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公无渡河李白赏析_公无渡河 李白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公无渡河李白赏析_公无渡河 李白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公无渡河李白赏析”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1.《公无渡河》浪漫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公无渡河李白赏析”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公无渡河》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2.李白关于江的古诗及赏析
3.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4.公竟渡河公无渡河 公是什么意思
5.李白的横江词(其四)的资料和意思,并把其它几首一起写下来.快快!高分!
《公无渡河》浪漫主义的抒情诗
《公无渡河》古诗全文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公无渡河》古诗赏析
《公无渡河》是乐府旧题,又称《箜篌引》,属相和歌辞。晋崔豹《古今注》载其本事云:“《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在李白之前,今存梁代刘孝威和陈代张正见《公无渡河》各一首。
李白的这首《公无渡河》,按其描写的情景可分为前后两段。诗歌的前半部分首先将我们带入遥远的洪荒时代。诗人将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前后的有关记载联缀起来,想象出一个九地黄流乱注、圣人咨嗟浩叹的末世景象。这时大禹出现了,据《列女传》:“涂山氏长女,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三过其家,不入其门。 ”诗中隐括其事,以较多的篇幅描绘大禹的劳苦使水患消除,九州大地终于出现男耕女织的清平盛世。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开始了后半部分的描摹,唱出一曲生离死别的悲歌:披发的狂叟一任其妻苦苦哀求,却终于无端渡河、蹈身大海,凄厉的箜篌悲吟不绝,而尸挂鲸齿的狂叟再也不能返回。这一段主要是对《古今注》所载《公无渡河》本事进行概括描写,并突出狂叟与其妻的行止。诗中“径流 ”,指渡河。“虎可搏,河难冯 ”,语出《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毛诗:“徒涉曰冯(ping)。 ”“挂罥(juan) ”,系挂、缠绕。
将故事的背景推向遥远的岁月,然后在那个迷离的神话舞台上搬出一幕古老的传说,这是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天才在《公无渡河》诗中具体的表现。他以神话传说为喻体,凭借丰富的想象,展现出缥渺的境界,借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一艺术特点使诗歌的内容披上了神秘的轻纱,以致众说纷纭。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评曰:“李诗凿空而道,归趣难求,由风多于雅、兴多于赋也。 ”可谓深得李白乐府诗艺术的三昧。
《公无渡河》的“归趣 ”何在呢?
明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解为“讽止当时不靖之人自投宪网者。 ”胡应麟《诗薮》注意到游离于“公无渡河 ”本事之外对于大禹治水的描绘,称此诗是“太白之极力于汉者也 ”,认为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盛世的景慕。清代陈沆《诗比兴笺》则以为是“悲永王璘起兵不成诛死。 ”这些说解或稍嫌宽泛,或不合李白平生思想,皆失之偏颇。“公无渡河 ”的凄哀长悲,总使我们难以满意这些未免牵强的喻意解说。
那么是生命中怎样的契机使他写下了盛世无奈的悲歌呢?
当代的学者知人论诗,对《公无渡河》的归趣提出了新的阐释:自喻说。那披发的狂叟,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咆哮的黄河,象征着安史的乱兵;弹着箜篌苦苦相劝“公无渡河 ”的,是李白的夫人宗氏!但在这一致的“自喻说 ”下,论及写作的年代,又有原则的分歧: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认为“这首乐府很可能是在长流夜郎的途中所作 ”。那是安史之乱发生后的至德二年(757),永王兵败,诗人亦受牵连系狱寻阳,并判流夜郎,与宗氏夫人分别之际,写下此诗。大禹治水的背景是安史之乱起后大唐现实的象征,“长鲸白齿若雪山 ”,正是当时谗口嚣嚣,使李白系狱的暗指。诗歌成为诗人身遭流放命运的不平之鸣。然而在李白生命的历程中,得到宗氏夫人苦劝的情形也有可能在另一个时候发生,那就是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指出的“本篇乃白自喻其幽州之行,当为本年(天宝十一载,752)冬在幽州目睹禄山反迹后作 ”。此时安史之乱未发,诗人怀着“沙漠收奇勋 ”(《赠何七判官昌浩》)的壮志渡河北上幽州,但即目所见却是安禄山在叛乱的阴谋下紧张的备战。诗人既后悔又无奈,想起北渡之际宗氏的苦劝,自然而然地便用《公无渡河》的旧题来抒写忧心如焚。这里可怕的长鲸喻指安禄山,自己的北上一如渡河的狂叟自取灭亡。《公无渡河》是诗人忧国忧身的无可奈何的浩叹!
