1)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和乙文中的'云、龙各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眼是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关键性词句。试找出甲、乙两文的文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有时
(2)按照 根据
(3)本来
(4)实在 确实
2、①驱使、驾驭
②马鞭
③即使
④虽然
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制造的云。(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4、伯乐比喻识别、发现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云比喻贤臣;龙比喻明君。
5、甲: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亦可)
乙: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善呼者文言文阅读答案
善呼之客 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环顾弟子问道:“(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河的另一边。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感?
想起“鸡鸣狗盗”的成语来源:孟尝君因为收养会学鸡、狗叫的盗贼,而得以脱身。与这公孙龙先生真是如出一辙啊!不知道善“屠龙”者他是否会屈就赐与弟子身份?又想到所谓的儒者是那么迂腐地讲究人品,其极致的例子就是前面的《爰旌目之死》,与这公孙龙和孟尝君的不拘一格相比真是天差地远啊。看来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东东,也是琳琅满目、百花争艳啊!那些记挂着赞美别人的东西的人们,却将自己祖先的宝贝,弃之如蹩履,实在可惜啊!别又来个“邯郸学步”可就贻笑大方了。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五篇
1. 古文:善呼者 阅读答案
善呼者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 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 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24、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 4 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
C (2 分)A、游玩,游览B、游历,游学C、交往,交际D、游走,游动25、下列句中加△ 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2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2 分) 与之弟子籍。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27、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2 分)答案示例: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 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译文: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
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环顾弟子问道:“(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
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河的另一边。
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2. 文言文 善呼者的道理供参考:答案示例: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
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 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 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 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
24、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 4 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C (2 分)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5、下列句中加△ 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2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B (2 分)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27、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2 分)
答案示例: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
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 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译文:
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环顾弟子问道:“(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河的另一边。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3. 善呼者原文及译文及赏析原文: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译文: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
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环顾弟子问道:“(我)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
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河的另一边。
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注释:汜(sì):通“涘”,水边。
4. 淮南子 善呼者原文及翻译原文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
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
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通‘涘’,读音si四声,水边)。
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翻译 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弟子说:“没有才能的人,(我)公孙龙不会和他交往的。”
有个穿粗布衣服用绳索当衣带的访客求见并说:“我善于呼喊。”公孙龙环顾弟子问道:“(我的)门下原来有善于呼喊的人吗?”回答说:“没有。”
公孙龙说:“给他弟子的身份吧!”数天以后,(公孙龙)前往游说燕王。来到河边,但是渡船在河的另一边。
让善于呼喊的人呼叫渡船,一叫渡船就过来了。
5. 善乎者的文章意思是什么是不是这篇文段
仅供参考!
祝您好运!
(一)善呼者
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故曰:圣人之处世,不逆有伎能之士。
(《淮南子?道应训》)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游:交际,交往。 带:作动词用,系带。(“衣”字用法同) 故:原来。 逆:拒绝。
从前,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说:“无能的人,我不与交往。”一天有个穿着粗布衣服、系着破旧腰带的人,登门自荐说:“我擅长呼喊!”公孙龙环顾众 弟子问道:“你们当中原来有善于大声呼喊的人吗?”众弟子回答:“没有。”公孙龙便说 :“收下他吧!把名字登记在名册上。”过了几天,公孙龙前去说燕王,走到一条大河边,而摆渡的船却靠在对岸。公孙龙叫来那个善呼的人,那人一声呼喊,渡船应声摇了过来。所以说:圣人处世,也不能拒绝有一技之长的人。
#能力训练# 导语文言文的学习好比是另一门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付出了时间,才可以学好文言文。下面是 分享的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五篇。欢迎阅读参考!
1.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孙权劝学
司马光撰〔宋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辞:推托。
以:介词,用。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始:开始。
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及:到,等到。
过:到。
寻阳: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论议:讨论议事。
大:非常,十分。
惊:惊奇。
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即:就。
更(gèng):重新。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何:为什么。
见事:知晓事情。
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遂:于是,就。
拜:拜见。
别:离开。
2.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
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 界、无色 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3.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注释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共色:同样的颜色。共,同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自:从。
至:到。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皆:全,都。
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若:好像。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激:冲击,拍打。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好:美丽的。
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见:看见。
日:太阳,阳光。
4.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杂说一·龙说
韩愈〔唐代〕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译文
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注释
龙说:选自《杂说》,为其首篇,题目为编者加。
嘘:喷吐。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固:本来、当然。
景:通“影”。
神变化:语出《管子·水地篇》“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为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上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水: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汩:淹没
云从龙:语出《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从:随,跟随。
伏:遮蔽。
无以:没有可以用来。
信:确实、的确。
5.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杞人忧天
《列子》〔先秦〕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注释
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ò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行止:行动和停止。
奈何:为何,为什么。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龙说原文及翻译”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入字组词_仓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