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破阵子古诗原文_辛弃疾破阵子古诗原文

zmhk 2024-05-23 人已围观

简介破阵子古诗原文_辛弃疾破阵子古诗原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破阵子古诗原文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破阵子古诗原文的话题吧。1.辛弃疾的《破阵子》全诗(就是“五十弦翻塞外声”的那一首)2

破阵子古诗原文_辛弃疾破阵子古诗原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破阵子古诗原文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破阵子古诗原文的话题吧。

1.辛弃疾的《破阵子》全诗(就是“五十弦翻塞外声”的那一首)

2.《破阵子》(晏殊)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3.晏殊的蝶恋花古诗及译文

4.古诗文中有雄心壮志、远大抱负的诗句

5.破阵子晏殊翻译

6.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古诗原文_辛弃疾破阵子古诗原文

辛弃疾的《破阵子》全诗(就是“五十弦翻塞外声”的那一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晏殊)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破阵子古诗带拼音版如下:

       zui li tiao deng kan jian,醉里挑灯看剑,meng hui chut jiao lian ying,梦回吹角连营,ba bai li fen hut xia zhi,八百里分磨下炙,wu shi xian fan sai wai sheng,五十弦翻塞外声,sha chang qiu dian bing.,沙场秋点兵。m zud di lu fei kuai,马作的卢飞快,gong ru pi li xian jing,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经历: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艺术风格: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晏殊的蝶恋花古诗及译文

        破阵子 晏殊 系列:关于描写清明节的古诗词大全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1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2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3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4飞絮:飘荡著的柳絮。  5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6逢迎:碰头,相逢。  7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8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 ,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9双脸:指脸颊。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著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著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著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著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著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著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像,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古诗文中有雄心壮志、远大抱负的诗句

       1. 晏殊关于古诗句

        晏殊关于古诗句 1. 晏殊的全部诗词

        晚上还没人给,我就发上来。

        还没人传啊,那只好我来了。 晏殊 谒金门 秋露坠。

        滴尽楚兰红泪。往事旧欢何限意。

        思量如梦寐。人貌老于前岁。

        风月宛然无异。座有嘉宾尊有桂。

        莫辞终夕醉。 晏殊 破阵子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

        惟有掰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

        何曾为细传。 晏殊 破阵子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

        此情千万重。 晏殊 破阵子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

        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

        风飘露冷时。 晏殊 破阵子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

        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

        迢迢去未停。 晏殊 浣溪沙 阆苑瑶台风露秋。

        整鬟凝思捧觥筹。欲归临别强迟留。

        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晏殊 浣溪沙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

        恼人天气又春阴。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

        有情须殢酒杯深。 晏殊 浣溪沙 青杏园林著酒香。

        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

        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 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

        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

        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晏殊 浣溪沙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

        旧欢前事入颦眉。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 晏殊 浣溪沙 小阁重帘有燕过。

        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晏殊 浣溪沙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沈香冷懒熏衣。

        早梅先绽日边枝。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

        小屏闲放画帘垂。 晏殊 浣溪沙 绿叶红花媚晓烟。

        黄蜂金蕊欲披莲。水风深处懒回船。

        可惜异香珠箔外,不辞清唱玉尊前。使星归觐九重天。

        晏殊 浣溪沙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

        不知重会是何年。 晏殊 浣溪沙 杨柳阴中驻彩旌。

        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饮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晏殊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 浣溪沙 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晏殊 更漏子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

        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

        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

        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晏殊 更漏子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

        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晏殊 更漏子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

        初送雁,欲问莺。绿池波浪生。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

        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晏殊 更漏子 菊花残,梨叶堕。可惜良辰虚过。

        新酒熟,绮筵开。不辞红玉杯。

        蜀弦高,羌管脆。慢颭舞娥香袂。

        君莫笑,醉乡人。熙熙长似春。

        晏殊 鹊踏枝*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鹊踏枝*蝶恋花 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