浪漫主义的抒情诗作多是诗人精神的外化。自喻二说孰是孰非,尚难分辨,但二说都根据诗人的身世探微索隐,作出合理的想象,因而更接近于李白乐府诗作“连类引义,尤多讽兴 ”(胡震亨《李诗通》)的实质。《公无渡河》正是以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不平和理想破灭的痛苦而传世,它与诗人《蜀道难》、《远别离》等名篇一起组成了“太白古乐府杳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 ”(王世贞《艺苑卮言》)的艺术境界。
李白关于江的古诗及赏析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李白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 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 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 公乎公乎,挂骨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横江词六首
李白 〔唐代〕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译文
人人都说横江好,但是我觉得横江地势险恶无比。这里能连刮三天大风,风势之猛烈能吹倒山峰。江中翻起的白浪有瓦官阁那么高。
倒灌进长江的海水从横江浦向南流去,途中要经过浔阳。牛渚山北部突入江中,山下有矶,地势本就十分险要,马当山横枕长江,回风撼浪,船行艰阻。横江欲渡风波十分险恶,要跨渡这一水之江会牵动愁肠几万里。
从横江向西望去,视线为横江的如山白浪所阻,望不到长安。汉江东边与扬子津相连。江中的白浪翻滚如山,如此险阻怎么能够渡过呢?狂风愁杀了将要出行的船夫。
横江上常有急风暴雨至,汹涌的浪涛能把天门山劈成两半。钱塘江八月的潮水比起它来怎样呢?横江上的波涛好似连山喷雪而来。
我在横江浦渡口的驿馆前受到了管理渡口的小吏的相迎,他向我指着东边,告诉我海上升起了云雾,大风雨即将来临。你这样急着横渡到底为了什么事情呢?如此大的风波危险,可不能出行啊!
横江之上经常月晕起风,整日笼罩在风雾中,江里的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波涛大浪一起,声势浩大,三山都会被之摇动,横江水势湍急,千万不要轻易渡江,如果轻易而渡,将会有去无回。
公竟渡河公无渡河 公是什么意思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 B )类型的景象。
A、优美
B、壮美
C、崇高
D、悲情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⑴,咆哮万里触龙门⑵。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⑶,儿啼不窥家⑷。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⑸。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⑹,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从诗中对黄河的描述看,它那狂暴肆虐、滔天害民之形,似乎颇有象征意味;至于“白齿若雪山”的“长鲸”,似乎更是另有所指。倘说它是对猖獗“河北”的安史之乱的隐喻(如《北上行》一诗,即以“奔鲸夹黄河”喻安禄山之乱军),那么“临流”“凭河”的“披发之叟”又喻指谁?或者这只是一首抒写《公无渡河》“本事”的悲歌,并无其它寄寓之情?可以肯定:古歌中“白首狂夫”的渡河故事,经过李白的再创造,带有了更强烈的悲剧色彩。那位“狂而痴”的披发之叟,似乎正苦苦地追求着什么。其中未尝没有诗人执着追求理想的影子在其中。
李白的横江词(其四)的资料和意思,并把其它几首一起写下来.快快!高分!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其实来源于一首古乐府诗《公无渡河》,又有一个更为人们熟知的标题《箜篌引》,全文如下: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短短四句、十六个字,直译过来就是:
叫你不要渡河啊,你却偏偏要渡河。现在你渡河被淹死,叫我拿你怎么办?
