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大全 诗词大全

苏轼蝶恋花_苏轼蝶恋花春景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苏轼蝶恋花_苏轼蝶恋花春景       如果您有关于苏轼蝶恋花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1.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_翻译及赏析2.苏轼的《蝶恋花》的内容?3.苏轼写了几首<

苏轼蝶恋花_苏轼蝶恋花春景

       如果您有关于苏轼蝶恋花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_翻译及赏析

2.苏轼的《蝶恋花》的内容?

3.苏轼写了几首<<蝶恋花>>?

4.苏轼,《蝶恋花》的原文与译文

5.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及翻译赏析

苏轼蝶恋花_苏轼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原文_翻译及赏析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宋代·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宋代苏轼

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寂寞的园林里,花木荣枯。似乎有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

        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鉴赏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

        “簌簌无风花自亸”,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暮春落花是古诗词常写之景,但东坡却又翻出新意: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好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白居易《别柳枝》绝句诗,有“柳老春深日又斜”一句,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所谓“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正巧今送李公择亦逢此时。东坡这期间另有《送笋芍药与公择》诗说道:“今日忽不乐,折尽园中花。园中亦何有,芍药袅残葩。”芍药,樱桃,同时皆尽,而这个时候老朋友又将远行了。花木荣枯与朋侪聚散,都是很自然的事,但一时俱至,却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时,却见落日照坐之有情,青山横云之变态。此时彼此都是满怀心事,可是又不忍打破这份静默。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

        “路尽河回千转舵”:“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河回”二字居中,相关前后。船一转舵,不复望见;“路尽”岸上人亦送到河曲处为止。岸上之路至此尽头了,是送行送到这里就算送到尽头了。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像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这两句,便见作者对行人神驰心系之情。

创作背景 作者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其一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其二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魏晋·曹植《送应氏二首》

        送应氏二首

        魏晋 : 曹植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展开阅读全文∨

        其一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写景 , 送别 , 宴会慰勉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唐代·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写人送别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代·李白《劳劳亭》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送别 , 离别借景抒情

苏轼的《蝶恋花》的内容?

       蝶恋花·密州上元原文: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密州上元翻译及注释

        翻译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画。帐底吹笙,燃香的香气好似麝香,更无一点尘土随着马而去。寂寞的密州城里人们都老了,人们沿街击鼓吹箫而行,最后却转到农桑社祭祀土地神。灯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阴暗昏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要下雪了。

        注释 1蝶恋花:唐教坊曲,本名《鹊踏枝》,宋晏殊词改今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乐章集》注:小石调;赵令畤词注: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冯延巳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令畤词,有「不卷珠帘,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帘》;司马槱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淲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铸词,名《凤栖梧》;李石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会宗词,名《转调蝶恋花》。[2] 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2钱塘:此处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处指元宵节。3「照见」句:形容杭州城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4帐:此处指富贵人家元宵节时在堂前悬挂的帏帐。香吐麝:意谓富贵人家的帐底吹出一阵阵的麝香气。麝:即麝香,名贵的香料。5「更无」句:说的是江南气清土润,行马无尘。唐人苏味道《上元》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6山城:此处指密州。7「击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节远没有杭州的元宵节热闹,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鼓箫乐曲。社:农村节日祭祀活动。《周礼》:「凡国祈年于田租,吹《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农神)。」王维《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8「昏昏」句:意谓密州的元宵节十分清冷,不仅没有笙箫,连灯火也没有,只有云垂旷野,意浓浓。垂,靠近。

蝶恋花·密州上元赏析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全词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气候、地理、风俗等方面各自的特点,描绘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节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对杭州的思念和初来密州时的寂寞心情。

        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上元夜写起。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元宵夜月正圆,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元宵节是 宋代 一个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街人游人如织,男子歌啸而行,好盛装而出。难怪东坡要写月光「照见人如画」了。这还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贵人家庆赏元宵,又另有一种排场。作者一句「帐底吹笙香吐麝」写尽杭州城官宦人家过节的繁奢情景。「更无一点尘随马」,化用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句,进一步从动态写游人。说「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之清润。