        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熟三千岁。

        露滴彩旌云绕袂。谁信壶中,别有笙歌地。

        门外落花随水逝。相看莫惜尊前醉。

        晏殊 点绛唇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画堂筵启。

        一曲呈珠缀。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

        炉烟起。断肠声里。

        敛尽双蛾翠。 晏殊 凤衔杯 青苹昨夜秋风起。

        无限个、露莲相倚。独凭朱阑、愁望晴天际。

        空目断、遥山翠。彩笺长,锦书细。

        谁信道、两情难寄。可惜良辰好景、欢娱地。

        只恁空憔悴。 晏殊 凤衔杯 留花不住怨花飞。

        向南园、情绪依依。可惜倒红斜白、一枝枝。

        经宿雨、又离披。凭朱槛,把金卮。

        对芳丛、惆怅多时。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

        空满眼、是相思。 晏殊 凤衔杯 柳条花纇恼青春。

        更那堪、飞絮纷纷。一曲细丝清脆、倚朱唇。

        斟绿酒、掩红巾。追往事,惜芳辰。

        暂时间、留住行云。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

        到处里、觉尖新。 晏殊 清平乐 春花秋草。

        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

        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金杯。

        莫嫌丝管声催。兔走乌飞不住,人生几度三台。

        晏殊 清平乐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

        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

        暮去朝来节老,人生不饮何为。 晏殊 清平乐 春来秋去。

        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

        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忡忡。

        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晏殊 清平乐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

        2. 关于晏殊的诗词

        1、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2、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宋代:晏殊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译文

        闺阁内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美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

        梳妆后微微下垂的秀发,与娥眉间的眉际月相得益彰;微红的酒晕,如艳朝霞洒落在她的脸颊。昼眠梦醒,夕阳西下,原来这一切都是春梦初醒的所作所为。

        3、清平乐·金风细细

        宋代: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译文

        微微的秋风正在细细吹拂,梧桐树叶正在飘飘坠下。初尝香醇绿酒便让人陶醉,在小窗之前一枕酣眠浓睡。紫薇和朱槿在秋寒里凋残,只有夕阳映照着楼阁栏杆。双燕到了将要南归的季节,镶银的屏风昨夜已微寒。

        4、喜迁莺·花不尽

        宋代: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5、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宋代:晏殊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译文

        又是残春天气,青梅煮酒,好趁时新,春游时,与意中人不期而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招呼她转过身来,铺开了芳美的茵席,一起坐下畅叙情怀。游丝悠扬不定,若有还无,仿佛自己心中缥缈的春思,欲来还去。

        3. 晏殊《玉楼春》全文诗句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1.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

        2.容易:轻易、随便。

        3.一寸:指心、心绪。

        4.穷:穷尽、终了。

        [评析]

        本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时间是绿杨依依的春天。地点是长亭。次句叙事,写男子对离别的轻率态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后二句用互文见义之法描写情人离去后的相思之苦。夜里失眠,刚入梦境又被“五更钟”惊破,连个好梦都做不成。白昼观花,又飘洒着蒙蒙细雨。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下片两用反语,前二句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炼凝重。“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绪。后两句则是用具体比喻来证明愁之无有终结。两个比喻,一说愁多,一说愁长,化抽象为具象,意蕴丰富而生动形象。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4. 关于晏殊《破阵子》古诗词

        宋·晏殊《破阵子》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白话释义: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文章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

        “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5. 晏殊蝶恋花描写梅兰竹菊的诗句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

        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

        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6. 急~求几首晏殊的词~带赏析最好

        蝶恋花 (北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编辑本段]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 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破阵子晏殊翻译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雄心壮志的积极思想。

       2、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5、龟虽寿

       两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龟虽寿_百度百科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破阵子·春景》是宋·晏殊的诗作,翻译如下: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巧笑着的东邻女伴。在采桑的路上邂逅,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词中刻画了一群少女走出深闺,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欢乐情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她们天真活泼的性格,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翻译古诗词的注意事项:

       1、尊重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在翻译古诗词时,要尽可能地尊重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包括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原诗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2、注意文化差异: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到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误解或误译。

       3、保持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构成诗歌音乐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翻译古诗词时要注意保持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尽可能地让译诗具有相似的音乐性。

       4、避免过度解读:在翻译古诗词时,要避免过度解读或随意发挥,尽可能地按照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如果存在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参考其他权威的翻译版本或注释。

       5、保持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是衡量一个好的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生硬或晦涩的语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1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 , 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 迫害。118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与之共勉.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 怀的 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 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 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2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依它的文义看,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以末了五字否定前面的几十个字。前九句写的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决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3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八百里”,这里代指牛。“麾[ huī] 下”,即部下。“炙”[ zhì ] ,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河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4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