东汉蔡邕的《琴操》曰:有一狂夫,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翻译过来就是:
《琴操》记载:一个披散着头发的疯癫的人提着水壶渡河,他的妻子追在后面呼喊着不让他渡河,然而追赶不及,这个疯癫的人终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妻子拨弹箜篌,唱《公无渡河》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这一场景画面史传是被汉朝乐浪郡朝鲜县津卒霍里子高旁观、记载下来的,子高回到家,把那歌声向妻子丽玉作了描绘,丽玉也甚为悲伤,于是弹拔箜篌把歌声写了下来,听到的人莫不吞声落泪。丽玉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其名即《箜篌引》。
后来这首《箜篌引》被记载在蔡邕的《琴操》里,后在荀勖的《太乐歌词》、孔衍的《琴操》中均有记载。
此诗常用来讽喻对方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苦劝不听,并警告对方再不纳谏将有严重的危险。《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中司马懿与曹丕屡提这首诗,也大意用心如此。
后来《箜篌引》屡被历代诗人重新演绎,诸如王睿、温庭筠、张正见、刘孝威、陆游、王建、李贺、李白都有化用其意的新作。最有名的莫过于李白的《箜篌引》,全文如下:
公无渡河-李白-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就是李白的变奏版本。
李白《横江词六首》诗考
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在南下宣城途中来到长江边,来到横江渡。
长江之上,为什么会有横江?长江本来是自西而东的长江,从庐山足下逐渐折向东北。到了和县西梁山的这一段,竟然变成自南而北,横亘在这吴头楚尾一带。横江渡就在这段横着的长江的西岸,地属和州历阳郡。牛渚矶,亦即采石矶,就在它的东岸,地属当涂县。这里本来是江山形胜之地,又是南北往来要冲,还有著名的历史古迹。孙吴经略江东,晋室永嘉南渡,隋代韩擒虎伐陈,都是从这里过江。横江渡可谓屡历兴亡,数经沧桑了。所以骚人吟士经过这里,总要赋诗留念,而横江总是以它特有的风浪来迎接往来行旅。时年已有五十三岁的李白,欲由采石渡江赴历阳遇风浪而有所感之作。
李白此时已到心情极度失意,长期云游,漂泊不定,一路行来,思前想后,心情十分痛苦,加之风浪排空,阴风怒号,李白睹物伤情,既充满了理想破灭的悲哀,又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还充满了对苍生社稷的殷忧,更那堪再加上大半生辛酸的回忆。来到这“微风辄浪作”的横江渡头,又正值海潮汹涌的季节,他心中的风浪便和江上的风浪发生了强烈的共鸣。举眼望去,只觉得云愁雾惨,天昏地暗,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那风势好像把大山都能吹倒,那浪头好象比金陵的瓦宫阁还要高。“这人们称道的江山形胜之地,竟是如此险恶!这多像我的幽州之行!甚至我一生从政的经历,也像这条横江一样啊!”
他站在渡头朝上游望去,只见波涛汹涌,好像海水倒灌进来,逆流而上的潮 头几乎要扑过浔阳。“浔阳江上的马当就够险了,谁知这牛渚之险更甚于马当。长江上的天险,一处比一处更险,我这一生从政的经历,也是一次比一次更险啊!青年时期,遍干诸候,到处碰壁,历抵卿相,一事无成。中年时期,奉诏入朝,仰天大笑而去,低头挥泪而返,甚至被迫遁入方外。到了垂老之年,北上塞垣,更是探虎穴,几入虎口;历湍波,险堕深渊。横江啊,你的风浪勾起了我几十年的辛酸往事!”
他站在渡头回身西望,只见云山万重,不见长安何处。正凝望间,恍惚看见江水上连汉水,汉水又上连渭水,渭水又上连长安,好像从扬子津坐上船一直就可以驶向那里。忽然长江、汉水、渭水又一下消失,眼前却是白浪如山的横江。“白浪如山的横江怎能过得去啊!连敢挂高帆,惯驶巨舟的船夫也愁坏了。云山万重的长安怎能回得去啊!回不去了,此生此世也回不去了!”