       

        上阕描写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词句虽不多,却也「有声有色」。写灯、写月、写人,声色交错,充分展现了杭州元宵节的热闹、繁荣景象。

        下阕描写密州上元。「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过片,使情调陡然一转,用「寂寞」二字,将前面「钱塘三五夜」那一片热闹景象全部移来,为密州上元作反衬,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无须多著一字,便觉清冷萧索。结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则不但写出了密州气候的寒冷,而且也让人感觉到环境的空旷苍凉。

        作者「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了杭州上元的热闹,再来看密州上元自觉凄清。更何况他这一次由杭州调知密州,环境和条件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贫穷,劳顿又粗陋,再无江南之诗情。而更让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乐的是这里连年蝗旱,民不聊生。作为一个爱民之官,他又怎能快乐开怀呢?这位刚到任年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叹。他这上元之夜,随意闲行,听到箫鼓之声,走去一看,原来是村民正举行社祭,祈求丰年。这里农民祈年的场面和箫鼓之声,让作者久久不能离去。直到夜深「火冷灯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阴霾欲雪。「昏昏雪意云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凄惨,却是写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种「瑞雪兆丰年」的喜悦之情。

        苏轼这首《蝶恋花》,确是「有境界」之作,写出了对「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实感受,抒发了对国计民生的忧患之情。内容、笔墨不囿于成规,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笔亦随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词运用了转折、反衬等章法技巧,体现出了他当时的境遇和心情。

蝶恋花·密州上元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词人此时是刚来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节,在街上看灯,观月时的情景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故而写下此词。 诗词作品:蝶恋花·密州上元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元宵节、思念、忧国忧民

苏轼写了几首<<蝶恋花>>?

       苏轼《蝶恋花》赏析

       蝶恋花①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①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贬所,甚或更早。

       ② 柳棉,柳絮。

       ③ 悄,消失。多情,指墙外行人。无情,指墙里佳人。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上片写春光将尽,伤春中隐含思乡情怀。首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点明春夏之交的时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尽、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虽是写景,却仍蕴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带了地点,也描绘出这户人家的所处环境,空中轻燕斜飞,舍外绿水环绕,何等幽美安详!“人家”二字,为下片的“墙里佳人”的出现,作了暗示和铺垫。“枝上”二句,先抑后扬,在细腻的景色描写中传达出词人深挚旷达的情怀。柳絮漫天,芳草无际,最易撩人愁思,着一“又”字,见得谪居此地已非一载矣。“天涯何处无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说天涯到处皆长满茂盛的芳草,春色无边,实则化用《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之意,谓只要随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和蒋夔寄茶》)。在后来的贬谪海南时期,作者又高唱着“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均是在思乡的伤感中蕴含着随遇而安的旷达。

       下片抒写闻声而不见佳人的懊恼和惆怅。“墙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叙写行人(自己)在“人家”墙外的小路上徘徊张望,只看到了露出墙头的秋千架,墙里传来女子荡秋千时的阵阵笑声。词人至此才点出自己的身份是个“行人”,固然是指当下自己是这“绿水人家”墙外的过路人,但也有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夫》)的含义在内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隐指惠州远在天涯海角,则此处的与佳人一墙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吗?尾二句是对佳人离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无法看到墙内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驻足聆听一会儿,孰料佳人此际已荡罢秋千离去,尚不知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行人,这怎不令人懊恼呢!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笑一切悲剧啊!