        为范南伯寿。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译文

        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赏析

        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便写《破阵子》既为祝寿又为规劝,营意用典之妙,用梁启超的话说是“可为三叹!” 全词62字,用了范增、范蠡、陈涉、周盘龙、宗悫、子游六典,除周盘龙一典稍为冷僻外,均为熟典,为全词的生动内容的一部分,非耀学无生硬,得蕴藉隽永之妙,远胜于直接议论。 第一句典出刘邦送玉斗给项羽谋士范增,范掷玉斗于地,拔剑碎之,可谓以碎玉开始;而结句是辛弃疾献玉碗以祝寿,则为完玉终,其间,捕捉心态,造语灵动,以万里功名上对千古风流,下启君王三百州,而大宋三百州此时已剩下不及一半了,完玉之业吾辈岂能以一己之得失而置之度外乎?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五年(1178)。词中作者借为范如山祝寿的机会,劝说他不要仿效范增和范蠡,鼓励他应该去泸溪,施展自己的才干,锻练自己的能力,准备为收复祖国失地建功立业。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范氏一家都是很有民族气节的人,他父亲范邦彦曾仕金为蔡州新息县令,后率豪杰开城迎宋军,举家归宋。他很钦佩辛弃疾的忠心赤胆而把女儿嫁给了辛。辛跟范如山“皆中州之豪,相得甚”。范如山是个有才干的政治家,刘宰《故公安范大夫行述》说他“治官如家,抚民若子”,极受百姓拥护。他颇有忧世之心,常思恢复北土,但感于政治**,当道非人,又很想学陶渊明“躬耕南亩”,隐居不仕。淳熙五年(1178年)六月,南宋主战派名相张浚的儿子张拭(自号南轩),任荆湖北路安抚使,颇想干一番事业,因范如山从金人占领区来,“知其豪杰,熟其形势”,便请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辛弃疾当时正任湖北漕运副使,很希望范能出仕荆湖,“因作此词勉之”。词的主题就是劝他以国事为重,“万里功名莫放休”,时时挂念“君王三百州”,努力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开篇作者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掷地刘郎玉斗”。鸿门宴上刘邦令张良献玉斗给亚父范增,范增痛感项羽不听劝告放走刘邦,贻下后患,而将玉斗置于地,拔剑撞而破之。另一个是,“挂帆西子扁舟。”春秋吴越之争时,范蠡献西施于吴王,以瓦解吴王斗志;灭吴后,不受越封,复取西施乘舟游五湖而不返。写法都是似明而暗,一看便知是用典,但真正的用意却没有直接说出来,甚至连范增、范蠡的名字都没有出现。作者用这两个典的意思,主要因范增、范蠡都与范如山同姓,又都是才智出众,有胆有识的谋士,因而即以二范比如山,希望他成为二范那样的人物,能竭诚尽智为自己的君国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个看来隐晦的开端,不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隐含范如山姓氏,却不出一范字),从词的主旨说也是很好的开端,有了这个开端垫底,下面几句正面劝勉的话就显得很有力量,很动感情了。“千古风流”应在我辈身上,不要轻抛建功立业(“万里功名”)的时机,要时时想到大宋的万里江山(“三百州”)呵!

        下片,针对范如山“迟迟未行”的思想活动,进行劝勉。一方面称赞了范的大才宏志,预言他定能有所成就,一方面劝告他不要嫌泸溪令职位低小难以发挥作用。而应当以之作为搞大事业的起点。为了同时表达这两方面的意思,作者选用了四个典故。一是:“燕雀岂知鸿鹄”。陈涉辍耕垄上,慨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故事,借此表明自己理解范的志向,他的不愿就任是想有更大的作为。二是:“貂蝉元出兜鍪”。用的南齐将军周盘龙的故事。周年老不能守边,还朝为散骑常侍(皇帝侍从,能预闻要政),世祖戏问他:“你戴貂蝉(近侍贵臣冠饰)冠比起戴兜鍪(战盔)来如何?”周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思是说我成为近臣是在战场上拚杀得来的,不是靠了恩宠。这里表示自己理解范有更大的才能,想得到更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但是想得到更大的尊荣,要想得到参预朝政的要位,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多作表现,积累“战功”。三是:南朝宋大将军宗悫的故事。宗晚年为豫州刺史,典签多所违执,宗怒叹“得一州如斗大,竟遭到典签的慢待!”辛借此表示自己体会到范的心情──以大才而屈居小小泸溪,且行动不能自主,难有作为。但也是劝他:宗悫都难免屈居下位,受小人之气,何况你我。典签,本为地方文书小吏,但南朝时,多由帝王亲信担任,以监视地方大员,号为“签师”,颇有实权。四是《论语·阳货篇》:孔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认为割鸡无需用牛刀的故事。作者反其意而用之,鼓励范南伯不妨以牛刀杀鸡,一试身手,把泸溪治理好,以显示自己的才能。

辛弃疾《破阵子》赏析 篇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辛弃疾志同道合的朋友。

        挑灯:挑拨灯芯,使灯光明亮。

        梦回:梦醒。这里指回到梦里

        八百里:指牛。古代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麾(huī)下:指部下将土。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炙(zh欤?嚎臼斓娜狻?