他站在渡头朝下游望去,只见江流奔向云雾弥漫的远方,那就是大海。他想起古代神话中所说的海神来,想着想着,就恍惚看见海神经过东海,带来一阵恶风,掀起一阵巨浪,直扑附近的天门山,把本来是完整的石壁一下就冲开了……忽然,海神变成了安禄山,恶风巨浪变成了千军万马,天门山变成了潼关。……
他为了躲开这些可怕的幻景,便走到管理渡口的馆驿前面,打听过渡的事。津吏向他介绍了渡口情况,并指着东方的天空说:“李郎官,海上起云了,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这样的天气可不敢行船啊!”李白一看天上,果然云在涌,眼见乌云即将笼罩整个大地;一看江上,果然浪在涨,好像海上的长鲸在翻腾,迫使众水倒流。李白只好告别了津吏,自回城中。横江渡前津吏几句本来平平常常的话,却在李白心里回荡不已:“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还有更大的风浪就要到来!……”他猛然一惊:“是啊,这场风浪一起来,三山五岳都会震动,整个国家都将在风雨飘摇之中,千万苍生都将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李白写下了《横江词六首》:
一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二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三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杨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四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五
横江馆前津吏迎,为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六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第一首: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开首两句,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充满地方色彩。“侬”为吴人自称。“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一抑一扬,感情真率,语言对称,富有民间文学本色。横江,即横江浦,在今安徽和县东南,位于长江西北岸,与东南岸的采石矶相对,形势险要。从横江浦观看长江江面,有时风平浪静,景色宜人,所谓“人道横江好”;然而,有时则风急浪高,“横江欲渡风波恶”,“如此风波不可行”,惊险可怖,所以“侬道横江恶”,引出下面两句奇语。
“猛风吹倒天门山”,“吹倒山”,这是民歌惯用的夸张手法。天门山由东、西两梁山组成。西梁山位于和县以南,东梁山又名博望山,位于当涂县西南,“两山石状飚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江南通志》),形势十分险要。“猛风吹倒”,诗人描摹大风吹得凶猛:狂飚怒吼,呼啸而过,仿佛要刮倒天门山。
紧接一句,顺水推舟,形容猛风掀起洪涛巨浪的雄奇情景:“白浪高于瓦官阁。”猛烈的暴风掀起洪涛巨浪,激起雪白的浪花,从高处远远望去,“白浪如山那可渡?”“涛似连山喷雪来”。沿着天门山长江江面,排山倒海般奔腾而去,洪流浪峰,一浪高一浪,仿佛高过南京城外江边上的瓦官阁。诗中以“瓦官阁”收束结句,是画龙点睛的传神之笔。瓦官阁即瓦棺寺,又名升元阁,故址“在建康府城西隅。前瞰江面,后据重冈,……乃梁朝故物,高二百四十尺”(《方舆胜览》)。它在诗中好比一座航标,指示方向、位置、高度,诗人在想象中站在高处,从天门山这一角度纵目遥望,仿佛隐约可见。巨浪滔滔,一泻千里,向着瓦官阁铺天盖地奔去,那汹涌雄奇的白浪高高腾起,似乎比瓦官阁还要高,真是蔚为壮观。诗人描绘大风大浪的夸张手法,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猛风吹倒天门山”,显然是大胆夸张,然而,从摹状山势的险峻与风力的猛烈情景看,可以说是写得活龙活现,令人感到可信而不觉得虚妄离奇。“白浪高于瓦官阁”,粗看仿佛不似,但从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上看,站在高处远望,白浪好象高过远处的瓦官阁了。这样的夸张,合乎情理而不显得生硬造作。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语言也象民歌般自然流畅,明白如话。
长江虽可东望大海,但与海相距千里。但是在诗人眼里,海潮之声已到笔砚间。他在第二、三、四首中借用海潮、海云、海神,把横江“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的险恶写得淋漓尽致,突出一个愁字,险恶势力太猖狂,诗人忧国忧民情怀跃然纸上,李白诗中的大海是与其情感的波涛共同起伏的。
第四首写海潮过天门山的惊险。首句用海神经过挟带风雨的传说写狂风大作,在惊险中更蒙上一层神奇色彩。第二句言海潮涌过天门石壁,犹如白浪劈山。后两句用倒装句法,道出连山喷雪的波涛穿过天门山的情景。这和钱塘江大潮相比,那个更使人惊心动魄呢?这一反诘更突出了横江风波之险恶。
第五首诗人表露地方官员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如此风波不可行”。第六首是诗人借想像、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表露自己无奈的心境。
诗中的横江风波象征着“黑暗腐朽的政治局面”、“岌岌可危的国家命运”,寄寓着“大乱将兴、大祸将起、迫在眉睫的危急形势”。
本诗的象征意义,从诗歌总的气氛来体会,余味深长,诗中极力形容横江风波的汹涌险恶,确有可能象征当时社会形势的险恶。其一曰“吹倒山,高于阁”,其二曰“一水牵愁万里长”,其三曰“横江西望阻西秦”,其四曰“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迥””也确有可能象征诗人为朝廷政治危急,自己不能为之出力而担忧。李白在和州写的《横江词六首》传颂千古的佳话。
好了,今天关于公无渡河李白赏析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公无渡河李白赏析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公无渡河李白赏析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干霄凌云_干霄凌云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