       全词构思新巧,奇情四溢。写景、记事、说理自然,寓庄于谐,语言回环流走,风格清新婉丽。清人王士禛认为:“‘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这正是作者韶秀词风的体现。《词林纪事》卷五引《林下词谈》云:“子瞻在惠州,与(侍姬)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伤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为她体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旷达与感伤相杂的情怀。此词在旨趣上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发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蕴着乐观旷达,这种精神是贺词中所没有的。苏轼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苏轼,《蝶恋花》的原文与译文

       苏轼共有《蝶峦花》二十二首,今汲古阁本只剩十七首。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蝶恋花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

       上片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的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动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

       《蝶恋花》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作品鉴赏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如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此诗全名为《蝶恋花·春景》出自宋代诗人苏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创作背景

       由于这首词没有编写时间,但依据《全宋词》所载的顺序,此篇当于苏轼被贬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时所作。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原文: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翻译及注释

        翻译 经历了一场桃花雨之后,又下了疏稀的雨夹雪。清明节还未到,街坊中的秋千荡起来了。杏子梢头的一花蓄开放,淡红色的花脱掉而成白色的花,像被胭脂水粉浸染似的。被对方多情带来的痛苦的折磨,精神不振,简直像度过一年时光似的。夫妻二人跑遍长廊,还各自独坐回廊,已是「月笼云暗重门锁」的深夜。

        注释 1雨霰(xian):细雨和雪珠。苏轼《蝶恋花·徽雪有人送》词:帘外东风交雨霰,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2经:曾经,已经。3泼火:指寒食节,寒食节时下雨称为泼火雨。《遁斋闲览》:「河朔谓清明桃花雨曰泼火雨。」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唐彦谦《上巳》:「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4巷陌:街坊。5香蕾破:芳香的花苞绽开了。6胭脂涴(wo):胭脂浸染。韩愈《合江亭》:「愿书巖上石,勿使泥尘涴。」7被(bei):表被动。8折挫:折磨。9厌厌:精神萎糜貌。陶潜《和郭主簿》之二:「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十浑似:简直像。?年时:一年时光。史浩《千秋岁》:「把盏对横枝,尚忆年时个。」?个:语助词,相当于「的」。?还(hai):依然,仍然。?月笼:月色笼罩。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云暗:云层密布。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赏析

        这首词是写苏轼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后美好生活情趣。「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后。当时,东坡还朝,除判登闻鼓院,专掌臣民奏章。五月二十八日,东坡元配王弗逝世,作这首词以怀念妻子。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鉴赏

        「雨霰」,细雨冰冷。稀疏貌。(唐)贾岛《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夕阳庭际眺,槐雨滴疏疏。」「泼火」即泼火雨。旧俗寒食节禁火,这几天下的雨叫「泼火雨」,也叫「清明雨」。(唐)唐彦谦《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涴」(wo),污泥著物。「折挫」亦作折锉、折磨,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林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绝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用此典以王遂暗指王朝云。

        「厌厌」典出(宋)柳永《定风波·伫立长堤》:「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柳词引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举案齐眉」的典故:陕西扶风人梁鸿与妻子孟光到霸陵山中隐居,后流落山东、迁居到江苏,给一个叫伯通的大方人家做大米生意。每次回家,妻子为她准备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看到后认为梁鸿不是凡人,不再让他干那些杂事。梁鸿闭门著书十余篇。一日,梁鸿生病困乏,对主人说:「以前延陵季(子)先生将儿子安葬在嬴博,没有回家乡,请不要让我儿子带着我的尸骨回家。」说完就去世了,伯通将其安葬完毕,妻子回扶风老家。「举案齐眉」后泛指夫妻相敬爱。

        柳词本来写自己生病, 苏东坡 则写老妻「孟光」生病:绍圣二年清明节后,王朝云已经病绪厌厌,院子里的秋千再也没有用过,身上也没有以前的香味了,粉红的脸色变得苍白,就像涂上污泥一般,总是一个人坐在回廊里落泪,脸上总是阴沉沉的,「苦被多情相折挫」,是因为多情遭受折磨搞成这个样子。

        诗词作品: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诗词作者: 宋代 苏轼 诗词归类:孤独、感伤

       好了,今天关于苏轼蝶恋花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苏轼蝶恋花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苏轼蝶恋花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