        五十弦翻塞外声:各种乐器齐奏军歌。五十弦,指古瑟。李商隐“琴瑟”诗中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翻,演奏。塞外声,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秋点兵:秋天在战地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那样跑得飞快。的卢:刘备的战马,曾“一越三丈”使刘备脱险。

        弓如霹雳弦惊:弓弦像惊雷那样响。霹雳,疾雷声。这里形容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声响。

        了却君王天下事:完成了皇帝托付的天下大事。了却,完成。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事业。

        赢得,博得。

        可怜:可惜。

        夜深人静带着几分醉意,忍不住又点亮灯来,玩看着佩身的宝剑;恍惚之间,听见各个军营接连不断地响起了号角。八百里范围内军营里的兵士分吃烤牛肉,军乐演奏着边塞的乐曲。这是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拉弓射箭的响声如如同惊雷。完成了皇帝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也赢得一生功绩,千古扬名!可悲的是,从梦中惊醒,才发觉自己已经满头白发,所有的壮志弘愿,只能付之一叹!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挚友陈同甫的。陈同甫,宋史称其“为人才气超迈,洗谈兵。”他坚决主张北伐中原,反对南宋统治者侮辱求和苟安投降的政策,曾五次上书,提出恢复中原的具体计划,言辞激愤,因而受到当权者的陷害,曾三次被捕入狱,几乎丧命。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陈同甫从浙江金华到江西拜访闲居在上饶的辛弃疾,他们一起游览了鹅湖、瓢湖,唱和诗词,共论国事,相聚十多天。陈同甫东归以后,辛弃疾写了许多手怀念他的词,这首《破阵子》大约就是上饶会面后写给陈他。

        词一开始,从醉中落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醉里”,写得是情态。“挑灯”,是把油灯拨亮。“看剑”,即《水龙吟》中的看吴钩,表明词人渴望杀敌的心情。词人渡江南来是为了抗金报国,然而他的勃勃雄心换来的是排挤和打击,最后竟是罢职闲居。这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就迫使词人只好用就来排遣心中的痛苦积郁了。“梦回”,通常是指梦醒,但这里是指回到梦中。“角”,是军队中的一种吹奏乐。“连营”,一个连着一个的军营。全句是说梦里“我”又回到了军队,军营中到处吹起嘹亮的号角。从“梦回”开始,词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施展雄才武略,完成“了却君王天下事”的梦境。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范围,军营八百里;一是指牛。《世说新语?汏侈篇》:晋王恺有牛,八百里驳(同驳)常莹其角。一次王凯同别人比箭,以八百里驳做为du注,结果王凯输了,便杀了这头牛,做了烤牛肉。苏轼在《约公择钦是日大风》诗中写到:“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苏轼以“八百里”入诗,辛弃疾又以“八百里”入词,可见一“八百里”代牛当时宋代流俗习语。“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从意思上说,军营中杀牛烤肉分饷战士,并奏起了雄壮的乐曲。为什么军营中号角连天?主帅又为什么杀牛烤肉犒赏三军呢?词人接下来告诉我们,那是“沙场秋点兵”。“沙场”,战场。“秋”,秋天。“点兵”,阅兵。阅兵,就是要出征,“秋点兵”不仅仅点明一个出征的季节,而秋天肃杀凄凉的气氛也与“塞外声”和谐地衬托出军容的威严和气氛的肃穆,表现了决心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上阙是写饷军阅兵之雄壮的场面,而下阙写的则是出征和凯旋。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意思是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驰骋,弓弦像打雷一样发出巨鸣。两句从表面上看是写战马和武器,实际上是在描写出征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敌人面对这样精锐骁勇的军队,必然吃败仗,因此才有下面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意思是说为皇上完成了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在生前和死后都博得了好名声。这两句是对上文的一个收束,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对自己一生全部追求的概括。

        “可怜白发生”的意思是只可惜自己壮志未酬,头发已经花白了。上述的壮举和博得的功名原来竟是南柯一梦,词人醒来依然是手握宝剑,空对残烛,不但未能实现平生壮志,而且年岁已高,头发花白,心情极为沉重。梦是虚幻的,但词人只有在梦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残酷的现实不给他这个机会。“可怜白发生”写尽了现实的残酷和词人心境的悲苦与凄凉。

        全词运用了巧妙的对比手法,如梦与醒的对比,虚幻与现实的对比,都十分强烈,有效地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好了,今天关于“破阵子古诗原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破阵子古诗原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